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面临的商贸领域变化快、教学与行业的距离感较强、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课堂活力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充分等问题,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ADDIE)模型重构课程内容,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科学改造评价方式,重新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革命”推进方案。
[关键词]ADDIE模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革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74
[中图分类号]G642;F7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232-04
0 引 言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明确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2],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3],遴选约1 000个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4],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要向课堂教学改革倾斜[5]。这对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创新实践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提出了新要求[6]。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课堂革命”背景
1.1 外贸领域变化快
国际经贸领域出现的新发展动态、各国政府颁布的新政策法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网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新做法、“一带一路”沿线新市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新规则、《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新标准》等,都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2 教学与行业的距离感较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的理论讲授与商贸实践有一定差距,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往往缺乏典型性和应用性,与企业用人需求差距较大。企业导师参与度不高,造成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理论部分与外贸实践内容相差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和透彻;实务部分虽然传授外贸实践操作技能,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对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依然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
1.3 考核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考核重知识、弱技能,重结果、弱过程,重考核、弱激励,考核形式单一,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持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不断完善考核方法。
1.4 课堂活力不足,课程思政融入程度不够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课与思政元素不能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结合,教师不能将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常态化,学生获得感和认同感较低。
1.5 交互仿真需求大
外貿业务操作流程复杂,从寻找客户、磋商签约到履行合同,时间跨度大,短期内很难全览外贸业务全貌。另外,外贸公司产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贸易对象拥有不同贸易惯例、商务禁忌,一旦出现外贸风险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取交互仿真方式是掌握外贸操作全流程,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方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交互仿真需求较大。
2 基于ADDIE模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革命”实施路径
2.1 运用ADDIE模型重新设计开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
ADDIE模型是一套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型,包括5个阶段: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eion)。科学合理运用ADDIE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5个阶段重新设计开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选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核心课进行设计开发,以点带面,从构建活力课堂角度全面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提升课程体系可行性。另外,设计方案在商贸类其他专业中也有可推广和应用的价值,能够提升商贸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效果。
在开发具体课程时,要分阶段推进。一是分析阶段: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学习情境、现有资源、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确定一目标、二主线、三途径、四融入育、五有商贸人的育人模式。二是设计阶段:设计以“三展三乐三融”模式教学的课堂革命推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情境沉浸、寓教于乐、双师育人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三展三乐”为抓手,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三是开发阶段:开发双师交融、思政融入、专创融合的“三真实三课堂”。四是实施阶段: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整合学习目标和学情、教学活动和过程、课程思政及企业育人资源等。五是评价阶段:制定多元评价标准,持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7]。
2.2 打造情境沉浸、寓教于乐、双师育人的“三展三乐三融”活力课堂建构模式
高校要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特点,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情境沉浸、寓教于乐、双师育人的“三展三乐三融”活力课堂建构模式,积极推进“课堂革命”。建构模式如图1所示。
2.2.1 情境沉浸,模拟全流程
(1)话剧展演。将复杂的外贸业务流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话剧表演展现出来。6~8位学生组成一个剧组,每人承担一个角色。每个剧组抽签决定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并根据设定的外贸情境编撰剧情曲折的剧本,在道具准备充分、着装正式规范、英语正确流畅的要求下,演示进出口合同磋商、签约和履行的外贸全流程。这样一来,学生在话剧的撰写、表演和观赏中,能轻松掌握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支付条件下的不同贸易流程。
(2)模拟展会。将距离遥远的布展磋商直播通过高度仿真的进出口商品展模拟出来。学生参与外贸文化节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进校园”活动,获得沉浸式的学习实践体验。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对接一家优秀外贸企业,选取一类出口产品;对接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选取一类进口商品。通过“线下布展磋商+线上直播推介+与外商交易洽谈”方式,学生能深入了解外贸企业文化、不同品类产品及线下布展进出口产品,与外商洽谈进出口业务,并通过网络平台,中英文直播推介进出口产品。
