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娜
摘 要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方法众多,教师可从深度、法度、新度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教本、生本、师本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参与方,师本是最关键因素,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发掘教材内容,观照生本学情,利用师本优势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传授文本解读方法,延伸文本解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科教师来说,科学解读文本是基本功。教师要借助教辅材料和校本课程,深度发掘教材,追求文本解读的深度;观照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组织教学,突出文本解读之法度;利用学识优势,推出更多全新学习方案,强调文本解读之新度。教师科学解读文本,可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可为科学引导学生创造条件。初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重要的现实帮助。
一、发掘教本内涵,追求文本解读之深度
文本解读是探秘的过程。面对相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读者会给出不同的解读。而教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从表层走向深刻,探索文本解读的密码。文本解读追求深度,而教师具有专业特长,自然能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解,找到文本与学生的对接点,作出科学设计。文本解读追求深度,教师需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无限发掘文本内涵。一旦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所有的深度发掘都是徒劳的。
学生的思维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师在布设文本解读任务时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阅读认知基础展开具体设计,提出阅读要求,以有效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如《老山界》,教师先期搜集相关资料,设计课件并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背景,为深入阅读文本奠定基础。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提出阅读要求:红军长征是艰难困苦的,其困苦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但这些红军战士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乐观精神,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阅读文本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探索,如时间空间顺序、描写方法、文章主旨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一个方向展开重点研读,逐渐理清文本要义,形成解读认知。在文本解读交流环节,教师可让选择同一方向的学生组成一个研讨小组,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学习共识。
教师应设计不同主题的阅读任务,为学生顺利进行文本解读创造条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展开设计,让学生选择一个重点来进行解读。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自然有研读的主动性。不同阅读方案有不同主题,但这些主题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教师以此进行阅读引导,给学生一些启示,可以确保主题性文本解读顺利展开。
二、观照生本学情,突出文本解读之法度
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思维、阅读悟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要直面现实学情,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分层阅读指导方案。观照学情展开文本解读方案设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思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评估,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切性。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强调了个性化阅读的现实性。因此,教师要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基础。
在教《老王》这篇散文时,教师可围绕“老王”展开文本解读任务设计:①文本题目是“老王”,体裁是散文,如何解读这个题目的内涵呢?②作者在描写老王的外形时,抓住了哪些主要特征?重点鉴赏精彩的描写片段。③文本诞生于特定年代,历史背景有特殊性,借助教辅材料了解相关内容,辅助阅读。④你如何看待老王这个人物?这些问题本身带有任务属性和启迪性,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并调动阅读思维展开深入研究。
当学生对教师布设的问题有主动研究的热情,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和讨论,逐渐形成阅读认同感。特别是对“老王”人物鉴赏、散文主旨分析等任务,学生有主动解读的意愿。阅读文本需要搜集素材,也需要深度思考,还要展开多重交流活动,这样才能逐渐进入文本核心与作者展开多重對话,才能建立客观认知。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问题,可以给不同水平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机会,助学效果由此逐渐呈现出来。
三、利用师本优势,强调文本解读之新度
深度发掘文本内涵,是文本解读的追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基础,也要考虑教学条件,做好融合和对接,为学生带去更多文本解读的方法。语文学科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占更多优势,可以发挥能动性,对文本做出创意解读,为学生带去全新的学习体验。由此,教师不妨借助一些辅学手段,设计聆听、讲述、演绎、创编、展评、游戏、比赛、网络互动等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文本解读,在交互中建立文本解读认知。
学生对文本解读任务有选择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任务设计和投放,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组织效果。如在教学《台阶》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小说体裁知识,让学生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文本解读。学生对小说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但大多关注的是人物命运和主要情节。教师可让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主动回馈,由此文本解读进入崭新阶段。为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教师可鼓励学生搜集小说相关知识,找到相似度高的小说展开对比阅读,并撰写读后感,交流阅读经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阅读研讨活动,文本解读进入崭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动力。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搜集阅读素材,也愿意进行网络互动。教师可据此展开设计,组织学生在对比阅读、延伸阅读、读写结合基础上展开文本解读行动。
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延伸阅读和对比阅读,既增加了阅读机会,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文本解读不能局限在固定课文之中,教师鼓励学生延伸阅读,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思维活跃,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教师推出一些课外素材搜集任务和网络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对文本解读有自己的期待,才能赢得文本解读的主动权。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内容,指导学生进入文本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研学训练,都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文本解读有诸多评价指标,深度、法度、新度代表不同维度。文本解读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对此,教师需要理性分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以提升其阅读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