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56年,前身主体为东台师范附属小学,2010年组建成教育集团。学校东临范公堤岸,西倚海春轩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校三区、幼小一体的办学格局,拥有校本部、东关、范公路三个校区和长青路幼儿园,共一百三十六个班级,四百多名教师,六千多名学生,是一所办学规模大、教学水平高、家长口碑好的省级示范名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记者来到了东台市第一小学本部校区,吉云兰校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待。校领导的热情关怀与学生们的朗朗书声,构成了记者对这所学校真诚、奋进的第一印象。甫进校门,喷泉台上一个大大的红色篆体“真”字便映入眼帘。吉云兰校长亲切地介绍道,“真”字象征着“求真”。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东台市第一小学秉承陶行知先生的良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求真”文化,并将其渗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景观设计,暗藏“真”意
记者跟随着吉校长的脚步走进校园,只见玉兰吐艳,莲叶田田,古树参天,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很快记者发现,许多教学楼都是以“真”字命名,似乎都与“求真”文化有关。吉校长看出了记者的心思,主动介绍道:“没错,这些教学楼都是根据‘求真’文化命名的,比如这栋‘爱真楼’,寓意是‘珍爱本真,永葆初心,不忘来路,方得始终’。那栋‘致真楼’,寓意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同心同德,致真至极’。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明真楼、秉真楼、探真楼,等等。”
经过实地参观,记者了解到,东台市第一小学的校园里共有七栋教学楼、八条道路、四个小园。学校结合自身校史、围绕“求真”文化,为其一一赋名。每一处地名都饱含着对师生的殷切期待。正如学校《求真赋》所言:“以‘真’造境,妙构清景,等闲识‘真’,润物无声。”这些建筑,将“求真”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除此之外,校园里还矗立着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塑像。走近时,吉校长介绍道:“张謇的母亲是东台人。他为了报效母里,振兴教育,创办了母里师范。我们学校是在母里师范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在校园里立张謇的塑像,就是为了纪念他,鼓励师生继承他饮水思源的情怀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行至养真园,记者又看见了一面石雕黨旗。“这面党旗是为了纪念1927年在东台建立的、盐阜地区最早的基层党支部。”吉校长接着说道,“在这面党旗下,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党校,从小加强对学生的革命教育,激励学生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这番介绍展示出东台市第一小学根植历史、开拓奋进的进取精神。参观结束后,记者深深感到,东台市第一小学是将自身丰厚的人文内涵融于优美的校园景致中,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处建筑都说话,让每一处景点都育人”。
教师发展,追求卓越
“名师强校”是东台市第一小学的重要发展战略。“我们学校先后培养出了六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吉校长骄傲地说道。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刚入校的新教师与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助力新教师成长、提升。作为徒弟的周叶春老师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经验,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学校的‘青蓝工程’让我受益良多,我的师父王老师和丁主任常教我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讲解新课时要和学生一起探索、思考。”周老师的感受并非个例,在师父们的指引和带领下,青年教师纷纷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多思考、多总结,极大缩短了自身的职业探索期。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东台市第一小学举行了大量的基本功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优课展评、活动设计、问题指导等方式,给参培教师们带来满满的“干货”,为课堂增色,为教师赋能。“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能让教师们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帮助大家在学习中收获、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吉校长说道。东台市第一小学还与上海市傅雷学校、海安市实验小学建立名校联盟,进行深度合作,不但派教师前往对方学校学习,还将对方名师请进校园进行授课与讲座,多角度、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每学年结束时,东台市第一小学都会开展“校园十佳魅力之星”评选活动。据吉校长介绍,这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至今已举办七届。2023年获评的潘霞老师通过回首自己27年的教学生涯,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中年教师形象;周莹老师的报告,让大家看到青年教师在团队的帮助下奋发进取,收获累累硕果;杨洁老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向大家展示出双向奔赴、互相成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独有的魅力……除此之外,东台市第一小学还组织了“求真”读书班、教育故事分享会等教师活动。每一场研讨,都体现出教师们在自身专业上的进步与提高;每一次交流,都流淌着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励志求真,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着。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东台市第一小学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以课后服务为抓手,开设了许多学生兴趣社团。目前学校拥有足球、篮球、排球、民乐、合唱、儿童画、国画、舞蹈、主持、编程、象棋、京剧、机器人等三十多个校级社团。每天下午的社团活动课是学生们最期盼的快乐时光,在这里,他们能拥有愉悦轻松的身心体验,也能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
隔壁教室传来一阵悦耳的笑声,原来是学校的“拂晓”文学社开课了。据吉校长介绍,“拂晓”文学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记者观摩了文学社“‘大动作’巧构思”主题写作讲座。主讲老师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社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大家深切地体会到动作描写的妙处与意义,活学活用,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习作片段。 “学校一直在不断丰富社团种类,提升活动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吉校长说,“我们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展现活力,把个性发展和自身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习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百花齐放新格局。”
除了社团建设,东台市第一小学还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专项活动:语文节,营造良好的浸润式语文学习氛围,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数学节,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喜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探求真知、追求真理的品质;英语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科技节,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的灿烂舞台。吉校长着重介绍了学校的运动小组——近几年来,东台市第一小学的球类项目已在各项赛事中夺取了18项冠军,成绩相当辉煌。吉校长十分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小运动员有‘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奉献。”
在“四特精神”的引领下,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全面、自由、融洽的校园活动,为培养身心好、习惯好、学习好的“新三好”学生提供了育人的沃土。
家校携手,静待花开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东台市第一小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每一条资讯,都在文章结尾列出了学校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手机号码。吉校长说,这是为了让家长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学校负责人。家长与学校的紧密沟通,可以让家长增进对学校工作的了解、掌握自己孩子在校的學习情况,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
在东台市第一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还经常可以看到优秀学生家长的教育心得。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分享经验,整理成文字发表在微信文章中,供大家借鉴、参考。三(3)班陈存昊同学的家长分享说,他们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主要集中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朋友等几个方面。三(5)班张毓芯同学的家长也说,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辅,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篇篇文章,帮助广大家长交流了家庭教育观念,提升了育儿水平,也凝聚了家校合力。
上学期,东台市第一小学开展了一场“千师访万家”大走访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欢迎。老师们来到学生家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针对不同学段,老师们在走访时给出了不一样的建议:一二年级的老师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阅读等活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三四年级的老师们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五六年级的老师提醒家长,孩子的学习要看效率高低,而不是看时间多少,脚踏实地才能更进一步。走访活动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钱海燕老师说:“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敬与信任。”
此外,东台市第一小学还积极组织“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亲子活动,开展家庭劳动实践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学校亲子运动会,组织家长参与家长课程……学校致力于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打造真诚、紧密的家校关系。一系列家校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教导陪伴下,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采访结束后,记者望着校门口的百年乌桕树感慨不已。这棵树据说是张謇手植,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它见证了东台市第一小学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全部征程。一阵微风拂过,树叶簌簌作响,仿佛它也在表态:在接下来的征途中,东台市第一小学将以更加赤诚之心、昂扬之姿、奋进之势,胸怀发展与跨越的梦想,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