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2023-10-24 17:39张海燕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中学语文

张海燕

摘  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了“整本书阅读”。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不仅要落实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还要完善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将评价维度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合理利用阶段性评价,确保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读书心得,养成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也成为近些年教育教学研究的高频词。

而完备、准确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整本书阅读的深入推进。教师发现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设计评价方案,对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整本书阅读即读整本的书,可以概括为,在课程标准的指定范围内,学生选择一整本的书,通过教师的引导,综合运用阅讀策略、方法,完成一整本书的阅读任务,从而使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最早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他认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即课程内容是整本书的组成部分。但当时他的设想并没有实施下去。1982年,顾黄初对“整本书阅读”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他看来,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应该是文质兼美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顾黄初还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虽然整本书阅读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教育教学中并未实施。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该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首次在课标中出现。自此,整本书阅读开始了它的广泛探索实践。

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虽然这是首次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落实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实践,早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阅读,但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鲜少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大多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机械阅读,这使学生缺乏思想情感和规范的知识体系。而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建构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扩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发挥以评促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助于确保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 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但这些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长此以往,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将使学生无法静心完成整本书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一方面,可以综合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策略,例如批注式阅读,以及在阅读策略单元中重点学习的预测、提问和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内知识,建构阅读经验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整本书中包含的信息丰富、完整,学生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提取核心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2. 培养学生认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认知能力。相较于短篇碎片化的阅读,整本书阅读逻辑更完整、体系更完备、语言更丰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建立认知结构和提高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本书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面对丰富的阅读内容时,能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回忆,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单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做出了要求,对第三、四学段的要求是分别不少于100万字、260万字。一线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时,往往以此为依据,以定量的方式布置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以阅读量来评价和检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这忽视了阅读策略、阅读心得等阅读的过程性评价。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在中学阶段并未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指标,无法很好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评价方法形式化

在评价策略上,一些教师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方法。如读书导读卡、读书汇报单和记录卡等,以记录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通过讲故事、演话剧等,展示整本书的研读成果。但这些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流于表面、形式化。很多学生在进行读书汇报时,缺乏思考和深度思维。还有一些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通过考试、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为了评价而评价,反而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评价内容浅层化

在评价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内容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没有根据相关阅读内容和知识类型设计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手段,是通过设置一部分测试题来考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但这些测试题浅层化、内容简单,仅停留在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上,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真正理解,检测形式流于表面,操作机械、结果低效,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三、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改进建议

(一)以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学科评价,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评级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基于上述文件,中学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借助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开阔视野,提升阅读鉴赏力和作文创作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从一名领导者向一名引导者进行转变,成为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有心人”,客观地对待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优秀之处,给予及时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与建议。此外,教师要将“常规化”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终极目标。

(二)注重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

1. 评价维度多元化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基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评价体系要从多个角度展开,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多维度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心得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例如,從阅读量来看,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读书便利贴”,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后,就在便利贴上注明自己阅读的书目、阅读时间。结合学生的便利贴情况,教师进行汇总、测评。针对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读书汇报单,以打钩的方式注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使用了阅读策略,或使用了哪几种阅读策略。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2. 评价标准分层化

新课标中强调,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制订体现学段特点的评价方法。例如,在第一学段,可以采用制作导读单、读书记录表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在第二学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演话剧的形式,进行阅读成果汇报;在第三个学段,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增值评价和学生的个体进步。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评价指标,以便为每个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例如,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根据某一指标设置不同层次的标准。如阅读方法评价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够根据文本类型熟练使用多种阅读方法,举一反三;第二个层次,学生能够根据文本类型使用多种阅读方法;第三个层次,学生根据文本类型,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像这样在每个评价指标下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方面指出,要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倡导动员家长参与评价过程,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等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主体,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形成相互配合的交互式评价活动。其中学生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反思阅读过程,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有意识地提问: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展开描述的?采取自问自答、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认识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进而改进、提升。在评价时,教师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阅读评级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还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进行小组互评,这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应引导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家长对学生比较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发放阅读量表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实际阅读状况,作为评价的补充。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时间精力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评价及时地调整学生的阅读方法。

(三)过程评价与终端测量有效衔接,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成效

整本书阅读,要将过程评价与终端测量相结合,把握好两者的有效衔接。当前,终端测量的主要方式是考试测验,但名著类考查的题目占比较低,且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名著相关信息的记忆,这容易导致学生走向浅层阅读和伪阅读。因此相关部门应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考试范围,通过拟定富有情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阅读中的深层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化。整本书阅读的试题要分层化,既要包含对文章作者信息、主要内容和描写手法等的考查,又要包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思考和运用等。整本书阅读的题目设置,最好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答案的设定要多样化,通过这种设置,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基本内容,还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要进行个性化鉴赏。相对终端测量,过程性评价则贯穿了整个阅读过程,反馈了学生动态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分析学生的阶段性成果,了解并解答学生在阅读中的疑惑,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总之,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端测量相结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教育观念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方式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相关教育人员更应确立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要使评价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中;要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测量进行有效衔接,确保整本书阅读的实效,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现代化背景下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小莲. 统编视域下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与检测[J]. 名师在线,2021(31):6-7.

[2]戎敏.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新思维[J]. 语文建设,2018(36):77-80.

[3]李定清.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实践与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1(01):76-79.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