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铖
摘 要: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应以德先行,只有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与思想品德的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好青年和好工匠。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性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对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挖掘,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能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工学一体化 教学设计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出一系列关于培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论述。这一指示引发了广大技工院校对“课程思政”的高度关注,中职院校教育作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工匠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尤为重要。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拟从中职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入手,探讨如何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练就技能与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
2 工学一体化教学
2.1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来,一体化课改理念得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认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契合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教学方法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2]。
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不是简单的理实一体化,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融入汽车维修企业项目环节但有所转化区别,摒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单一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的社会、方法、专业三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实现“工与学”、“技能与素养”的有效结合,以构建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能力目标体系。本文把汽车维修企业项目的六个工作流程:“客户需求、前台接车、派工、测试装调、检查质量和跟踪回访”,细化为教学过程当中的“情境引入和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和共享方案、实施作业、评价反馈、课后拓展”六步环节,即“工”与“学”的“六六”对应原则。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2]。
(2)工学一体化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本教学任务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能力递进划分任务,创新性地使用“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的典故等国学精粹为思政教学的融入穿针引线,使现代智能科技与国粹文化深层碰撞,学习中如行军打仗,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并在学习工作中以主人公的态度服务自我,提升自我,潜移默化中培养文学文化素养,这样学生不仅能武也能文,达到社会、方法、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如下图1所示。
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2021年3月,工信部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工作推进组,意在抢占2035汽车智能网联化战略制高点。目前,中国在多个省市建立了多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其中包含有北京、重庆、广州等地,大力推进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项目产业工作。在清晰的政策导向、产业支持和发展优势的作用下,各大汽车企业加大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投入,必将带来了汽车行业的新一代技术的变革。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其后市场应运而生,被称为“高级蓝领”的汽车专业高级技工将成为智能汽车维修领域的稀缺资源。本文的教学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且是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实际工作最具代表性任务,有利于学生真正深入的了解智能汽车维修行业,为国家储备“五育”并举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
4 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为例
本文以智能小车无接触配送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立足于智能汽车测试装调岗位工作流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视觉传感器装调与检测,同时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本课题来源于代表性工作任务--“视觉传感器装调与检修”中的第二个微任务“视觉传感器安装与标定”。
4.1 教学整体设计
1.微任务的价值
2020年,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公布《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2020年度增补专业的通知,其中新增了一项交通类的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这就预示着技工院校将担任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重要角色。本次微任务参考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对本次微任务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如图2所示。
2.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高级工二年级学生,运用问卷星在线进行课前测试,并根据测试的数据分析得出,99%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视觉传感器的故障检测的方法;98%的学生会对视觉传感器的作用进行分析;96%的学生会撰写故障分析报告。另外,根据课前测试的数据,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学情分析。100%的学生喜欢信息化教学,喜欢自主探索的学生比例也占有90%以上,说明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对信息化教学较为感兴趣的优势;95%以上的同学喜欢课堂上玩游戏和睡觉的习惯,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严峻挑战。此外,在调查中也可发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不熟悉企业工作流程。由此提出以下应对构思:首先,针对已有优势,采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其次,把握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微课视频及互联网优势;最后,面对挑战和当前的学习劣势,以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为参考,以真实故障为契机,加强学生故障分析与排查能力;采用多種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做到“寓教于乐”。
3.课程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大规模班级教学中,以“一对多”的学习目标设置无疑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教学效率,教学技术简单,节省教学资源[3]。但是,这就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异质化,剥夺了自行分配和处置教学资源的权利,反而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本次教学的课前学情分析,旨在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此为基础制定可以灵活调节的“三课”--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目标,冲破固有的教学目标设置模式,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主体性诱发和促进学生异质化发展,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4.教学资源环境
