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要求的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价值和行动举措

2023-11-09 07:39李兰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学科素养混合式教学

李兰英

【摘要】以“双减”实施为标志,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正经历一次较大的变革。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双减”要求,运用混合式模式推进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双减”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价值和实践行动举措,结合相关教学案例给出了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希望对中年级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双减”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  信息技术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013-03

2021年夏,“双减”政策正式对外发布。“双减”的落地,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在理念与实践两个维度出现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提质增效、减负增能等目标的确立,给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多维度变化,教师推进工作时也要开拓思路,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和渗透力。尤其是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實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丰富教学“工具箱”储备,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笔者将以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相关案例为导引,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和举措。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概述

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指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一般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线下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而信息化教学则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带有数字化、远程教学与线上管理等特点。线上线下的有机交融,构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块,充实了教学基础,也赋予了教师更大的策略选择自由度,使得教学形式更为多元。

以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化、科研化课题小组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现代化教育资源,指引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整合,比如运用多媒体、数字资源辅助教学,借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与课外教学的有效性和影响力[1]。据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集成海量资源,将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助推作用。

二、“双减”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价值

“双减”指出要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在降低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拓宽课外教学的影响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混合式教学的特性和要求,科学研判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提升语文教学综合品质。

(一)混合式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与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但随着“双减”落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混合式教学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以混合式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要把握学生特点,变化教学形式,融入信息化技术思维,改进课堂及课外教学的策略,丰富教学的内涵和影响。换言之,运用混合式方法推进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可选的方法和策略更为多样,这对于教学工作是极大的丰富和推动,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充实和丰盈。因此,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学情,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多样化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按照“双减”的现实要求,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体现提质增效的特色,要致力于教学的平稳升级。有鉴于此,语文教师运用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实际上就是要赋予信息技术更大的“发挥空间”,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师创造了自我优化、自我升级的重要实践契机,能够引领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信息化素养等方面实现有效提升[2]。

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特色课程的实施、开发、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更好地补充现有教材与课程的不足。此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发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技术等,进行教学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的深入探究,这将助力教师业务素质、专业技能的有效成长。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工具,语文教师开展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线上线下的融合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是教师综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混合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信息化课程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们更好地认识、感受、运用语文知识提供了全新的窗口和平台,使得学生的语文体验得到优化。

比如,在中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互联网相关课程资源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在比较、品鉴中探寻古诗多样化的理解角度,从不同层面形成对古诗内容、思想情感与内在主题的有效解读。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更具深度,学生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得到有效磨砺,语文教学工作的目标也将有序实现。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将助力语文教学不断深化。

三、“双减”下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举措及建议

以“双减”为基本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混合式模式的运用和落实要体现人性化要求,要致力于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语文理解、认知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成长。

(一)充分挖掘信息化资源,充实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向,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双减”精神,借助信息化开发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优化设计,打造高水平的语文课堂,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能力,实现教学工作的层次升级。尤其是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和数据库,能够为语文教师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提供海量的素材和资源支持,这将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对于学生更好地吸纳语文知识也是一大利好消息[3]。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从线上线下各渠道中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和素材,充实语文课堂的基础,为更好地开展课堂讲述与分析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相关平台的内容,广泛搜集数字资源与优秀教例,打造对比型的“视频课文”与“大师课堂”,引导学生们品读这篇知名童话的多元魅力。比如,教师可以精选国内外名师的课堂教学素材和视频资源,将其剪辑拼接到一起,在常规授课完成后播放,带着学生们一起品读这篇文章的不同理解视角和方法。教师也可以结合“安徒生童话”的国外信息资源和教学样板,带着学生们一起分析国外师生对这篇童话的理解和认知技巧。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得以加强,学生的知识体验也能得到优化。

(二)搭建多媒体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

多媒体技术手段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语文教学形式变革的重要支撑。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这对于教学技法的革新具有突出意义[4]。比如,在写景类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5~7分钟的微课,综合运用图片、说明性文字、音乐、视频等要素,对散文描写的场景、人物形象等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们走入课堂情境中,形成身心两个维度的“入戏”。紧接着,教师可以集中阐述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通过类似的方法,多媒体的演示、模拟、表达的优势得到发挥,课堂教学的形式更为丰富,内容也得到充实。可见,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将更好地展现混合式教学价值,对学生加深知识体验大有好处。

如,在讲述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搭建课堂教学情境,将信息化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们进入这篇文章的意境和情绪中,在加深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形象感知能力。比如,文章第二段中描写的“高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以及“柔和的月光”给人带来了诗意的感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仿佛把学生拉入到当时的场景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们可以感受面前呈现出一幅幽静、祥和的山村月色图,从而完全进入到课外情绪中。之后,教师进行细致解读,开展课堂互动与探索,增强学生的课文理解水平。

(三)設计混合式教学活动,培育融合式学习能力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这也是增进学生互动热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举措,符合“双减”精神和基本要求。基于此,教师要打造混合式教学实践活动,融入更多现实元素,增强语文教学的辐射力,拓宽语文课堂边界,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激发。实际上,按照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可以设计线上线下统筹的实践活动,把信息化元素融入其中,将课堂教学与线下具体实践密切融合,让学生们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语文的应用价值,在知识表达和验证中形成全新认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简言之,混合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融合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极大增强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应用技能。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信息化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多媒体形式展现“赵州桥”的独特造型与风格,然后安排学生们分组互动,围绕“我对桥的印象”进行小组互动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观点,增强对文章的拓展性感知与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预留课外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们注意观察学校与家周边的各种桥,记录下桥的造型、特点、功能和基本历史信息。在回到课堂后,教师与学生们一同探讨,就学生们参与观察和记录的情况进行充分互动。此时,教师也可以将《赵州桥》的描写与学生们的观察、记录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实践热情。这样一来,线上线下有机统一,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活动成为教学演进的“催化剂”,学生的融合式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磨炼。

(四)推进线上线下协同辅导,提升学生探究素养

按照“双减”的现实要求,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稳步提升和完善。基于此,教师要进一步厘清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特性,设计线上线下协同的教学方案,从引导、启迪、点拨和辅导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所谓语文探究,指的是学生围绕某个疑难点、知识要点进行深入钻研和探索的实践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的优势,可通过下发任务、设计课外作业、打造互动项目等方式,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引导学生们以生活化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验证和应用,使之逐步提升语文探究技能和实践素养[5]。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猫》《母鸡》两篇文章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们开展课外探索与阅读,围绕“著名的动物主题文章”进行品鉴和分析。学生们结合两篇课文的内容与主题,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进行阅读资源的搜集,在充分的阅读、探究和分析后,能够回过头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此期间,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们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形成对不同主题、体裁文章的阅读认知,形成良好的课外语文学习习惯。应该看到,借助混合式模式的运用,语文教师可以对中年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深度引导和帮扶,这对于延续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具有显著价值,也将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素养的稳步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吃透“双减”政策,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到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切实提升线上线下统筹能力,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增强学生语文兴趣和实践能力,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升级,展现语文学科多元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黄珊湖.“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混合式学习方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9(14):41.

[2]胡洁芬.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5):55-56.

[3]李小花.教学不止步进步不停止——谈小学语文有效线上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41):41-42.

[4]冯仁倩.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落花生》一文教学为例[J].读与写,2022(16):32-33.

[5]何元峰.信息背景下小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25-26.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学科素养混合式教学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