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当,学生习惯不良、审美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从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入手,重视写字教学的作用,规范自身的指导行为,以理趣相融的方式拓展写字教学的维度。教师可以借助文化氛围的营造、游戏教学的辅助、生活化教学的指导,让学生深切感受汉字之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融会贯通中切实提升写字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段;写字教学;优化途径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基础内容[1]。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低段的写字教学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在能够识记常用偏旁部首之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书写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定位,教师应该更多地强调学生写字行为的强化,有意识地将识字、写字教学与书写指导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生整体感知汉字之美的前提下,激发出他们对写字的情感[2]。
一、写字教学现状探究
自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先进行生字教学、再教授汉语拼音成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常态,这也表明了生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不少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认得汉字、写好汉字并不简单。从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学生学写汉字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学习。可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提供的写字指导不够细致,即便进行范写常态化指导,也未把握写字的细节。这样的指导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对于笔顺也掌握得不到位。低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他们较难系统地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可能会出现随意书写甚至是任意模写的情况。长此以往,他们可能就只会将某个汉字依葫芦画瓢地书写,而无法感知汉字的形体美,造成审美缺失。由此可见,为了避免让写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写字诉求[3]。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提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入手。高度重視写字教学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前提。有些教师对低段学生的书写要求不高,但这样往往会让学生不重视写字学习。因此,写字教学的优化要求教师和学生端正态度。在上写字课时,教师要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集中精力写字的时间,同时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即便学生在写字时出现了错别字,教师也应该善于把这些错别字当作教学资源[4]。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确汉字的基本笔画,还应该就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指导。田字格是一种帮助低段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一种模板。田字格这个正方形的框体被横中线和竖中线划分成四格,这四个格分别叫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和右下格。教师在指导低段学生书写汉字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汉字的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关键笔画的占位;然后在田字格中进行汉字书写的示范,使学生对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形成直观感受;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对汉字进行描红、仿影、临摹。
比如,在教学生写“禾”字时,有经验的教师应该都知道,要想写好这个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写好最后两个笔画—撇和捺。由于对刚开始学习写字的学生来说,这两个笔画的书写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就可以细致地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借助田字格下方的两个顶点进行书写。在学生完成书写以后,评价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汉字书写要求以及汉字笔画的相关标准,指导学生评价书写情况,并及时提醒学生进行修正,以此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让评作为衡量书写质量的终点,也作为指明下一次书写方向的起点,让学生学会评价,在正面反馈中掌握写字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就感。
二、立足于写字教学现状的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有效优化途径
(一)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之美
新课标对于“规范”这一书写要求体现在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简化字。简化字从甲骨文、隶书、草书、行书等字形演变而来,简化字的出现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汉字简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美观程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倡的完美教室的缔造,是通过学习氛围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教室里的文化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积极渗透文化元素,有助于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5]。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可以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墙面上设置“汉字展示角”,将学生学习的生字进行分类张贴。
例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4 日月水火”一课有三种语言元素:图画、甲骨文和简化字。受到自身经历、身心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一年级学生普遍对图画充满兴趣。而且,从形成性评价的角度来看,让学生掌握这些图画、甲骨文与简化字之间的联系是考查的要点。教师在教学时运用教材资源,将“日”“月”“水”“火”等汉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这些独体字的美,有助于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在教室墙面上划分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及图画的区域,将本课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等资料张贴在相应区域内,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在对比中识记汉字的结构,从丰富的汉字字形中体会汉字独特的美感。教师还在“汉字展示角”内划分出一个区域,用于展示学生近期完成的优秀书法作业,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除此之外,一些相对特殊的合体字也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针对这些汉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结构的不同、偏旁的不同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穿插、避让等规律,在多次仔细的观察中有效识记合体字各部件之间的比例,从而在书写时做到比例协调、结构合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
