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存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而且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研究不难发现,激励理论对于提高初中学校的管理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找出最有效的应用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中,对激励理论的概念及其应用到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及分析,并对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激励理论 初中学校 学校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如何提高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成为了众多教育专家热议的话题。激励理论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激励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对于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也大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激励理论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或是管理体系,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效率,实现员工对组织或企业工作承诺的最大实现,进而帮助组织或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初中学校管理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来约束教师的言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成人成才。
二、激励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是组成一个学校的主体,是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主要保障。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证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十分重要。而研究发现,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约束教师的言行,帮助教师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并且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认真度以及严谨度,进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激励理论涵盖广泛,下面主要从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是指当人们心理或实际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目标和动力,其核心是对于需要的满足及递进。该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初中学校应将其广泛应用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例如:首先学校应给予教师最基本的尊重及关爱,当教师粗心出现一些小的工作失误时,学校不应对教师进行公开严厉的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教师适当的鼓励,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次做好点就行了;其次,学校要充分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根据教师需求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最后,学校应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月末对于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公开表扬或发放奖金等。这样,既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求,又满足了教师的物质需求,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帮助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主要是指激励因素及保健因素两个方面。激励因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健因素主要是起到辅助激励因素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来维持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双因素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保健因素: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决策、人际关系、工资水平等,重视对初中教师的保健水平也主要从这些方面进行。例如:首先,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一定的关怀及理解,当员工之间发生矛盾时,学校的管理层人员要及时的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节,在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和谐、互相信任的关系;最后,学校应不定时对教师进行集体教育,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2.使保健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激励功效: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使保健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激励功效,促进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初中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将保健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例如:学校可以将教师的工资及奖金与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挂钩,以工资及奖金来激励教师的工作。
3.充分利用激励因素,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荣誉、晋升等方面,对于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因素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展开。例如: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活动或比赛,并且在平时要鼓励教师进行学习丰富自身,使其能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领导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
(三)期望理论
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期望理论主要是通过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期望理论的有效应用。例如:首先,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教学知识及能力考核,并就考核结果划分等级,对于前三个等级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等级较低的教师学校应加强对其的教育及培训;其次,学校可以规定,凡是获得“职称”称号的教师的工资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综合水平的不同帮助其树立不同的目标,第二、对于教师的奖励应当适量,应当保证目标的楷模性。
(四)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主要是通过外部刺激来达激励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其主要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方面。
1.正强化:正强化主要是通过奖励措施来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正强化不仅可以约束教师的言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初中教学的效率,保证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负强化: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惩罚措施来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同正强化一样,负强化也能起到约束教师言行,提高教师工作热情的作用,因此,初中学校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负强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将激励理论应用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进而来约束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十分重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应当结合初中学生及教师的心理特点,建立公平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教学效率,进而达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莹.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26):9-9.
[2]何维康.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105-105.
[3]刘燕,王汝娜.论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青春岁月,2012,02: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