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语文: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

2023-10-16 07:30叶水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情趣儿童情感

“情趣语文”的问世,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这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深入思考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俞丽美多年辛苦耕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思考和研究。她是新教育实验真诚的参与者,也是新教育精神思想造就的佼佼者。她的脱颖而出是一个奇迹,从一位中师学历的乡村教师,迅速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前后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俞丽美的成长和华丽蜕变,有着新教育实验的精神印记。朱永新教授认为,教师成长离不开“信”“望”“爱”。看见一座高山在前面,高山仰止就是“信”;要有理想,也有盼头,看见未来,自己才可以有方向感,这是“望”;还要有“爱”,要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出自善意与共鸣,才能使得彼此信任。

情:教育植根于爱

在俞丽美的理解中,“信”的基础是情感,情感冷漠便无所谓信;“望”的动力是情感,没有情感驱动就不会望;“爱”的本质是情感,是人强烈的情感表达。俞丽美的“情趣语文”,核心概念便是“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如果没有情感激发,语文学习就无从谈起;倘若没有情感参与,教育之回归生活,也就成了无稽之谈。朱光潜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片面强调理智而轻视情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了无生趣的。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人际最为亲密的情感。教育以爱为基础,教师对学生有亲切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成长。教师之爱,交织着情感与理性。教育植根于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教育痴情的投入、对学生真挚的爱,是俞丽美最好的精神写照,也是她语文教学的核心意蕴。

“从小,我就是一名‘小老师,每每做完作业,总喜欢去教其他同学。”乐于当“小老师”,俞丽美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融入了她的深情。从一定程度上说,每个人的成年,都有童年生活的精神印记。如愿以偿当上小学老师,让俞丽美有了职业的自觉,更爱学习,教学生更上心。

乡村小学,是俞丽美教师生涯的起点,远离县城,地处偏僻,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名师的指点引领,也缺少成长的平台和机会,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俞丽美积极上进的决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所教学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俞丽美一如当年的“小老师”,热情洋溢,本色不变。

趣:体察学习之美

教师就像一粒种子,读书学习的意愿,犹如种子的发芽生长,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有不同的精神发育,不同的生长样态。乡镇小学尽管闭塞,但俞丽美是幸运的,她乐此不疲地读书,正是读书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意趣”之所在。

学习显然是辛苦的,俞丽美为什么乐此不疲呢?从她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学习能让人产生美不胜收的感觉,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让她获得更广阔的视野,阅读中有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伴随教学能力的提高,拓展了她的生活空间,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一个人的阅读,带来一群人的跟随。共同的学习兴趣,在质疑问难的对话中,学习的体会可以更深入,读书心得和经验得以分享,学习的兴趣也就更为浓烈。

学习需要有趣味的驱动,才能够持续地进行下去。而趣味也需要学习的支持,才能够不断地拓展和深化。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学,了解文字的意义,阅读便没有障碍,但面对同一个作品,怎会各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读了深受感动,另有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学生读书流连忘返,另有学生却心不在焉。这种不同的感受,就是由于欣赏趣味的差别。“趣味”是心灵的一种辨别能力,即辨别创作中最细微的优点和最隐蔽的瑕疵的能力。

学习兴趣激发出的学习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体验;学习中的探索和发现,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的享受;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也可以被视为美学意义的建构。俞丽美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切身体会到: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相长的同时,能够带来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共享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悟:心有灵犀,一点即通

俞丽美不仅从书中获得知识,而且不断获得新的感悟。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中关于理想课堂的论述,让她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她读书时有非常好的悟性,能有效迁移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尝试新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在知识的简单授受,而在儿童生命的舒展,在其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她让孩子们当导演,排演短剧;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她领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尽情探索;教学《元日》,她让孩子们写春联、剪窗花、讲故事、除尘,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

理念的转变带来课堂的转型,经过不断磨课,俞丽美开始崭露头角,在海门区、南通市、江苏省赛课中多次获一等奖。显然,读书、教书和研究,都需要有一种悟性,有一种灵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悟性和灵感,这与人的气质、意愿相关,也与兴趣、爱好紧密关联。俞丽美葆有儿童气质,有儿童的单纯和好奇心,这是悟性和灵感的生长点。教师须激发和引导儿童自我发展,基于每个儿童的潜能和身心特点,将儿童引向适合他自己发展的应有之路。

有效识别儿童的认知冲突,优化儿童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这是俞丽美的过人之处。因发愤读书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储备,勤写教学随笔勾连起她的教育研究,新教育理念引领她的教学改革。朱永新教授的《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点燃了她的灵感,让她感悟到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内在联系,让她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强劲的理论支撑,研究更为深入。

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学不可以已。”教师在不懈地学习中提升自己,影响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朱永新教授认为,单单“学”是不够的,要有经过思考的消化,持之以恒,教育和学习是没有终点的。因此,持之以恒是必要的信守。俞麗美说:“我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劲头十足地奔跑着。” 2017年11月,俞丽美的专著《新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情趣语文”教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应邀写了序《在儿童的心田里播下光明的种子》。2018年4月,俞丽美获江苏省第十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一等奖。

教学研究助推专业成长,俞丽美的小学“情趣语文”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她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在省、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公开课39节,她还应邀到湖北、山东等8省21地做讲座50余场,执教展示课45节。作为两所小学的校长,俞丽美示范和引领学校教师的成长,她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惠及更多乡村学校,助力乡村师生素养提升。

俞丽美的“情趣语文”,实现了“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学生的体验和互动;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俞丽美创新教学范式,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文体,探寻 “情趣语文”的基本教学范式;变革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情境,创新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跨界融合,为学生童年成长创设有意义、有意思、有意趣的教育空间和教学样式;创设活动课型,从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建构起八类“情趣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课型。

“情趣语文”,彰显着俞丽美燃烧的激情、浓烈的学习兴趣、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情趣语文”,寓教于乐,趣味盎然,顺乎儿童的天性,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

(叶水涛,江苏省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猜你喜欢
情趣儿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