(1)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建筑教学的材料,不同教学结构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不尽相同[3]。工学一体化“以多促多”的新教学模式必将催生新的教学资源结构,只有从整体上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信息化新资源的创生与已有资源的内涵性提升,才能够满足新教学结构对资源的要求,使新教学结构得以有效运转[3]。见表1所示。
(2)教学环境
过去“同质化”教学课堂实质为日本著名学者稻川三郎总结的“三种课堂”中的第一种课堂:即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对学生采取强制灌输教科书内容的教学方法[4]。这样“秧田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假设教学资源由教师统一分配最具效率与学生教学需求一致来化解“一师多生”的短板[3]。但是,每位学生的素质与需求也不尽相同,这无疑抹杀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能动力量。这也正是新教学环境的变革的生长点,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其核心就是摒弃传统“集中式”的课桌摆放形式,采用全新具有“四区”功能的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布局,促成“教、学、练、考、评”五位一体的混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学元素之间的作用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学区寓教于乐,“马蹄形”课桌椅的分布形势有利于形成异质化学习小组;资料检索区为自主学习提供快速查询支持功能,增加学习动力,建立良好学习兴趣;工作区的设置贴合企业工作流程,工学结合,高效把所学知识点转化为实用的技能点;学业成果展示区及时展示学生所学成果,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建立良好自我效能感。
4.2 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改革教材是纽带,教法是关键,教师是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但一体化教学过程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充当“大导演”的角色,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角色特点,利用好每一位同学的优势[5]。如此,才是一个根据选题,思考破解学习重難点的教学策略、方法,明确需要达到的知识和思政目标,依据学情设计实施的完整、真实、连贯、优秀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1.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次教学根据选题价值、教学对象特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立的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结合”的六大教学策略模式,其中包含启发教学策略、合作探究策略、学情匹配策略、学生主体策略、思政融入策略、归纳总结策略。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评价引领教学法等多种混合教学方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最终达成“学以致用,五育并举,工学一体”的课堂。
2.教学过程
(1)课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岗位参观引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安排企业师傅介绍岗位的设施设备及视觉传感器装调与检测技能在企业生产中的运用,使学生提前学习了解视觉传感器装调与检测的相关岗位知识和企业要求,加深学生对岗位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源动力。
(2)课中:“兵马各阵,紧密配合”,工学一体化,化解重难点
本任务为承前启后环节,以形象直观的视频结合老师示范操作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树立学生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德意识。并创新采用“三方参与、三标融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对课程全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直接参与课程评价,通过课程标准、大赛标准、岗位标准三标融合的评分表作为课堂的质量的监测系统,实现课程的全员参与、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根据每个任务的评价数据,反应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评分成绩,实现教学效果的可评和可控。
(3)课后:“不骄不躁,不可大意”,拓展任务强教育,工匠意识恒养成
依托智慧教学云平台发布学习资源,课前导学启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后通过云班课平台技术,通过布置课后任务的方式,夯实课堂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提升学生严谨细致和敬业守信的意识。
5 教学效果
5.1 特色与创新
本次教学任务首创“1-2-3-5-4”教学模式,1--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2--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3--虚实,理实、校企三结合,5--“教、学、练、考、评”五位一体,4--学生,教师、企业、软件四主体评价。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引导下进行学习和操作,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各学习小组积极配合,按时按质完成视觉传感器装调与检测工作页的各项任务。在评价反馈环节,学生也能认真总结问题,对自己及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5.2 学习成果
由云班课平台对整个教学过程跟踪统计得出学生学习课程完成度较高,并根据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过程评、增值评汇总得出学生学习平均分91,及格率100%,优秀率达85.5%,本次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达成度较高,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图4、5所示。
6 小结
本次教学任务选取了企业维修实践中的真实代表性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流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为“引路人”,实现了角色转换,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另外,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使用过程性评价,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每一次评价都有详细地评分标准,以评助学,以评促教,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评价中升华所学。而且,也专门强调了思政渗透课堂,融入职业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职业素养培养。将爱党爱国、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科技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等思政主题交融渗透至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当然,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变革,仍处于探索提升阶段,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根据专业、微任务和学生特点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掌握了教学结构变革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把握住打开高效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匡礼.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车削加工岗的5S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4-5.
[2]人社部职业能力司解读《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2):1-3.
[3]李怡明,李森.论课堂教学结构异质化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6):16-22.
[4]稻川三郎.第三种课堂教学——培养会学习的学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7.
[5]冯津.“岗课赛证”融通引领新能源汽车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1(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