以“TBL+PBL”教学法改进《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

2023-11-12 07:11
传媒论坛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教学法

刘 艳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即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角色和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交还给学生。而教师的功能则更多地体现为创设问题和情景、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交流、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以此实现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

任务驱动法(TBL,Task-Based Learning)和问题导引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近年来比较热门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法都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和问题作为驱动导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求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TBL+PBL教学法有效结合应用于《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能为培养新型传播人才探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传播学概论》课程改革的背景

《传播学概论》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必修课,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1]。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传播学概论》涉及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理论抽象性较强且应用性较低。抽象庞杂的理论知识似乎与媒介的各项实际运用与操作关系相距甚远[2]。再加上近几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各门基础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在不断删减,《传播学概论》从48学时缩减为32课时。任课教师如果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用“PPT+板书”的传统授课形式单纯讲授知识点,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则严重不足。学生在课堂的45分钟只是听了却没有进行思考,学习热情无法被调动,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获得感较差。如今传播学课程面对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思维活跃,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对各种新的传播技术、传播形式都特别感兴趣,并能快速掌握使用,具有较高的培养潜力,应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传播环境和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信息社会对传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传播人才也成了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也强调要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人才,注重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深度融合[3]。在此背景下,《传播学概论》课程也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不能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和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育人。

二、TBL+PBL教学法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TBL+PBL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TBL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模式[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具体任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的不同阶段,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予以评分,成绩可以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立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和对学生有效的激励方法[5]。

在“任务”指标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索、分析和解答。在任务的执行与实践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形式分工合作,通过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促进,保证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PBL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PBL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相互讨论、彼此合作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6]。

在以项目、任务、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和行动者,而教师则主要担任组织者、答疑者、引导者的角色。TBL+PBL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为驱动,团队合作为基础,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TBL+PBL教学法在《传播学概论》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为了让教学改革取得切实的效果,主讲教师将TBL与PBL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前、课中与课后各个环节。

课前,主讲教师完成了《传播学概论》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教案、习题库、经典案例、参考书目等资源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精选爱课程、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优质资源,通过QQ课程群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阅学习。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互动板块,如答疑讨论、在线测试、课程问卷等板块与学生线上交流并跟进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主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了两到三个贯穿整个学期并需要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充分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课中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也要结合设置的任务,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比如可以先展示往届大赛获奖作品,以获奖作品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其获奖原因与具体元素。还可以要求学生关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与专业相关的赛事,按照赛事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课程要求每小组至少完成一个作品参加一次比赛。这一学习任务综合了传播学“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受众、传播效果等知识点。通过特定符号(特别是能指)引发受众某种意义、情感、态度等的能力,对于信息生产者特别有用。广告、短视频或微电影都是试图通过能指引发受众特定的情感,从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上述比赛都是由大赛主办方给定特定主题,也就是所指,参赛者再根据所指策划生产出丰富的能指。这些能指如果能成功引发受众的某种情感或需求并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那么学生完成的作品就能获得大赛组委会的认可并获得奖项。

在学生分组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将任务分解成多个问题,如什么是能指所指?大赛主办方给定的所指具有哪些意涵,其意图是什么?就此生产出的作品,由哪些能指构成,能指之间是什么关系?目标受众是谁?他们具有什么特点?能指能够引发怎样的情感与需求?希望达到怎样的传播效果?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以查阅资料、受众调查、头脑风暴、写策划、视频的拍摄与剪辑等形式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协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作品参加比赛。

同时,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各小组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分工合作的具体情况。如各小组选择的参赛选题、选题依据、搜集准备的资料、创作思路等。在每次汇报之后,先由其他小组提问题和建议,然后由教师给予点评打分,同时各小组之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也要互评打分。这样既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又能让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局面,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保证各小组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课后,在改革传统考核方式的同时,教师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任务的参与度、满意度、对教师的评价及对课程改革的建议等;学生也要总结分析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收获、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在笔者参与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改革中,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TBL+PBL教学法的评价

83.68%的学生认为TBL+PBL教学法能让他们较好地通过实践掌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95.84%的学生表示自己积极参与了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较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在本课程新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中,86.93%的学生表示TBL+PBL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自己学到了更多,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2.关于授课教师的评价

85.6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很好地应用TBL+PBL教学法,课程设置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学生参与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关于学习体验的评价

86.97%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具体表现为:其中88.71%的学生认为小组分工合作能督促自己主动学习;86.89%的学生表示完成任务的压力驱动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89.21%的学生认为TBL+PBL教学法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TBL+PBL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任务,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还能在比赛中获奖,进一步正向强化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与思考

TBL+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和问题作为驱动导引,教师作为参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应用于《传播学概论》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小组学生人数不能太多,一组以4-5人为宜,不要超过5人一组,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小组人数太多容易出现个别成员浑水摸鱼的情况。另外,分组过多也不利于教师的统筹兼顾,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要组建教师团队和课程群。《传播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后期开设的其他课程关联密切。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组建教师团队,加强与其他专业课如摄影摄像、采访写作、视频剪辑等课程任课教师的协作配合,才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任务成果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在课程教学与任务完成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积极参与并完成课程任务。但也有少数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任务。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发挥其所长,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团队成员互相协作。

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合理优化及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传播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将与实践教学进一步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传播学概论教学法
青铜器辨伪概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