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发
摘 要:品质课堂行动是落实“双减”政策、践行“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作为推进者,学校需要厘清并深刻理解“为何建设品质课堂”“何为品质课堂”以及“如何建设品质课堂”等基本问题,形成有效意识,通过系统启动、整体联动、任务驱动、科研带动、持续行动等实践路径推进学校品质课堂建设,形成以校为本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校;品质课堂;“双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减少作业负担”和“规范清理校外培训机构”,同时强调“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换言之,“双减”政策是减负不减质,不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所以,落实“双减”必须实现“双回归”,即从校外回归校内、从课外回归课堂。其中,课堂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聚焦课堂品质,追求课堂教学的务实与升华,学生的学业负担才有可能真正减轻。
一、构建品质课堂的意义
推进“品质课堂”行动计划,是2021年《东莞市打造品质教育十二项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项目,也是东莞市继“高效课堂”工程和“莞式慕课”教育信息化改革之后推进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香市中学作为首批“品质课堂”实验学校,教师反躬自省,通过课堂教学调研和质量监测分析,发现目前学校的常态课堂出现了诸如追逐表面效果、“教”“学”错位、技术主义、知识倾向、资源依赖、过程同质、评价游离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现有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新时代要求在衔接上出现了“不良反应”,制约了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因此,推进“品质课堂”建设,成为“双减”形势下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更是“立德树人”视域下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学校要整体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因为单独的几节精品课例或者几个学科的优质课堂是无法发挥整体的系统效应的,所以品质课堂建设需要系统建设和整体推进。很多学校并不缺少优质课例资源,但是缺乏品质课堂建设的整体实践和系统构建;很多教师也能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但是缺乏基于学科视角的课堂教学品质追求与实施能力。若学校在品质课堂建设中缺乏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就容易导致课堂建设出现导向矛盾、动力不足、成效低下、评价紊乱等一系列问题,给师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为什么要以校为本构建“品质课堂”?品质课堂建设不仅要有追求品质的价值理念,也要有事实基础。学校要推进品质课堂建设,首先必须收集课堂教学现状的事实资料,以此确定品质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其次,学校必须对价值取向、教师动机、推进抓手、专业支撑、实施路径、成效评价等核心要素进行系统整合,以形成一股结构化、生态式的支柱力量,使其各司其职又聚合联动。然而,不同学校的文化底蕴、师资队伍、硬件设施、教研资源、变革方向、学生群体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品质课堂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因校而异。此外,以校为本的品质课堂建设,还表现为品质课堂建设的成效必须通过校本的课堂实践加以检验。总之,学校推进品质课堂建设最终必须坚持以校为本,才能保证学校构建的品质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切性。
二、品质课堂的内涵
通常,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普遍追求是“质量”,侧重于以教学活动中“量”的获取来评价课堂的“质”,常以“知识容量”“考试分数”“学习时间”等为评价指标。这种“以量提质”的课堂实践之所以有悖于“减负提质”的新要求,是因为缺失了课堂育人的基本属性。而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聚焦“品质”的课堂实践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的必需。
那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学校应该如何整体提升课堂品质是每个学校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学校应一方面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对“课堂减负提质”的广泛讨论,凝聚共识;另一方面遴选骨干,组建团队,对本校在已有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提升,确认方向。此外,通过与专家、师生、同行等多形式的调研和研讨,在不断梳理和演绎中形成对“品质课堂”的明确认识和内涵解读。
所谓品质,多指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品性、认识,也指事物的优劣程度。就内涵而言,品质是以质量为保证,但又在质量之上有更高的期许,这种期许更侧重于人对事物的价值性理解和追求。所以,“品质课堂”应该是“除了知识之外,更注重师生的精神提升和价值追求的课堂”。从价值诉求上,高品质课堂还应是追求质量卓越、追求过程高效、追求要素和谐的课堂。简而言之,品质课堂应是“超越现行标准或高于既有程度的课堂”。具体而言,品质课堂应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既有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关键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样态为内容,有着高定位、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课堂”。
构建品质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是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如何构建品质课堂
以校为本推进“品质课堂”,是学校内涵发展中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作为推进者,学校既要深挖“品质课堂”的应有内涵,又要兼顾一线实践的现实问题。为此,学校应立足整体,多维度切入,系统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作为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学校,香市中学将“品质课堂”建设作为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主线,把“课堂教学品质化”和“品质教育课堂化”作为目标,通过系统启动、整体联动、任务驱动、科研带动、持续行动等實践路径推进学校品质课堂建设,为初中学校“如何建设品质课堂”提供了实践参考。
(一)理念先行,系统启动
