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3-10-24 21:49张兴明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张兴明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课程,结合各类主题,有针对性地整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将各类学科的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后的课程呈现出综合、自主、实践的特征,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也便于学校常态化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常态化实施

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基于学生直接经验来实施,在实施中要联系学生生活,突破课堂限制和学科限制,强调学生亲身经历,重视实践与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运用。

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体现出它的价值,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这门课程无通用教材、无专业教师、无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是由于唯分数论还有很大的市场,社会各界对这门课程仍存在偏见。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发展

从可查阅的资料来看,各地各校从无到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实施,而且已经扭转了原来仅是单学科的拓展的情况。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呈现了规划内容多样化、多视角的趋势。

1.重视课程开发,内容日渐丰富。活动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第一要务,是课堂呈现、实施的必备要素,只有在内容上有良性的架构,才能利于教师执行课程方案,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提升能力。

笔者了解了全省近40所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有一批较为优秀的课程,但也有部分学校的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是学科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换了个名称,学科内容拓展延伸不足,也在扩大内容的辐射面,整合出的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科属性明显。其次是活动零散,没有系统化。看上去活动很多,安排有序,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但只是侧重于活动的形式, 内容上没有形成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没能体现各年级段能力目标,缺乏与学生生活的连接。

2.活动正常开展,形式日益多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初,尝试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完成活动,有利于方法指导。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他们自己去经历。这种主题学习,能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实践的特征,创新性也得到体现。活动中,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各科教师也能发挥自身特长,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一位教师来教的情况。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率不足,导致学科渗透不够,活动深度、广度不够,课后的拓展不深。

3.活动载体多样,体现校本特色。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统整,各校都能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各自的实施方法及课程呈现样式。

纵观各校实施情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校本活动教材。二是部分学校依据《纲要》推荐的主题活动,由任教老师自主开发出活动主题。前者操作性强,便于学校统一规划,活动资源相对丰富,利于活动开展,有助于学校特色形成。但这种形式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对活动主题的认识、深度挖掘以及活动资源开发等的差异,将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在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课程设置不规范,与兴趣班、社团、班队活動等合并,没能体现出国家课程的严肃性;活动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螺旋式上升的规划。之所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认识不足。学校、教师对全面发展的观念理解上有偏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边缘化,各类资源配给不足。

2.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深。四大活动领域被人为割裂,活动的内容学科化,形式化。

3.管理不实。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管理缺少实质性方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

4.课程实施水平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因为没有专职教师,该课程被用来凑课时,或处理课后作业。

5.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合理可用的资源,许多学校、教师觉得无所适从。

综上,有必要对现有的活动课程重新梳理,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成为若干个“成体系、能力提升点清晰”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我们能做什么

跨学科教学在不少中小学已有探索,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各地各校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尝试。笔者认为,作为基层教师 ,要更新质量观,不断提升自己指导活动的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要有勇于改革、敢于尝试的意识,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推进的抓手。

1.主题定位准确,体现校本特色。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仅要在内容上整合,更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特色发展,整体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覆盖学生活动各个领域;其次,要通过整合使学校现在的资源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之“有教材,有课表,有教师,有考核”。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从参与调查的学校的实施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基于学科。以某一学科为生长点,提炼该学科的重点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确定活动的主题,有序安排各阶段任务,将学科内容与活动相结合,向纵深推进。

例如镇江市长江路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基于数学学科的跨主题学习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自主性。通过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自觉和自主”的教育状态下,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眼观察等方式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第二是体验性。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氛围,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校园里创设了展示数学元素的场景,营造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第三是多元性。注重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应用性和多元性。整合数学的数、图、式等内容,将它们融入数学游戏,建成“神奇的数”“美丽的图”“聪明的式”等数学主题园和数学游艺广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改变传统计算与解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建模、实践活动、趣味体验、实际应用、阅读写作、游艺等多种形式学习数学知识,锻炼能力,体现了学校“求真、善思、创生”的育人理念。

从学科融合角度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突破学科局限,有清晰的目标和翔实的内容, 在课程形态上体现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自主的特点。

二是基于主题。选择一个主题,有目的地整合各学科的内容,系列化完成一个跨主题学习活动,视野广,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例如《手之妙》跨主题学习活动,以“手”为主题,进行综合探究:第一部分“解密手之档案”,主要是從生物学角度认识手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比拼手的本领”,主要是开展手在生活中的运用实践活动:体验穿针引线,学用手势手语;第三部分“发现手魅力”,欣赏手魅力,创作手印画,玩转手指舞,表演手魔术,创编手影戏;第四部分“润泽手生命”,让学生讲述手故事,感悟手的梦,分享手智慧。

这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以手为主题,主动探究,在实践中创新。这样的跨主题学习是高效的。

2.主题目标明确,关注能力提升。笔者所关注的学校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中对活动课程的目标都有涉及,但过于泛化,不具体。如观察能力,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但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重点不同,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同。这就需要学校依据活动主题,将这些能力目标具体化,让师生可操作、可实现。

2018年,《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将学生的能力目标确定为八大类。我们在规划跨学科主题活动时,要关注这八大能力的落实,将其与主题活动内容结合,按年级段分解,使活动评价有依据。

3.主题内容充实,在生活中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性课程。这是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它拒绝闭门造车,强调学以致用。必须走出校园,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亲历整个过程。常州市春江小学开展的“春江非遗文化”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探究的主题,内容充实,实践性强。从一到六年级学生活动内容包括:人文历史——《金牛大队的传说》,地域变迁——《镇名的由来》,工艺美术——《画彩蛋》《叶编》,童玩游戏——《抓雀子》《斗田鸡》等等。这些资源经过整合,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资源保障,让活动课程有了很好的切入点。

实践表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方法之一。只要我们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参与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洞悉榜样的力量
关于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思考
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初中英语的实践活动课程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初探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