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芬
摘 要:文章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首先阐述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课堂评价的现存问题,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层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力求通过丰富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目标、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等方式,构建健全的多元评价体系,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在弹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全方位评价等综合评价应用下,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评价方式;评价主体
当前,高中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传统课堂评价模式较为单一,现已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评价环节的完善和创新,结合教学目标与高中生的个性特点,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层面入手,在新课标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途径,使教育评价的积极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客观可靠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重拾学习自信,取得良好的教与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下,对高中课堂评价提出新要求,强调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探索与众不同的评价方法,使不了解学习目标、评价标准,且没有机会反思自身表现的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重拾学习信心,实现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强调学生全面参与和互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鼓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营造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控制权,使其自觉承担更多学习责任。将测试与非测试相结合,个人与小组相结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并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均参与进来,丰富评价主体,为多元化评价体系创建提供助力,使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可靠。同时,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更好地意识到自身信息技能与学习目标间的距离,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接受学生的反馈,便于教学进度、态度与方法上的改进,依靠评价反馈使师生都能取得较大进步[1]。
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现存问题
(一)评价目标与标准模糊
课堂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伦理道德等素养的全方位评价。但实际评价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评价目标不准确。评价的制订需要结合教学目标,通过评价完成预期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这一点,评价结果无法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出来,使二者相脱离。二是评价主体单调。新课改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其他相关者引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评价等方式,使評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但是,当前教师在评价设计中,往往仍以自身为主体,学生则处于被评价地位,不利于参与积极性培养。三是评价标准不明确。课堂评价信息技术科目的知识构成较为特殊,不但包含基础文化教育,还涉及人才素质培养等,具有综合性特点。在学生作品评价中,不但评价内容较多,且作业完成过程复杂,评分要求较高。但因评价标准多由任课教师个人自由制定,不同信息教材和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很容易出现随意性、形式化等问题,加上部分教师未做出科学的评价规划,制定的各个评价指标较为独立,彼此缺乏联系,很难准确把握学习进度与开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单一
信息技术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了解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并把握高中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问题,评价未能体现出全面性、客观性特点,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完整,影响后续学习方向。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忽视学生点评与补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评价,有时难免存在偏颇,评价价值无法最大化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2]。
(三)教师评价反馈不及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通过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激发其学习欲望,提高教与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评价环节,如未能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反馈较少,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或优点。采取科学指导或鼓励话语,能够点燃学生的热情,帮助挖掘其学习潜力,有利于后续知识学习与综合发展。在实践课堂评价方面,教师评价反馈同样较为滞后,缺乏客观评价与鼓励,学生无法确定自己的陈述是否正确、有价值,影响了学习动力提升。
三、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实施路径
(一)丰富评价主体,吸引学生参与
长期以来,教师在信息课堂评价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的话语权较少,这与新课改理念相背离,也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完善、参与兴趣提升。要想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便要结合高中生个性特点、学科特点、学生间合作交流等,创建完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而该体系的核心便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使学生不再单纯关注评价本身,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反思问题,为教学目标落实和自身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回顾以往相关知识,并自然引出数据管理技术概念,设计“太阳花信息技术大赛”的实践环节,并提供许多数据资料,如参赛选手信息、参赛学校信息、作品信息等,鼓励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数据管理,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访问网站,思考如果需要管理全校师生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应采用何种管理方式。在学生提交作业成果后,由教师、学生、小组进行评价,依靠丰富的评价主体,挖掘学生潜力,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3]。
(二)明确评价目标,完善评价标准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应树立合理的评价目标,注重学习过程与结果,还要培养新课标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完善评价标准,抑制教师主观因素干扰,促进评价结果客观性提升,具体如下:
一方面,设定合理的评价目标。课堂评价应探索多元化评价途径,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这对学生信息技术成绩提升、技能进步来说意义重大。在评价体系创建中,先要明确评价目标,应结合教学需求与高中生发展特性,依靠多元评价体系服务于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深入挖掘学生潜力,使其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活动之中。此外,评价目标设定还要与当前新课改理念相符合,即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多元评价目标设定上,使课堂评价综合目标指向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完善评价标准。针对课堂评价主观性、随意性强的问题,应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培养学生自信。但在实际课堂中,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的计算机知识,教师提出简单问题,学生马上能够给出答案,在加深问题难度后,学生往往只能给出模糊答案,或者只答出一半,无法与教师自信交流。这时教师该如何给予评价成为难题所在,还包括理论与实践测试等方面,都需要明确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得到保证。针对理论测试评价,根据教程可知,理论题型包含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考评目标并非单纯地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多媒体信息数字化知识测试中,可与学生常用的U盘、手机等联系起来,使常见、常用的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可根据学生答题主动性、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针对实践上机操作评价,应通过作品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量、创新意识等;学生评价不应单纯以一份作品为依据,而是动态、全面评价,注重能力、认知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情感诉求,允许针对相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评价还应具备开放性,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评价其独特个性、聪明才智与创新成果,使其实现创造性发展[4]。
(三)创新评价方法,做到及时反馈
1.弹性评价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因家庭环境、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如若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很容易给学习较差学生带来沉重压力。对此,可将弹性评价引入,使教师能够针对每位学生的进步或问题,及时反馈,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科学指导。在课堂评价中,针对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计算机基础能力差的学生设立初级评价,能力中等学生设定中级评价,能力较强学生设定高级评价。例如:在“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可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设立初级评价,即掌握数字化学习概念;中等生则是学会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个性化学习,高级评价是根据学习安排,以案例分析方式灵活应用数字化工具,并能够自主探究数理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各层学生在思维、创新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肯定,增强其学习兴趣。
2.形成性评价
此类评价方式较为灵活,为学生信息技术兴趣、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提供强大助力。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全过程,通过评价反馈使学生个体需求得到满足,应用措施如下:
(1)分组评价。为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树立信息技术学习自信,根据学生当前成绩与学习热情,将班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最近一次成绩测出平均分,将其作为基准线,后续成绩为参照,确定是否进步。如若高于基准线,则得一颗星星,低于则减去一颗星星,在期末对比各小组的星星数量,在良性竞争环境下,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实现共同提高。
(2)设计观察表。该法可弥补传统评价的缺陷,对学生表现进行简洁明了、客观全面的描述,便于教师准确监控学生的进度和表现,给予针对性指导;学生也可利用该表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在“Python编程”知识学习中,为了检验学生的计算思维与数据处理能力,可设计观察表,了解学生在问题分析、数据特征提取、算法描述、程序调试、数字化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进展[5]。
(3)“存款折”账册。该法是用一个笔记本作为成绩的“存款折”账册,每人一页创建个人账户,由学生自己记住账号,便于翻阅查询。账户初始为100分,评价方式是课堂表现良好、作业优秀、成绩进步等,都可加入相应分值,期末学生可用账户积分兑换相应奖品。还可制订分数追击制度,每人选一位同学为追击目标,如若下次考试成绩超过该同学,则他的账户积分将加入自己存款折中,此法新奇有趣,学生纷纷踊跃参与,在你追我赶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不但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技术,还感受到更多快乐。
3.鼓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不但是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评价艺术性,无论是在课堂提问,还是作业评审环节,都能够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与进步之处,并给予鼓励,而不是套话与敷衍。例如:某次课上提问环节,学生A没有给出正确答案,且偏差较大,教师不应立刻否定,而是本着鼓励的原则,采用含蓄言语和迂回手法激励学生,先是对学生的表达给予肯定,肯定其表述清楚,思路新奇,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说,这样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信息作品评价中,主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报名表设计,尽管学生的数据划分不够清晰明了,但教师仍发现了作品的亮点,那便是创意性,搭配的文案标语是“来一场科技与智慧的比拼!”在课上立即对该名同学巧妙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通过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愿意主动改进报名表,最终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4.全方位评价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应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着手,给予学生全方位评价,如答案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回答问题时的神情表现等。例如:在学习“信息安全与系统维护”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导入阶段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危害,你的电脑是否遭受过病毒侵袭?你的QQ号是否曾被盗过?”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基础,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教师的问题很快让其回想到自己的经历,并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提问:“大家在发现自己QQ被盗后,一般都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学生A回答:“我会立刻申诉找回,并用安全卫士清理电脑病毒。”学生B回答:“我会检查防火墙,并设置电脑使用权限。”在学生回答完畢后,教师给予评价:“你们的回答十分正确,而且思路清晰有条理,涵盖知识点很全面,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让人欣赏。”上述评价对学生给予了高度肯定,能够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着手给予全面的点评,这样的评价才可真正发挥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促进其信息素养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注重学生信息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评价方面,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并将弹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全方位评价等手段引入进来,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层面着手,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使体系内容跟随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便于教师时刻把握课堂、学生的动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曙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化有效评价策略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31-33.
[2]虞午吟.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2020(1):114-116.
[3]师嘉庆.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途径[J].新校园(中旬刊),2019(12):23-25.
[4]欧阳思聪.多元化视野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0(5):68-71.
[5]陈国梁,姚红敏.浅谈多元化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9(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