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让思维成长

2023-10-16 07:30杨可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夫子孔雀意图

杨可

一、“趣”谈姓氏,揭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次见面,下面我来做一下自我介绍。(出示)

吾姓杨,今年三十有三,乃南化实小之师,好读书,尤爱古诗文。今与汝等共学一文,甚悦!

2.从这段文字中,你对我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4.课题“杨氏之子”的“子”是什么意思?(子:孩子、子嗣)

5.请问你贵姓?你应该说“免贵姓( )”。那你就是“( )氏之子”。跟你的同桌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文言文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一是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有大致的了解,二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初次見面时的一问一答,创设文言文课堂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二、“趣”读古文,明大意

(一)初读古文,正字音

1.想要学好文言文,第一步是读。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看汉字是不是都认识,是不是都能读准确。如果你对这个字音有疑问,请你在旁边打上一个问号。

2.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3.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基本解决读音问题。若有个别字难以定音,教师不一定当时就要明确读音,可在黑板记录该字,在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解决。

(二)借助注释,明大意

1.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试着说说文章大意。

2.说“禽”字。根据“禽”字的演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

“禽”是“擒”的本字,本义是“捕捉”。甲骨文的“禽”字像一把捕捉鸟类的长柄网。“禽”字后来指鸟类的总称。

【设计意图】文言文学习基本上是先读,大致理解其含义,再读出节奏。但是本课中,“禽”字需要教师单独讲解,否则会对后面的理解、断句产生影响。

(三)体味古文,知节奏

1.文言文有特殊的韵味,要读出节奏。下面我们来看看课后习题一,怎样读好这两句对话呢?在你在认为可以断句的地方画上停顿符号,并说说理由。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我们一起根据停顿符号把这两句对话读好。(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这两句人物对话是划分节奏的难点。教师不应把划分节奏在全文铺开,而应聚焦难点,做细做实,为后面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三、趣谈“妙”语,识聪慧

1.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惠)

2.他的聪慧体现在哪里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他的聪明?

3.为什么杨氏子会说这么一句话呢?我们先来看看孔君平说了什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板书:杨氏子——杨梅,孔君平——孔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教师小结:孔君平和杨氏子开起了玩笑,他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正是杨氏子聪惠的地方。

5.杨氏子明明可以这样回答孔君平:“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他却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一下,哪句回答更好,理由是什么。

6.杨氏子尊敬长辈,话语委婉,这种待人之礼、待客之礼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7.如果今天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黄君平、梅君平,杨氏之子又会怎么说呢?

李君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黄君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梅君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8.最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味,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孔君平所讲的话来理解“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如此循序渐进,更易于理解。最后,拓展训练,既是对学生理解杨氏子机智的检验,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趣味读背,强记忆

1.同学们,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排版不一样,变化格式,你们还会读吗?(出示竖排版的《杨氏之子》)

2.文言文没有标点。去掉标点,再来试着读一读。

3.把这篇文言文换成繁体字,同学们还会读吗?

4.读了这么多遍,已经会背的同学请举手。不太熟练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好方法——边读边做动作。(师示范)

5.学生跟读做动作,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把学生带入与传统形式最为接近的环境中去读、去悟。学生边做动作边去读悟、记忆,可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五、拓展延伸,探人物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机智聪慧的的杨氏子,他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挖掘。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把学生的思维延展到课后,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夫子孔雀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夫子的挑战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孔雀1
孔雀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