“品质课堂”是一种目标引领,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境界追求。只有从思想和理念上对“品质课堂”有深刻理解并认同,才有可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舞台。所以,推进“品质课堂”建设,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最为重要。
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内外兼修”的两大方面:一是由“外”而“内”的“理念升级”,依托上级教育部门的继续教育计划和各类学科教研活动,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品质课堂”专题培训,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等,促进行政人员及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二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进化”,重视校内现有的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核心力量,通过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使他们在“品质课堂”的校本建设过程中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为谋求全校动员、系统改变,优化课堂样态,学校还通过“品质课堂”启动会议、“品质课堂”专项论证会议、“品质课堂”推进会议、“品质课堂”阶段总结会议等全校教师专项工作会议,凝聚全校教师共识,领悟“品质课堂”理念,建立并逐步强化“品质课堂”建设的方向感。
(二)行政搭台,整体联动
为了更好地汲取已有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以形成优势,学校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牵头作用,分别成立了由行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品质课堂项目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研处、教师发展中心成员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品质课堂项目研究指导小组”。
同时,学校研究制订了《香市中学关于推进“品质课堂”实验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采取“整体推进”与“选点实验”相结合、分周期实施的方式开展“品质课堂”建设。确立了以英语和化学为重点推进的学科,发挥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省、市先进教研组的优势,组建先行先试的实践研究共同体,力争培育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成果,形成具体的教学形态,由点到面,逐步推广成功经验,发挥辐射作用,力求呈现整体联动、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活动推进,任务驱动
一方面,学校通过丰富教研活动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比如开展“品质课堂”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展示课、教育集团联合教研等活动,探索联合教研路径,形成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教研模式。同时,学校鼓励各年龄段的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包括“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能手评比、精品课比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品质课堂”专项行动的第一学年,香市中学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获奖已超500人次,其中1人获省青赛二等奖,14人获市“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创新教研管理制度激活科组教研动力。以“科组四个一”为抓手,推动科组构建教研共同体。所谓“科组四个一”,是指全校16个学科教研组都要制订一份学科“品质课堂”行动方案、申报一项基于学科的“品质课堂”科研课题、构建一套学科“品质课堂”教学资源、形成一份学科“品质课堂”实践报告。“科组四个一”的任务驱动,既给了学科教研实践一个基本框架,又为教师课堂改革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
(四)成果培育,科研带动
学校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开展“品质课堂”的层级研究——由校级领导和教学部门主持省、市专项课题,聚焦“品质课堂”的整校推进,着力引领全校教师开展课改实践以确保行动方向;由学科組长带领教研组开展市级课题研究,聚焦“品质课堂”的学科特点,着力探索学科教学规律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鼓励学科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聚焦“品质课堂”的具体细节,着力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校共申请相关立项课题25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22项,覆盖13个学科。全科教研的局面,不仅有利于“品质课堂”的成果培育,也必将有力地支撑学校“品质课堂”的整体推进。
(五)追求品质,不懈行动
作为东莞市品牌学校,香市中学秉承“涵养健康身心、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与品质课堂“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自整体推进“品质课堂”行动以来,全校教师积极实践,课堂品质正逐步提升:“唯知识”的教学取向明显改变,“重品质”的课改意识逐渐形成,“学科育人”的课程理念正在扎根,“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向渐得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人人都参与、科科在行动”正成为学校“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写照。“品质课堂”建设的全面推进并非一日之功,还需围绕“品质课堂”继续探索,不懈行动。
品质课堂,本质是一种有着高定位、高起点、高效率、高标准、高要求的课堂。在“五育并举”理念和“双减”背景下,推进“品质课堂”建设,是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中重要的着力点,也是回应时代“怎么培养人”的有效途径。以校为本的“品质课堂”建设,是一项多维互动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理念认同”的过程,还是“行动推进”的结果,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晓奇. 聚焦品质的课堂变革:价值厘清、内涵阐释与路径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15(12):78-83.
[2]杜尚荣,张锦. 论高品质课堂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7):7.
[3]谢金土. 区域推进“品质课堂”深化行动的路径与对策[J]. 中国教师,2021(01):14-17.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