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摘 要: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使美术欣赏课可以融合新课标的相关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需要教师结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先阐述了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接着分析了核心素养融入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审美感知、审美评价、审美判断、审美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欣赏课;审美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177-03
在小学教育阶段,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成为阶段教学的重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小学美术学科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关系更加紧密,通过高质量的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深入分析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美术欣赏课的创新教学路径。
1.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审美感知。即学生应该具备感知美的能力,掌握美感的本质属性与特征,能够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客观世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各个事物,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第二,审美评价。即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对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过程。审美评价是比较主观的,跟个体的审美修养、审美思想、生活情感等要素有很大关系。第三,审美判断。即学生针对事物的审美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审美确认与评价的过程,具体分为自身对事物审美要素的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系统性展现自身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过程与判断成果。第四,审美表达。即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将内心中对审美的认识表达出来,形成相对具象的成果,综合全面展现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思想,也可以给美术教学创新发展提供较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小学美术教师已经开始深挖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多个层面进行学科教学的细化调整,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意义
(1)开阔学生美术视野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好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内容更加广泛,对多元文化内容也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但具体深度有所欠缺。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整合学生的这些认识,带领学生系统性认识美术,拓宽他们的美术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和审美范围,更加深入与全面地了解美术。
(2)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美术学科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充分重视美术审美素养的培育工作,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开展欣赏课教学的时候,紧扣核心素养理念进行优化调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使核心素养元素能够贯穿到欣赏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复杂,要求教师深挖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拓展,使课堂教学可以进入新局面。下面结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1)在欣赏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对绘画艺术的审美是从视觉形象的感知开始的,提升学生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共情能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视觉元素的多方面立体感知能力,是欣赏课程教学的关键。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时,能够自然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元素,与绘画作品营造的氛围共情,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审美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感性思维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视觉形象感知机会,为学生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自主感知绘画作品元素提供有力支点。课程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绘画作品的欣赏技巧,从理论学习层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绘画作品自主赏析实践机会,通过恰当的情境导入,为学生创设更有趣味性的绘画作品欣赏情境,调动学生审美感知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湘教版第一册“鸟语花香”的欣赏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如《鸟语聊春图》《八哥石榴》等色彩表现力更强的国画作品。借助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展示《鸟语聊春图》中夕阳似火的色彩美,让学生对比现实体会画作中夕阳之美的传神描绘,然后播放几段清脆的小鸟叫声,激发学生对画作中几只小鸟之间神态互动画面的想象力。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自主为画中的小鸟命名,然后分别根据画中夕阳晚霞的美丽情景,扮演画中的几只小鸟,模仿他们的神态进行对话。这样,通过设计这种体驗感与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画作欣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视觉、听觉、肢体动作、表情神态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
又如,在湘教版第四册“动漫亮相”的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就学生对动漫作品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该类美术作品的审美偏好,然后选择一些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欣赏课程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动画片情节去更加深入地欣赏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视觉表现力。例如,以动画版《西游记》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欣赏孙悟空在动画片中前后几种不同角色形象的差异,同时,学生能够将自己感受到的形象差异说出来,相互讨论。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孙悟空形象中服饰色彩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色彩冷暖属性的感知能力。
(2)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评价可以直接反应个体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之一。因此,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符合主流价值观。而想要达到这一点,也要求教师可以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展现自身的审美认识,引导他们秉承自身内心世界做出真实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做出评价以后,可以带领他们进行探索与分析,相互交流评价观点与经验,拓宽学生的审美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
例如,在小学美术五年级“家乡的古建筑”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当地现存的古建筑,观察古建筑的特点,形成对古建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古建筑的异同。比如,窑洞类古建筑依山而建,自然气息浓厚;傣族竹楼融入了民族建筑特点,在空间布局和艺术造型方面都极具特色。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建筑艺术的认知水平,能够立足于民俗风情和时代背景,分析古建筑的艺术特点,把握审美评价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面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古建筑作品,最好是当地知名的古建筑,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结合自身对古建筑绘画艺术的认知水平,以及古建筑实物与绘画作品的对比结果,进行古建筑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自由表达内心的艺术感知。
(3)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是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主观的审美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没有独立的思想,在生活与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跟风局面。而通过培育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独立思想,使学生具有更加清晰与全面的审美认识。在具体开展欣赏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审美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较高自由度,不要过多限制学生的发言。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环境,还能逐步锤炼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他们面对复杂文化环境形成准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小学美术“石壁上的九色鹿”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壁画艺术。九色鹿是敦煌壁画艺术的内容之一,是美术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九色鹿壁画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壁画艺术有综合全面的认识。接着教师展示中外知名壁画艺术作品,其中国内壁画艺术作品可以选择袁运生的《泼水节》、张仃的《哪吒闹海》、祝大年的《森林之歌》等,国外壁画艺术作品可以选择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在课堂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这些壁画艺术的共同点,感受美术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联动,从中认识到壁画艺术的美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外壁画艺术作品的区别,从壁画形式,创作思路、工艺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审美判断,明确中外壁画艺术的各自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学生实现文化理解,不要过多批判国外艺术,而应该从客观角度看待中外壁画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与判断水平,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
(4)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的审美表达,增强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出现了显著拓展,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可以较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契合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有较多独到的想法。他们以童真的视角看待周围世界,可以摒弃成年人的杂念,在艺术创作方面往往更加纯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一些美术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强化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密切交流与互动,互相分享艺术创作的理念与内涵,进一步提高美术审美表达的深度,强化美术实践创作的最终效果。
例如,在小学美术五年级“巨匠童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引出“巨匠童心”的主题。比如,教师询问学生在春节期间都做了什么,并且面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春节经历,着重描述自己跟學生的共同生活内容,具体有放鞭炮、去游乐场等,让学生认识到大人们一样都有童心,以此引出“巨匠童心”这一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老年齐白石作品和毕加索作品中的童心,带领学生总结巨匠们在绘画作品中融入童心的方式,初步掌握绘画创作的技巧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我是谁”的美术创作小游戏。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在黑板上准备几幅半张人物侧面脸的画面,要求学生进行后续创作还原,使其形成一幅有趣的作品。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正面与侧面两两结合的方式还原人脸,也可以使用一些非人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同时要保证最终作品的美观。在所有学生创作完毕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绘画作品,分享美术创作的理念和收获,进一步沉淀学生的美术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给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理论导向与实践指引,使课堂创新方向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基于审美感知、审美评价、审美判断、审美表达等多个层面,搭建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体系。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锤炼他们的综合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申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以《老人与牛》欣赏四步法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08).
[2]刘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J].人民教育,2023(05).
[3]李新辉.小学美术欣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教育观察,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