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萍
摘 要:音樂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学生的练习与实践。文章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进行分析,希望通过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及鉴赏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音乐教学
高中阶段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学生形成音乐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存在着音乐乐感不足、鉴赏能力弱等问题。这样的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审美意识,导致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效果不乐观,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也不感兴趣。这是不符合核心素质教育要求的音乐教学。教师要认识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有助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的,要重视起来[1]。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美学价值,培养他们的美学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学生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类情感世界的多样性,有助于增进他们的人文素养。乐感与音乐鉴赏也是音乐欣赏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旋律、节奏等要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觉和认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以一种更加新鲜、奇妙的角度看待世界,也有助于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很好地促进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也正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要求[2]。
(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蕴藏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音乐表达与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另外,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而音乐也具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功能,通过聆听一些具有功效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音乐中释放自己的情绪,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专注地进行学习。而且在音乐的世界中,通过这种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了在音乐中体验情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些能力会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找到情绪共鸣点,更加有利于学生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心灵慰藉,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展[3]。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曲风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训练乐感鉴赏能力,在学习和创作音乐时,学生才能够坚持表现自我、感性创作,具备专业的审美眼光,培养出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品质素养,与其他学科同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重视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能力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观察力、创造力等能力,在学生品质上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责任感、自觉性等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4]。
(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领域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通过培养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不同音乐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认识到音乐世界的多样与精彩。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认知领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认识不同的声音和文化下的设计和提炼过程。这种文化视野和认知领域的拓展不仅仅是受益于音乐学习,是适用于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无价之宝,能够促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帮助学生在追梦路上走得更远、更加顺畅。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的唱歌练习
培养学生乐感的要点就是要让学生“张嘴表现”,要自己亲身感受、演绎,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与节奏。教师在进行演唱教学时,要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水准的音乐进行教学练习,选择的曲目不宜太难或过于简单。失去挑战性,这样都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太难的歌曲,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当困难,会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过于简单就会失去挑战性,学生会认为音乐学习过分简单而不再全心投入学习,不重视音乐学习。因此在进行唱歌练习之前,教师要妥善选择演唱曲目。
另外,在歌唱乐感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唱歌练习时要先对歌曲进行分析学习,让学生理解歌曲。学生不仅要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还要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前,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种类,通过诸如歌曲的文化、背景、歌曲歌词反映的情感体验来深入理解歌曲。例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这首歌是描绘了祖国的广阔美丽,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情感,因此,在演唱时要情绪饱满,严肃认真,饱含对祖国的爱意深情。
在理解完歌曲之后,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多角度掌握歌曲的节奏。节奏是乐感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唱歌时,需要引导学生用喉音和身体配合来掌握节奏。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在纸上练习口型和发音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打击乐、跳舞的方式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节奏感,掌握节奏的技巧。例如:学习《灃水船夫号子》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首歌的特点,采用拍手或者是跺脚等方式来教导学生掌握歌曲节奏,把控唱歌时节奏的准确度。
(二)结合学生興趣,开展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只有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才会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利用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音乐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不同的偏好和喜好。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需要定制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完规定的歌曲以后,利用剩余时间来教授学生演唱学生喜欢的歌曲。例如: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剩余时间选择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的乐感进一步发展。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通常更愿意参与感性的音乐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积极在班级中举办班级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评价,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更多乐理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乐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多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增加学生的乐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学习来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乐感。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观专业音乐剧场、博物馆、进入音乐社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切地体会音乐的魅力,增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乐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音乐教学,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化设备与信息技术都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利用多媒体播放多种风格的音乐、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多种乐器发声进行演奏或者创造一些网络小游戏来增加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乐感培养的训练当中,专注于自己的乐感提升。
(三)加强学生实践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乐感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唱出来,多演唱,这对于学生形成乐感有很多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合唱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合唱是一种集体声音的结晶,通过合唱可以增加学生与其他音乐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掌握共同的乐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在合唱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提升学生的乐感。还可以通过学习乐器来提高学生的乐感。乐器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节奏感和节拍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不同音调和复杂性。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乐器,如键盘、吉他等,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乐器学习,让学生轮流实践,这样可以反复锻炼学生,感知乐器中强烈的节奏,增强学生的乐感。另外,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机会,加强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最后,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音乐实践作业来加强学生的乐感训练,可以通过录音等方式来记录学生的发音发声情况,给予一些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这些加强实践的策略,可以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乐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作音乐的能力。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鉴赏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投入、专注地学习音乐,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重视音乐学习,认真对待音乐课堂,使音乐学习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这样也更加便于教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定期举办一些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欣赏会等,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特长技能组成合唱团或乐团,与其他同学组成的音乐团体同台演出,通过演出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其他音乐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时间,这个时间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重要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注重乐曲的构成、演奏和演唱技巧等方面,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音乐课程开设后,教师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开展了一系列音乐活动,包括音乐会、欣赏会、乐队、合唱团等。在课堂中,教师重点阐述音乐鉴赏知识点,使用音乐制作软件和许多音乐呈现工具来达到教学效果,和学生接触音乐,分析音乐样本,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通过辅导学生每日练习乐器技巧和合唱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不断进步。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为深刻,音乐积累得到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升级,在音乐的世界里更进一步。
(二)进行鉴赏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音乐鉴赏知识来丰富学生的鉴赏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鉴赏思维,让学生欣赏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意义,进一步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鉴赏知识体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鉴赏知识。利用所学的音乐鉴赏知识来帮助学生用专业的语言和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构成、情感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通过同一作曲家、同一时期或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对比和分析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培养出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鉴赏
为了保证学生在鉴赏时能够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与认真的学习心态,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变换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持续处在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多种风格的音乐,通过这种聆听高品质音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世界的精彩纷呈,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奇妙,更加投入地参与音乐鉴赏之中。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多种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来辨别,或者播放高度相似的音乐让学生感知其中风格和情感的差异。像这样的小游戏还有很多,教师要不断创新,保持学生在鉴赏时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精神状况。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音乐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进行音乐鉴赏,然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鉴赏能力进步状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领域,同时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更加多元、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俞敏.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790(8):209-211.
[2]金龙.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六),2022:6.
[3]南振邦.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3):5-8.
[4]李婵.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祖国,2019,274(14):28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