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情感缺失原因及对策

2016-06-16 14:32陈建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缺失对策

陈建春

【摘要】内容和形式是文章的血肉和骨架,思想和情感则是文章的灵魂,形神兼备才是好文章。而感情是人类特有的,做人最贵之处也在于“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真情”,可是有形无神则成为现今学生作文的通病。如何解决这一病根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旨在期盼我们学生能够尽快走出这个困境,写出大量内容鲜美,感情真挚的佳作,让文品和人品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作文情感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9-02

与其他行业工作对象不同,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情感而非本能。要培养好一个人除了重视培养他的智力、心理、动机、兴趣和营造优良环境之外,良好的品质和感情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丰富而美好的感情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其实我们可能没有发现通过笔端诉诸感情是最直接的方式(因为有时是口难开笔好写)。然而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普遍觉得作文教学难,大部分学生怕写,要写出思想积极感情真挚饱满的文章就更不容易。大体归纳起来学生作文情感的缺陷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幼稚。他们只从感性生活中说出爱与恨,缺少理性分析(比如有关长辈的溺爱和严格,同学之间的错与对等)。二是苍白。通篇文章流水叙事,很少甚至无抒情成分。三是无病呻吟。有时为了体现写作的某种需要(如考试、竞赛、征文),出现大量模式机械或死记硬背的文章,在文章中故作多情,渗进虚假的感情,让人一看就知道情不由衷。四是标志性空喊口号,习惯性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打一句“我爱……,我赞美……”的“标语”。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2000修订新版)明确要求“根据写作要求,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洁得体”(感情真实定在第一位)。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学生写作方面提出要求:“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还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什么这些纲领性文件都反复强调在学生写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不难掌握,而人的个体感情是无法替代的,它在人生活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现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幼稚,出现假、大、空,甚至出现不良感情,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作文风气,更影响到他们的做人,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格格不入,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呢?本文做了如下的思考和初步的探索。

一、现行教育机制的影响

毋庸讳言,在当前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转向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大课改环境中,应试教育仍未退出教育舞台,素质教育的预期仍未如人所愿。因为现今社会无论升学或就业,考试还是唯一的公平选拔方式,尤其在学校里对学生的评价考试乃为首选。虽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令减少在校生的考试次数,但各种美名其曰的调研、联谊、培训仍纷至沓来。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社会上的办学培训班嚣行市井,让人眼花缭乱。家长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的孩子,软硬兼施,剥夺孩子自由休息的时间,送他们进这个班那个班,孩子们只得惟命是从,疲于奔波。纵使学生们在校考试次数真的减少了,那不在校的时间里孩子们又有多少机会能够自由快乐的感受生活呢?这让我们不得不迷恋和回味儿时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所以要真正让学生们“去关注现实,真切体验生活,表达出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必须狠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一切为了考试,一切应付考试的观念。我们认为只要平时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同学们是不怕也不在乎考试的,再说搞题海战术,搞单纯考试模式是真正培养不出学生们的能力水平的,相反倒会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的应试工具。当然消除应试教育在校园的祟影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所能做的事,需要各级部门解放思想,齐心联动,而不只做形式上的“断奶”。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减弱学生考试的频度,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实验实践、参观游览、网络浏览、影视观赏、读书读报、街市观察、乡村采风等等,通过构建开放的学习课堂,还学生一份自由生活,还学生一份兴趣爱好,还学生一份自主潜能,还学生一份情感意识,真正让学生贴近自然,关注现实,感受试卷外,教室外的美好生活,抒发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两年来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我市的长寿园、水绘园,红十四军建军纪念馆、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大型企业等地方,感受如皋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的喜人形势。孩子们笑声载途、感慨万千,回程写下多篇感情真挚,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理想宏大的美文,连平常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写下数百字的有自己思想价值的文章,虽然语言谈不上很连贯和优美,但流露出的感情是很纯真感人的。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我们离不开美好生活,我们学生也不是没有情感意识,帮助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生活大门,感受生活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学生在作文中情感一定会“自有源头活水来”。2012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一位考生面对家乡大兴拆迁之风,小树,小河,小楼、果园、农田、鸟雀再不见踪影,作者敢于面对故乡的沉沦,精神家园的消失,眼光独到,立意高远,在抒发深重忧思的基础上,警醒犀利的指出“不行皮里阳秋之法”,“要在忧与爱之间寻求解法”。全文充满一种底蕴不凡境界更高的忧与爱,文化韵味和个性色彩浓厚,情理浑然交融,高分非他莫属。试问这样的高分作文如果没有平时各种功底,考场岂能一挥而就?

