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悦
[摘 要]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文章从全要素生产率出发,对不同教育指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学界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都发现平均教育水平、教育结构中的高等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教育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但是,已有研究仍存在多关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而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多研究线性关系而忽略非线性关系、多着眼于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的不足。
[关键词]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经济高质量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75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235-04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一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会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还会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研究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聚焦教育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关注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情况;第二部分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为研究述评,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相关思考。
1 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梳理
本部分主要梳理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在研究中,教育概念非常宽泛,不同学者因其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的教育测量指标也并不相同。目前,相关研究使用比较多的4个教育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构成、教育不平等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本文也将围绕这4个指标梳理相关文献。
1.1 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在研究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文献中,关注较多的是教育平均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但与此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一方面,大部分文献认为教育的平均水平對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对葡萄牙1960—2001年和前苏联15个加盟国家1995—2008年的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均发现平均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正向影响[1-2]。国内相关研究也基本得出了平均教育指标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彭旸发现当期受教育年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滞后一期的该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3]。朱福林也发现中国社会平均教育年限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4]。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与上述文献相反的结论。例如,米勒(Miller)等人使用了1960—1989年8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5]。还有部分文章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普里切特(Pritchett)使用教育的平均收益率作为代理变量[6],颜鹏飞使用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作为代理变量[7],王婷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代理变量[8],均发现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研究教育构成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文献得到的普遍结论是高等教育或高素质劳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有关其他层次教育的影响则没有一致结论。艾亚尔(Aiyar)等人使用86个国家1960—199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发现小学、初中、大学教育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9]。范登布斯基(Vandenbussche)等人使用1960—2000年19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的数据,发现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等和初等教育则无显著影响[10]。弗莱舍(Fleisher)等人对我国各省1990—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发现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劳动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积极作用[11]。华萍则发现大学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小学与初中教育并无显著影响[12]。彭国华则发现基础和中等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13]。
目前,教育不平等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文献与其他主题的文献相比来说数量较少,且结论较为一致。张长征等人、肖志勇等人以及Gong均构建了教育基尼系数,发现教育不平等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二者具有因果关系[14-16]。
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经费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此主题的国外文献较少,国内较多,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董亚娟等人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7]。岳晶晶发现财政教育经费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18],但唐东会等人则发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19]。张春秋等人则聚焦高等教育经费,发现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20]。
1.2 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
在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进行研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探讨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纳尔逊(Nelson)等人最早开始探讨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机制,他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即一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对世界前沿技术的学习、吸收和消化的能力也越强,该国对世界前沿技术的追赶速度也就越快,全要素生产率也就越高。本哈比(Benhabib)等人在Nelson等人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教育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条机制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并使用实证结果验证了这一机制。目前,关于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机制研究,大多是基于上述两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建立实证模型来进行计算与验证。许和连等人发现,中学以上劳动力比例的提高会促进国内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21]。许培源与邹景等人则关注了我国的贸易结构与教育的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决定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教育水平上升,溢出效应越可能发生,从而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22-23]。上述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此外,国内的一些文献也探讨了教育不平等以及教育经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刘海英、巩崇一等都探讨了教育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刘海英等认为,教育基尼系数下降会导致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4];巩崇一则发现教育不平等会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劳动力之间的合作、技术与劳动力的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溢出效应5个方面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25]。梁伟健等人也发现了财政教育科技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财政教育科技支出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对国内来说,财政教育科技支出可以通过支持R&D的投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国外来说,财政教育科技支出可以加速国外知识与技术的吸收与应用,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6]。上述作用机制如图2、图3所示。
2 文献述评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而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要素,可以为技术效率提高与技术进步提供相应人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整体教育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按照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关注不同教育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梳理后发现,目前学界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多,也对二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虽然相关文献数量较多,方法也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相关文献大多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但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传统全要素生产并未纳入环境资源消耗这一要素,导致所得的估计结果存在偏差。目前,虽然相关研究已经开始涉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研究教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文献较缺乏,且对这两种全要素生产率与教育的关系有何差异的关注也较少。第二,目前文献以关注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关系为主,但却较少有文献分析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所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如果存在相应的非线性关系,可能在其他相关变量到达某一门槛值后,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会增大或减小。第三,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關于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可能会存在内生性问题,包括反向因果等。现有文献通过使用教育的滞后项来尝试解决内生性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育的内生性以及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因果效应的问题亟待解决。第四,目前关于作用机制的研究,大部分遵循同一时间两种机制同时发生作用,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会出现不同时期是不同机制发挥作用,现有文献并未进行相关分析。以我国为例,2008年前,我国为单纯技术进口国,因此是教育通过追赶效应吸收先进国家的前沿技术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条机制在发挥作用,但2008年后,我国开始了技术出口,因此当前的教育应该通过创新以及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两条路径在起作用。此外,关于教育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中,仅提出了理论上的作用机制,并未进行实证检验。第五,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规模与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而教育质量发挥的作用,相关文献则较少提及,且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大小以及二者如何相互作用,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有文献关注较少。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教育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本文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虽然相关研究较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聚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注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使用因果推断的方法分析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进一步探究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AURORA A C TEIXEIRA,NAT E RCIA FORTUNA.Human capital,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ortugal,1960-2001[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04(3):205–225.
[2]ANNAGELDY A,GIANMARIA M,DAVIDE S.Determinan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former Soviet Union economies: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Economic Systems,2013(1):115-135.
[3]彭旸,刘智勇,肖竞成.对外开放、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进步(1996~2005)[J].世界经济研究,2008(6):24-28,86.
[4]朱福林.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1979-2010)[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3-8,48.
[5]STEPHEN M MILLER,MUKTI P UPADHYAY.The effects of openness,trade orientation,and human capital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2):399-423.
[6]LANT P.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3):367-391.
[7]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5.
[8]王婷,劉毅,刘艳枫.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19-426.
[9]AIYAR S,FEYRER J.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1-22.
[10]JER?ME V,PHILIPPE A,COSTAS M.distance to frontier,growth,and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6(2):97-127.
[11]BELTON F,LI Haizheng,ZHAO Minqiang.Human capital,economic growth,and inequality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2):215-231.
[12]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4):147-166.
[13]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2):52-59.
[14]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2):20-24.
[15]肖志勇,魏下海.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3):76-81.
[16]GONG Chongyi.Impact of human capital inequality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J].Modern Economy,2016(5):561-566.
[17]董亚娟,孙敬水.中国教育支出对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16-23.
[18]岳晶晶.我国财政科技教育支出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9-91.
[19]唐东会,唐珊雅.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1952—2013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宁夏社会科学,2016(3):123-130.
[20]张春秋,谢甫城.高等教育支出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6):115-125.
[21]许和连,亓朋,祝树金.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12):3-10,96.
[22]许培源.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9):29-34,41.
[23]邹景,杨冬兰.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1-2,4.
[24]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5-21.
[25]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35.
[26]梁伟健,张乐.财政政策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基于1999—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7(6):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