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成年人语文能力的再提高

2023-10-16 07:30柳士镇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古诗文素养

十多年前,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是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文科甚至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哪怕是硕士、博士,也时不时会在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中出现一些语文差错,以至于常常贻笑大方。出现这种尴尬现象,除去汉语广博、汉字繁难等原因,任何学有所成的人也难免偶有闪失之外,还与某些人在进入专业学习后未再注意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如今,这种抱怨虽已不像当年那样时有听闻,但完成学业后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包括履职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者的语文能力再提高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基础教育的乏力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不足,这种现象使我不由想起 “文革”结束前后我国高等学校入学新生的学业状况,其时大学新生的整体语文水平与能力偏低。当时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等率先提出要给理工科的大学生补习语文课;嗣后,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又郑重提出倡议,号召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补齐入学新生基础教育中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这些高瞻远瞩的意见受到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最终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弥补学生语文能力的不足。一时间,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组织教学观摩与研讨,形成一股热潮。多年实践下来,尽管其间也遇到一些曲折,但总体来看,“大学语文”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很早就曾开设过“大一国文”的公共基础课程,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时期,并且一直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语文学科的开设是与中国现代教育同步发展的。最初开设“大一国文”课程或许是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对于古籍经典的传统诵习,部分年轻人对现代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不愿意再走老一辈涵泳古诗文的老路,于是出现对于古籍经典的隔膜,“大一国文”的学习可以弥补他们在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白话文的广泛流行,而自幼饱读古诗文的那部分青年又缺乏对白话文学习的兴趣与经历,针对这一弊端,“大一国文”中又增添了以白话文写就的美篇佳作。在弥补古诗文缺失与增补白话文美篇这两个方面,“大一国文”的开设,大大有助于提升学生古诗文与传统文化修养,以及阅读白话文并以之讲习、写作的能力,形成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在古今文化构成上的相对平衡。课程的进展得到热烈的响应,仅以教学过该课程的师资而言,如闻一多、游国恩、谢冰心、沈从文等,均是其时教育界与作家群中的一时之选。上述两个时期的大学语文学科的设置,虽然出发点与目的各有不同,却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严谨性与课程安排的适切性。以上是从学校教育方面谈及因语文能力的不足而采取的补救措施,显然是为高校学生进一步深造补齐基础。由此可见,一名合格的高校在校学生,基础的语文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能力的概念出现较早,它虽然适用于整个社会中的各类工作,但更常见于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主要指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学者们的长期研究,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严谨、针对性更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比较语文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这两个概念,可以清楚看出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前者是指知识转变为能力,付诸实践,用以解决问题,取得经验;后者则在前者基础上养成习惯,久之而形成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较之语文能力是一个新的发展,用之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预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过,“语文课程标准”毕竟是为中学语文课程建设服务的,其立足点与终极实施对象都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而且需要通过逐步完成所有课程与配套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所以从实施流程来看,不是很适用于成人语文能力的再提高,但其内容却很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定义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一节文字,也应是成人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仅借用其中一点,即“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为例,来谈谈成人语文能力再提高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对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就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离开掌握知识,能力只能成为无源之水。而知识又必须转化为能力,才能学以致用;难以转化为能力的知识,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只应将它付之辞书,以备查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也是对立统一的,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的,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还需指出的是,能力的发展不是在知识授受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这种转化是在实际运用中反复实践而逐渐完成的。也曾有某些将知识与能力剥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片面看法,认为强调知识就一定会影响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死记硬背,束缚了师生的创造能力。这当然是单纯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偏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避免;但只要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就能够相得益彰,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取得收获,养成习惯,最终形成素养。故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发展,摆正并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定能够知识和能力双丰收。

前文已经从高等学校开设课程方面说到因语文能力不足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而从成人继续教育来看,情况又要显得复杂许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人群。