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现在电脑已经普及,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利好的同时,一分为二的看,对学生学习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过去学生考前靠抄背作文范文想拿高分,现在更为方便的是从电脑上下载,应付作文任务。笔者曾多次做过试验,每当布置课外作文任务后发现从网上下载抄袭的竟达50%以上,真正动笔者甚少。有些学生私下说,现在写作文省事多了,键盘一敲全来了。还有的说,我们现在在网上“写”作文时还能玩玩游戏呢。听了同学们这些议论后我们无不为之担忧,与其说过去学生在考试前靠背和抄范文来应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的话,那么现在平时利用网络下载文章则是一种对学生写作能力过程性的损害,因为这不仅损害了学生写作的习惯,思维,水平,更影响了人品,贻患不轻。我们仅从学生作文情感因素来看,网络作文内容极有可能不是他们各人平时生活经历的事,那么“写”他们非经历的事情,又有何真情出乎其心?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写作我们必须思考。在这方面我们可首先教学生利用网络享受写作资源。当我们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时,并不是让他们先找同样文章下载,而是让他们先在网上搜索相同或相似题材,看别人是如何提取写作素材的,思考人家是怎么做到以一当十,体现典型性、真实性,新颖性、生活味的。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选读网络优秀文章学习人家的写作技巧,如构思,布局、语言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利用他人价值提高自己,最后才真正动笔认认真真的写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见解和感受。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利用网络灵活、新颖、简便、直观的写作特性教会学生修改文章,如插入图片编辑、查找、替换、复制、粘贴、字体大小颜色等来鼓励学生们写出内容生动、感情丰富的好文章来。

三、当下农村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

笔者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对当前农村家庭生活模式下的子女教育有着一线感受。除了离异家庭影响孩子的成长(性格、情感方面)外,还有就是日益普遍的外出进城务工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模式的变革,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为家庭生计打工,并且这已成为农村所特有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地区父母亲都外出的占整个农村家庭的40%左右,单亲外出的接近70%。父(母)亲常年外出让不少孩子远离亲人而只能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经年累月,孩子们的情感生活上不得不出现缺失。从跟他们的谈话或日记作文中,有不少关于父母亲情的话题。笔者最近在所教年级又简单做了一次这方面调查得到一组数据:①非常想跟父母亲天天在一起的有70%;②比较想和父母亲常常见面的有15%;③无所谓的父母亲生活的有10%;④约有5%的有怨恨父母亲的情绪。学生们普遍认为除了吃饱饭、穿暖衣、有零用钱外,他们更希望成功时要有人共享共勉,有困难挫折时要有人支持帮助,有忧愁苦闷时要有人倾听诉说,犯了错误要有人教育指正。事实上,老师的教育不是万能的,爷爷奶奶的教育有代沟,邻居亲友的教育有隔膜,毕竟父母亲的亲情教育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虽然有一年一度的春节等节日父母孩子可团聚,但这太短暂,次数太少。每当我们出这方面作文题时,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对着本子眼含泪水,有的同学对着本子发愣,有的同学咬着笔杆子苦眉等等,真正写出来的充满新鲜感充满深情的好文章凤毛麟角,大部分文章内容空洞、陈旧、枯燥,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作文学生们何来丰富、细腻、真挚的感情可言?学生们本应纯洁的心灵里流淌出来却是虚假、无奈甚至冷漠的感情。如何关注离异孩子和留守孩子的情感世界?一是鼓励孩子多与父母亲人沟通。现在通讯发达,经常主动跟远方的亲人通通话,发发短信,聊聊QQ微信,发发Email,谈谈家庭或个人各方面的情况,了解远方父母亲的工作生活状况。二是条件许可下鼓励家长和孩子多聚聚。特别在双方生日或父亲节母亲节或有大好消息(当然也包括有某些其他方面要事)时经常汇聚,哪怕一朵花、一杯茶,一句短短的问候也是别有情意的。在寒暑假这一特定的时段里可让孩子们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生活生活,一来增强感情交流,二来体验父母亲工作的艰辛,提升对父母亲的尊敬、体谅和感恩之情。三是多组织参观活动,特别是建筑工程现场,大型工厂企业的参观,让他们感受父母亲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四是在校园多举办丰富学生情感的专题活动。通过媒体的教育、榜样的宣传、领导的关怀,不断培养学生们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大爱之情(对祖国、对家乡、对集体团队)、对人间世事的憎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豪情。只要不让学生们生活在孤寂单调沉重压抑的环境里,他们的视野里才能出现更多的风景,他们的心里才有更多的话可说,他们的心灵情弦才能拨淌丰富纯真的情感,我们又何患学生的作文缺失情感呢!