(二)借助趣味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些小学低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一节40分钟的课只有20分钟左右是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因此,在组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时既要注重教学的高效性,又不能忽视教学的趣味性[6]。游戏教学就有利于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竞争机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无疑为解决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在写字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注意识字与写字的关联性,让两者互相促进,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写字教学效果。要想最大化地发挥出写字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地缩短教学的时间,切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以开展趣味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接受与记忆知识提供便利。这样更能激发写字指导课的活力,让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写字练习上,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 小青蛙”一课中出现了许多由“青”与不同偏旁组成的汉字。为了区分和识记这些汉字,学生应该进行对比记忆与联想记忆。针对有的学生对这些字形相近的汉字容易混淆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用区分偏旁含义的方法,但是对于一些书写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记忆偏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因为课后的“想一想,填一填”的练习是以词语的形式来让学生巩固本课的生字的,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引导,将相关词语融入游戏中,在游戏中带着学生一起记忆顺口溜,让学生边互动边思考,进而提升写字学习的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写“睛”字时,教师可以借助顺口溜“张大眼睛亮晶晶,看到青草青又青”开展写字游戏,让学生先写左边的“目”再写右边的“青”。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教会学生在观察汉字时应该张大眼睛仔细看。同样,教师可以用“清水透明又干净,晴天更有好心情”的顺口溜来指导学生写“清”、“晴”和“情”,并注意三点水、日字旁和竖心旁的不同。可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辅助,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偏旁表意的作用,牢记汉字的字形,在游戏中掌握汉字的写法,在拥有好心情的同时养成好习惯。
(三)依托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写字素养
汉字之间是有联系的,巧用这些联系能很好地提升寫字教学的效果[7]。学生最早会写的汉字大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很多教师在写字教学的初期,常常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汉字。而且汉字的功能也决定了写字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观察指导的策略。对于一个新学的汉字,学生要想写得规范整洁,就应该仔细观察。有效的观察应该从每个笔画入手,重视汉字的整体结构,同时关注其中的细节。如对于“栽”字的书写,学生应注意“土”的下面那一横要比上面那一横长很多,这样才能兼顾整个字的各个部件。随着观察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就会越来越深刻,并能根据这些印象进行书写,学生也会增强写字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生活实践。
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4 中国美食”一课的教学,就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提升学生写字素养的积极作用。本课介绍的中国美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构字的角度来看,本课强调了火字旁和四点底是与食物有关的偏旁。以“烧”这个字为例,一些学生在书写时会在右上角多写一个点,导致书写错误。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了解这个字的字形特点,之后联想烧菜的行为,将这个字的右上部分看作一口空空的锅,从而借助生活化教学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由于教材中涉及很多火字旁的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生字开花”的形式,归纳书写规律相同的汉字。在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写出火字旁,再分别写出“考”“少”“乍”等,使它们组成新的字。对于“鸭”和“鸡”这两个字,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学生书写时,教师应重视让学生联想,将这两个字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如联想小鸭子的嘴巴扁扁的,小鸡的嘴巴尖尖的,以记忆“鸭”的左边是“甲”,“鸡”的左边是“又”。可见,结合生活实际及写字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在组织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时,教师既要注意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又要增强写字指导的有效性、趣味性。这需要教师在切实把握写字教学现状的前提下,重视文化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以生活化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理趣相融,真正提升学生的写字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霞.识字遵斯理,写字得新法: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新尝试[J].安徽教育科研,2022(34):119-122.
[2]张天礼.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与书法结合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2(37):84-85.
[3]宗海芹.工具箱支持下的关联性学习实践探索:以“吴韵笔墨”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实践为例[J].新课程,2022(35):228-230.
[4]韩喜梅.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基于错别字现象的反思[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68-69.
[5]王芸.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读写算,2022(3):28-30.
[6]朱华静.让学生爱上书写:小学语文中低年级写字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1(32):185-186.
[7]闫守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J].天津教育,2021(25):149-150.
作者简介:刘雪莲(1978—),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