第一类的人数较少,属于超越功利目的的继续学习。这类学员已无事务羁绊,更无生活之虞,继续学习纯粹就是为了加强语文能力,颐养性情,提高生活品位。2000年前后,南京大学文学院曾在新加坡举办过10年左右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班,我去授课时,学员中已经退休者比比皆是,年长于我者也不乏其人,但这些海外华人学习汉民族文化的刻苦认真程度依然不亚于其他学员。我常常赞叹说,他们的这种读书精神永远值得后辈尊敬与学习。而在我国国内,也长期兴办了难以计数的老年大学,性质与功用与之大体相同,其中的学员或许更无功利目的,他们完全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无须求取正规的学历学位文凭,这类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类的成年人继续学习则更显重要,是学员自感力有不逮,难以承担重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需要努力进修提高。这类人主要指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不久的人员,包括从事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教师。这种语文能力的再提高与前述基础教育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育成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必须强调基础性与系统性,而前者则出于工作、交际等实际需要进行补缺补差或更新固有知识,并不着重强调语文能力的全面性与循序性。有鉴于此,这种再提高的过程应是:若有知识方面的欠缺,则补学知识与更新知识,或者将知识逐渐结构化,然后在运用中转换为能力;若仅有能力方面的欠缺,则以相关知识为基础,在运用中径直转换为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补学知识与更新知识,将知识结构化,是成人语文能力再提高的基础环节,当然其目的还是要转换为能力并在实践中运用。

成年人提高語文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专门教育,或者通过自学以提高语文能力。先说继续接受专门教育,选择相应课程进修。多年来,国家出于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同时也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许多高校中特地设立相应专业,只要通过入学考试,有意愿者绝大多数可以进入学校再行深造,继续得到全面、规范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教育部门也积极贯彻中央精神,极为重视成年人的继续教育,在开设大学专科、本科相应专业的基础上,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学习课程为主,一般设置12门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也要求撰写学位论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学员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向,培养教学研究能力。不止于此,2009年,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又受权为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领域的职业型与研究型并重的复合式高级专门人才,2017年又新增首都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为第二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切实保障有志于深造者的学习权利,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在职人员的水平与能力。

下面再说说通过自学以提高语文能力。由于继续接受专门教育的方式必然会受到时间、空间等众多条件的限制,并非人人适用,尤其是工作量饱和或身处偏远地区的在职人员。这类人员更为简便有效的途径则是自己的业余自学,这是一种绝对不可小觑的学习方式。古往今来,自学成才者数不胜数,即便受过严格高等教育而成名成家者,其知识、能力中的绝大部分也常常是通过后来始终不懈的自学与实践积累起来的,来自学校传授者只能是其中作为基础的一小部分。在自学过程中,只要养成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定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自学以再提高语文能力的具体方式各有不同,但不外乎以下两个大类:一是抽出空闲时间以专题形式集中在某些方面学习,二是为解决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前者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可以将语文能力再提高的内容依次列为若干专题,蒐集相关进修资料,认真研究各个专题,借鉴在校学习时的经历,按时复习、总结、检查,包括撰写读书心得,辅之与同道交流,必能取得实效。久而久之,语文能力一定会有长进。后者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语文能力限制,遇到工作上无从下手、交际时无从开口的情况,为解决类似困难,可以带着这些问题,随时学习随时解决。时时用脑,长记于心,日积月累,语文能力也必然有所提高。专题自学的内容,可以大体分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两个部分。古代的内容主要指古诗文与传统文化;现代的内容要相对复杂一些,例如文学、语言以及与语文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科学门类。此外,也应适当考虑外国文学中的传世名著与经典载籍。至于具体的进修资料,因兴趣与实际需要的不同,各人完全可以自行斟酌选择。而更高层次的学员,还应选择一些容易切入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成果既可以发表或直接应用于工作,同时还可以增强研究兴趣,积累研究经验,补充学科研究成果,与此相应,语文能力自然也会不断提高。※

(柳士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古诗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