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然,于 彦,夏冬生,孙先念,姚 征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合作模式,是由国内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教育形式[1]。国内外合作高校共同投入资源,共享经验,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经验的机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通常包括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研究、共享师资等方面。
大连海事大学休斯顿国际学院是大连海事大学与美国休斯顿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20 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大连海事大学休斯顿国际学院的成立,不仅填补了该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领域的空白,还是该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的成果,教育国际化的突破。目前休斯顿国际学院开设了土木工程(CE)、机械工程(ME)和电子信息工程(EE)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4+0”“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休斯顿国际学院为例,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小班化教学、助教助课、过程化评价等模式,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的特点、优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外合作办学多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小班化教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这绝不意味着小班化教学只是单纯地增大师生比例[2]。小班化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国内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化教学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互动,让每位学生都享有更多与教师交流探讨的机会[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频繁互动,能够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更好地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自信心。此外,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在相同的授课时间内,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从而暴露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逃课、缺课现象几乎消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班级整体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可以自愿组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彼此启发,收获不同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休斯顿国际学院设有智慧教室。教室内传统固定化课桌被带有滑轮的工程课桌所替代,这样便于移动和组合,方便学生自由组队。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小组讨论规模,化整为零或者化零为整,使学生能更加紧密地合作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所谓助教助课,是指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借助研究生辅助教师进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制度[4]。助教的出现将“老师—学生”传统模式课堂变成了“老师—助教—学生”的新型模式课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际学院设立助教岗位并且以学生与助教的比例为15∶1 设置助教人数。助教助课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此外,助教助课制度在改善教学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对提高助教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应聘研究生助教需要满足学院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助教的选拔通常由任课教师来负责,选拔标准会根据助教的职责和任务来确定。一般注重选拔具备优秀教学技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和积极性的在校研究生。选拔过程公开、透明,保证助教选拔的公平性。只有助教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得到了保证,这一制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授课教师和学生。符合条件者首先提交简历,然后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和面试的选拔,通过后才可正式上岗。
助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名重要参与者,通常与授课教师紧密合作,提供教学和学术支持。助教主要的工作职责如下。
2.2.1 课堂准备工作
助教在课堂准备工作中负责调试电脑、投影仪、麦克风等一系列教室电子设备。他们检查设备状态,调试功能和设置。同时还需测试音视频效果,确保学生可以清晰地听到声音和参与交流。如果遇到设备故障或技术问题,助教会及时解决或者寻求相关负责教学设备支持的老师的帮助,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包含实验或案例分析的课程,助教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和案例材料[5]。
2.2.2 参与教学活动
助教全程参与教师线下课堂授课和线上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助教协助授课教师完成一定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或课堂测验,课间为学生解答问题;另一方面,助教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并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进行反馈。此外,助教通过全程跟课,可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确保更好地发挥教学支持作用。
2.2.3 作业批改
在研究生助教模式中,作业批改是助教的重要职责之一。首先,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制订详细的标准答案。其次,与任课老师商讨评分细则并进行确认,确保评分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和比对。最后,助教会使用批注、评论或附加说明的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如何改正。
2.2.4 辅助答疑
辅助答疑是研究生助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巩固学习的重要工作之一。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答疑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线上答疑可以借助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等进行,方便学生随时提问和获取答案。线下答疑由助教安排,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在助教办公室或指定的学习教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学院每门课程结课时,授课教师和学生都会对助教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评价。任课教师对助教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助教的出勤情况、配合程度、做事态度和作业批改情况等因素。学生对助教的评价主要从答疑情况、能否及时准确地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等方面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助教续聘、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助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过程化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思考、创造、探索等能力的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测验或考试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静力学课程为例,休斯顿国际学院的过程化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课堂表现方面,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程度进行评估,对回答问题质量、讨论参与度和展示情况等进行打分。实验报告和作业方面,教师会评估学生的撰写内容,重点考查他们的逻辑思维、方法运用和准确度,以此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在课程进行期间,四次阶段性测试和最终的期末考试被视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它们的反馈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种综合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学术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这些评价方式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发展,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进步,为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更准确、合理的评价。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授课模式以英语授课为主,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英语教学,休斯顿国际学院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①学院在大一阶段为学生开设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多门英语课程,强化新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一结束时,学院要求学生应通过雅思、托福等国际认可的英语水平测试,以此作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语言保障。
②学院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如英语学习网站、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材等,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
③学院设立英语奖学金,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考试和英语活动,提高英语能力。
④学院定期组织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能力和提升口语表达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⑤学院积极与国外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赴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学习和文化交流的过程。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也有利于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领域中扩大影响力和提高声誉。然而,中外合作办学在以下几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方教师缺乏英语授课经验、对国外院校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不了解等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并且由于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可能存在语言表达和教学流畅性方面的障碍,影响教学效果[6]。
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将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科之间的连贯性,使培养目标不能较好达成。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面临着融合不同体系、统一标准的挑战。融合中外不同课程体系需要双方教师充分研究与合作交流,确保最终的课程设计符合双方要求。此外,统一每门课程的评估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需要协调双方教学标准,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监控需要双方共同协调配合,但中外双方参与教学和管理的人员流动较大以及中方和外方教师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很有可能导致质量检测的不稳定性[6]。
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一方面应加大招聘优秀海外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应注重中方教师的英语综合水平、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积极为中方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包括为中方教师提供去合作方国外院校的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项目,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研讨会,积极组织课程培训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英语授课能力,并深化对国际化教育的了解。
学院应制定明确的融合策略,结合中外双方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寻找共性和互补之处,将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教师培训和跨文化交流,通过双方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逐步统一课程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共同的评估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学术认可。
为了解决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应达成一致并参考ABET(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标准,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这一机制将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双方通过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流程,可以提高监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保证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和高水平。并且,双方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将促进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获得优质的教育。
学生是高校的重要资源,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定和纪律,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国际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休斯顿国际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秉持小班化教学和过程化评价,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学院还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其后续专业课的英语授课打下语言基础。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类教学中,应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学生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还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化教育、扩大海外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