四、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

好文章,尤其是记叙抒情类的文章,应该能够打动人,而打动人的主要力量就是感情,并且这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正所谓古人讲的“文出吾手,情乎吾心”。实际上学生的情感是很丰富很纯洁很强烈的,他们有时可能为书页中多了一张贺卡而欣喜不已,也有可能为没得到一句表扬而流泪,但如此丰富、强烈的感情现在他们的文章中常常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虚伪、苍白、概念化、装饰性的情感。如何从我们教师教学方面来分析这种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受传统作文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思想品德修养、政治内容上过分冲击学生的感情。如每逢国家纪念日或发生重大事件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应时作文,但学生由于年龄及认识思考水平能力的限制,很难对这些大事要事做出深刻理性的分析,因此只能根据各种范文、例文一而再再而三的炒冷饭,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形成了定势,想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陌生甚至找不到着手点。再有就是相反情况,每逢新学期或入团入队或成人仪式,也会出一些《我在新学期》、《入团随想》、《在人生转折点上》等无新鲜感类型的文章,看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际上加剧了他们作文感情的泛陈或假空。二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中情感的理解。有时认为学生作文感情小儿化,有时认为学生作文装饰化,有时认为学生作文俗套化等等,所以动不动对学生情感妄加点评,随意指责。教师们常常用成人眼光来看待学生情感,在评阅作文时用过分拔高或加深的尺码来检测学生的文章情感,以期学生情感达到他们眼中的成熟度(深沉啊、崇高啊)。因此我们有些教师或是出于使学生作文快速成型成熟的良好愿望,常常传授给学生作文的诀窍,如小学毕业或中高考前强化学生作文临阵套模,结尾处要升华等。因为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学生的作文,学生的感情逐渐被教师格式化了,慢慢学会“做豆腐”,学会“升华”,表达“崇高”的感情,而真实动人的东西被削弱被抛弃。仍看2012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一篇优秀文章独树一帜,全文以一株夹缝成长的小草的口吻,反弹琵琶,以草喻人,表达了对当今社会过度的“忧”与“爱”的忧虑和排斥,对“恰如其分的忧与爱”的渴望和追求,立意深刻,表达自然,情真意切。也许这篇文章在一般老师看来可能不显眼,然而正是考生取材于贴近自己的生活,真实表达了自己的心迹,道理当然,感情自然,被专家组高度肯定。作者在文末写道:“我要的是恰如其分的忧与爱,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拥有‘花开花落两由之的达观,伴我茁壮成长。”坦率,真诚,令人深思。这又不由让人发现,历年高考优秀文章有多少是临阵套模的?临阵套模的文章岂能脱颖而出?所以对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在作文中不加修掩的坦露真情,一在题目题材上不要过度限死,不能有思维定势。学生绝不只生活在课堂和家庭,他们的生活世界其实比我们成年人还要广阔,我们要做的广泛关注和契机引导,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入自然,引入实际,引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文训练要切入他们的喜怒哀乐,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受。二在对学生文章中出现的情感多加保护扶持,要用学生的眼光和视角来审视,不能轻率否定甚至越俎代庖,哪怕是比较稚嫩的偏激的甚至是消极的,因为学生能够敢于在你的面前讲真话,表真情已经是十分可贵的了。当然除了上面的因素外,教师还要在思想修养、写作氛围、文体选择、材料加工、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

常言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写文章并不难,写好文章却不易;说话并不难,说真话却不易;表感情并不难,表真情却不易;做一个人并不难,做一个好人却不易。写文章能见做人的品性。教会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本职所在。我们提倡学生在文章中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这是教学生作文和做人的最基本法则。学生的“情”很真挚,学生的“情”也多种,朋友情,父母情,师生情,家乡情,爱国情等等。学生的“爱”亦不乏很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乃至于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色等等。所以,我们平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关注社会,在教学中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田,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情愫,在作文中勇敢的谈“情”说“爱”,从而表现自己真实的思想。

对学生写作中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笔者仅做了上述的初步思考和探索,我想这方面的探讨也早已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我相信只要大家一如既往,齐心协力来共同突破作文教学的这个困境,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多的品读到更加鲜活,更加优美,更加感人的学生佳作,我们也才会越来越多的和学生共同分享作文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顾之川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金振邦.阅读与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496-497.

[5]薛文玲,赵存江.作文情感激发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7,48-49.

[6]南通市教学研究室.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读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24.

猜你喜欢
缺失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