(3)汇报展示。将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通过分工协作的小组汇报展示呈现出来。理论部分,当学习贸易值、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等概念时,要求学生分组调查“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情况,制作课件并进行汇报展示。实务部分,要求学生针对分析市场、寻找客户等任务,调研进口国市场信息、贸易管制政策、贸易对象情况、选取的产品特征等,分组制作课件、录制汇报视频。学生分组汇报展示与贸易对象签订的进出口合同、在对外贸易中容易发生的十大风险、搜寻的贸易案例等。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制作课件、演讲演示、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
2.2.2 寓教于乐,轻松学技能
(1)快乐闯关。以设计闯关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乐趣和志趣。例如,让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风采展暨逐梦“一带一路”闯关活动,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用展板展示国家概况、习俗与禁忌、商务活动建议等内容,按照“一带一路”北线、中线、南线3条线路摆放展板,在每个国家展板前,闯关的学生抽取题库里的题目作答,若回答正确,工作人员在其“护照”上盖章。
(2)乐看视频。以观看纪录片和电视剧的方式,在轻松愉悦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贸易战争》《金砖国家》《大国崛起》《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上的智者》《与德国智造同行》《与全世界做生意》,观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从《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中,引导学生学习荷兰商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感受荷兰商人对“照顾好自己的生意”的代代传承。从《与德国智造同行》之品质制胜中,学习德国商人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以及对高品质商品的不懈追求。从《金砖国家》之不可思议的印度中,探究印度软件外包异军突起背后的奥秘,揭开“世界办公室”的神秘面纱。
(3)乐播新闻。以播报新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外贸职业素养。在清华在线教学平台中增加“一带一路”专栏及外贸资讯板块,授课过程中穿插中国国际贸易、商务部等网站上的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公众号,如外贸加油站、中国贸促、外贸单证中心、福步外贸论壇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外贸操作干货,以提高职业适应性。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收集中美贸易摩擦等相关新闻并进行展播,教育学生外事无小事,教育学生坚定地爱党爱国,时刻注意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声誉。
2.2.3 双线设计,双导师育人
(1)双线交融。构建“模块化双线”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一课双师+企业之声+视频连线+情景再现”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课育人中的作用。企业导师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线实操技能、行业前沿动态、实践注意事项,利用企业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外贸岗位胜任能力、外贸职业素养和职业适应性。将企业文化嵌入专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优秀企业文化和特色专业文化有机融合。例如,表演情景话剧时,要求学生查找众多外贸企业的企业文化,并根据崇尚的企业文化确定公司名称。在贸易流程模拟中,全方位渗透该公司企业文化。
(2)思政融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思政融入感[8]。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的“三步五环”,秉承“六融合”育人模式(见图2),实现职业品格培育和思想价值引领双轮驱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力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同向同行、无缝对接,将学生培养成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的外贸精英[9]。
(3)专创融合。打造“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模式。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加入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案例、行业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指导学生设计创新方法,帮助学生制造产品样品,指导学生设计商业模式,实现赚取企业利润。
2.2.4 基于OBE理念,持续健全思政目标成效考核体系
基于OBE理念健全思政目标和双师育人成效考核体系,确保课程思政和双师育人落地有声。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全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思政考核和企业导师评价。从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入手,将考核从单纯的所学专业维度,延伸至人文素养、职业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维度[10]。例如,将课程思政案例、企业之声视频设置成任务点,上传到超星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效果,同时作为过程性考核结果。在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中安排包含思政元素的考题,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
3 结束语
“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课堂革命”属于教育领域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堂革命”的过程中,本文基于ADDIE模型重构课程体系,基于OBE理念科学改造评价方式,构建基于“三展三乐三融”的活力课堂模式,以此为抓手,助力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打造金课,进一步推进“三教”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健康发展,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為国内院校商贸类专业活力课堂建设、“课堂革命”的开展提供借鉴思路及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云恩,潘少红.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践行高质量的“课堂革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5):28-30.
[2]李映佳.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地方景点导游》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以江苏省J学校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36.
[3]郑硕,杜德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9-23.
[4]王中军,唐登明,宋大娟.教诊改视角下职业院校农科专业“13344”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5):103-105.
[5]吴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成果奖申报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4):1-5.
[6]吕晶.基于模块化解构的中职项目教学改革探讨[J].成才之路,2022(3):70-72.
[7]孙智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幼稚工业保护论”模块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5):182-184,187.
[8]孙智贤.论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0(5):9-11.
[9]隋婧.“嵌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20(10):158-160.
[10]田丹,杨玥.计算机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