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娜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相对来说是个薄弱环节,并没有引起高校行政系统的足够重视。但是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成为高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管理目的不明、计划缺失、考评标准笼统等问题。现在迫切的任务就是应该构建完善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目标与科学有效的考评办法,以期不断完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动高校整体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现状;优化途径
绩效管理是一种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评定和测量员工履行职责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奖优惩劣,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单位工作业绩的过程。目前,随着高校的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对绩效管理也日趋重视,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实践,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绩效管理日益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仍是个薄弱环节。因此,能否根据高校的特点借鉴行政机关重视互评和企事业单位重视竞争的管理经验,有针对性的深化高校行政机关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对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效率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高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展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原有的高校人员之间的身份管理束缚,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形成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而行政人员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对高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1]因此,对行政人员实施绩效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良好的高校行政管理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不断渗透,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挑战[2]高校在国内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竞争。高校如何保证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社会功能的有效组织和开展,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发挥其作用,并协调好不同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得以有计划、有序高效能地进行。
(三)对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高校树立“经营”理念的客观要求 高校与其他的社会组织一样,都需要“经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和办学经验的引进,“经营”学校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3]当前,高校对各级行政人员的管理主要实行的是目标管理衡量行政人员工作的好坏,主要以是否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及时完成工作计划任务为标准。这样的衡量标准并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成本,容易造成经费和资金的浪费,增加高校行政开支,缺乏“经营”的意识。其后果,一是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经费预算,要求学校追加预算,增加学校办学成本;二是学校制定经费预算时,不得不加大机动经费预算,在学校经费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势必降低学校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经费的比例,影响高校办学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对行政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引进财务指标后,行政人员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成,还要考虑工作任务完成所付出的成本,这不仅是高校“节流”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校树立“经营”理念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
二、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导致行政人员绩效评估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一方面,高校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所以高校高层管理层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上,很少考虑到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少有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把自己作为“管理者”,认为学校制定的制度是用于管理教师和学生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制定包括绩效管理在内的有关制度时往往对自己放宽要求。正是由于高校领导忽视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约束机制,没有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5]所以在缺乏明确的绩效考评目标前提下,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自然就导致管理上较强的主观性。
(二)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导致行政人员绩效评估结果的随意性
绩效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只能以“德、能、勤、绩、廉”五个笼统的评价标准作为评价行政人员的标准。这种用“一把尺”来衡量所有行政人员的考评方法,使行政人员绩效考评难以消除诸多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考评可信度低,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环一个样”的现象,不但不能激发全体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甚至会消除部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激励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对行政人员的激励主要是行政职务晋升,工资津贴随行政职务而异。而行政职务晋升由于受职位数量和标准的限制,激励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不公平、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这种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激励效果不明显且与绩效不太相关的激励措施,很难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激励效果不够明显
现在国内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职务晋升对于行政人员而言,既是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工作水平和业绩的肯定。况且在现行人事分配制度下,行政人员的津贴主要因职务而异[6]但职位毕竟有限,职务晋升本就困难,再加上在职务晋升中,个人的工作绩效有时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因素往往更重要),导致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干多的和干一般的获得均等的报酬,干少的也能得到不少的回报;优秀者得不到鼓励,不合格者也很难予以淘汰。
三、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高校对各级行政人员的管理主要实行的是目标管理,即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年度考核时,对被大家公认的工作完成情况比较突出的行政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管理方法对行政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做好本职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满足了高校管理者对行政人员的基本要求,但也造成了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认识。这种在思想上对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不重视,是当前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二)重绩效结果考核,轻绩效过程管理,认为绩效考核可以替代绩效管理
现实中,我们容易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绩效结果的考评上,总是想方设法地设计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方法,并认为搞好绩效考评就算是成功完成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然而,将绩效管理的重点放在绩效考评上,忽视绩效管理中的其他工作,会导致产生诸如被考评者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差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将绩效管理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等环节。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评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服重绩效结果考评轻绩效过程管理的现象,切不可将绩效考评等同绩效管理。
四、优化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制度
1.要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合理的绩效管理对学校、部门以及个人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认真分析学校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3.认真梳理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制度形成一个体系,产生合力。
(二)贯穿“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行政人员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之所以优于其他的管理方法,就在于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具体的操作中。以人为本是其思想精髓,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因此,在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管理,从绩效计划的制订,到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和绩效激励等的时候都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才最终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
(三)明确岗位职责,确定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单位和组织之所以要抓绩效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各岗位设定工作目标,并制定相应考评标准,以此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效果。因此,绩效管理要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权责分明。
1高校应该行政部门的设定要根据高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运转而定,高校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的综合性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要求专业性强、细分化;规模小的则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简化合并少设些。
2.部门设置确定后还要根据部门的主要职责设定具体岗位,岗位的设置要依据工作量来定。
3.岗位确定后就要对行政管理人员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细分、界定。绩效目标的确定要把握好四方面关系:一是服从性,即个人绩效目标要服从部门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要服从全校绩效目标.二是协调性,即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目标必须协调,也就是说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目标既不能重复以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也不能交叉,以避免发生扯皮降低行政效率;还必须互补,以确保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到位;三是客观性,即目标的难度要适当,既要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实际情况,四是可行性,即目标确定后,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完成目标的措施和进度安排等
(四)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激励体系
1.绩效考评的结果不应是简单的优劣评判,应该是行政人员工作的分析报告,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2.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行政人员评选先进、职务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调整的依据,更是行政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进行岗位调整和开发其潜能的重要根据。通过建立绩效激励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激励的功能,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日常监督
首先要完善绩效考评体系。要合理制定绩效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行政人员的出勤率、完成业务数量,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统称为“硬指标”;而行政人员提供服务是否及时准确有效等,主要依领导和师生的满意度为标准,难以量化的统称为“软指标”;其次,在确定考评指标之后,要建立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只有建立起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的多维开放的考评方法,才能激发行政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还要强化日常监督。它是确保绩效目标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未能按时完成或完成有难度的,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关整改办法。
小结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能否成功的运用于高校工作中,关键在于能否适应高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对于高校而言,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决不能盲目照搬西方高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复制企业与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否则就会失去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对高校行政工作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考虑到高等院校的特殊文化环境,不能破坏学术、科研的自由性和探索性,给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科研人员同样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形成适合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管理氛围,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有效合作,增进沟通与交流的流畅性。在学校文化的确立和深化过程中,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成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朱敏.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之我见[J].闽江学院学报.2008(2)
[2]杨军.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3]陈红梅.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覃东兰.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5]陈新.和谐校园视阈下的高校行政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6]陈芳.绩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