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与大家的角色有点不同,我来自一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我做的更多是一些决策性的东西。我就“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美术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谈一谈。高素质专业化应该体现在专业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上,比如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职业倦怠期。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美术教师的培养,如何从学校的一些课程改革中落实?我们先从发现问题入手。学校里美术能力强的学生多数来自课外辅导班,这就表明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弱化了。而且,美术课堂的时间总量缺乏,40分钟的美术课上得很仓促,多讲一点知识连临摹都很难完成,何况是创作,让学生创作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当前的美术课程不连贯。比如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两节中国画课,之后再学可能就是三年级下学期或者四年级了。我们默认学生掌握了有关于中国画的知识和技能,但其实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的内容并不扎实。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做了课程改革。每天上午或下午的前两节课上强基类课程,音体美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则利用上午的三四节课综合在一起上,打造“雅趣课程”。这种90分钟的大课有陶艺、钩织、中國画、水粉、木工等方向。同时,我们也以社团的形式组织具有同类特长的学生一起学习,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课程设置下,学生也创作出了一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项的作品。这种教学情况让教师要不断根据课标重新梳理教材,这一过程帮助他们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为了保证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程中都有所成长,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改良课程内容,这一过程既增强了教师的创新性,又削减了他们的职业倦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