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2023-10-12 21:35昔洋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双减

昔洋洋

【摘要】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应聚焦作业设计的难度、深度、广度,找准“发力点”,方可落实“双减”.文章以现实教学经验为基础,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围绕核心素养,从应用性、趣味性、融合性、层次性、表述性等角度出发解读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通過完成作业收获进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以减负增效为主线,意在通过作业内容的缩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借助作业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效.基于“双减”内容,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灌输式的作业布置形式,遵循趣味性、适度性、全面性、层次性原则,注重作业设计的深度及广度,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并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对作业内容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与兴趣,其所呈现的内容大多也都是胡编乱造、应付了事的.因此,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作业内容以及作业形式进行适当改良,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用妙趣横生的题目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遵循趣味性原则,使作业成为学生通往数学殿堂的桥梁.

(二)适度性原则

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预留方面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作业数量较多,学生在课后需要利用极长时间来完成,使家长与学生都身心俱疲.“双减”政策提倡均衡发展,旨在改善当前教学质量不高、“唯分数论”的教学现状.为防止学生出现厌学现象,教师应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进行精准把控,削减部分较为烦琐、重复的计算类题目,遵循适度性原则,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特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使作业发挥其真正功效.

(三)全面性原则

书面作业是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主流形式.然而,长期布置枯燥的书面作业内容,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帮助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据此,教师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设计实践类、表述类、合作类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表达、合作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新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四)层次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世界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教育因素、家庭因素、智力因素的影响会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在学习上的差距会在高年级逐渐开始显露.然而,部分教师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盲目地设计统一化的作业内容,此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极有可能造成“学困生吃不完、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应遵循层次性原则,关注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作业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工具,落实“双减”.

综上可知,“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并非盲目削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趣味性、适度性、全面性及层次性原则,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通过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原则的分析可知,为实现“双减”的落地生根,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重视对作业内容的精简,在确保作业质量的同时,使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阐述,以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

(一)学以致用,突出作业的应用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建立良好的数学印象,教师应注重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计算问题、面积问题、数量问题等设计题目,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建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提出并解答数学问题.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以生活实际为抓手,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题目:

1.图1是校内组织春游时的校车与学校的距离及时间记录图.

(1)从图中你能够收集到哪些信息?

(2)春游时校车在风景区停留了多长时间?来回路程为多少?

(3)这辆车的速度为多少?

2.下表为两类图书上半年的销售统计表:

(1)请你根据这两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请根据折线统计图指出两种图书分别在哪月销量最高?

(3)你能否根据上半年的购书情况提出几点合理化销售建议?

3.尝试寻求父母的帮助,调查家庭两个季度的水费与电费,并运用所学统计知识,采用合适的统计图表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与父母共同商议节约资源的计划.

设计说明:这三道题目与生活息息相关,春游、图书销售、家庭缴费等线索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持续复习与统计图表相关的知识,同时能够感受到统计图表在生活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数据整理方面的便捷性,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整理.

综上,应用性题目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妙趣横生,突出作业的趣味性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达到复习与巩固知识的目的,还要考虑到作业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采取闯关形式,当学生完成关卡任务后可获得相應积分,在学习结束后可通过积分向教师兑换奖品.如此一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为突出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将不同板块的内容进行区分,以闯关的方式进行设计.

(2)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方格图(如图3),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使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都是4∶2.

(3)求出图4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之比.

设计说明:上述题目考查了比的意义、化简比及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夯实基础.与此同时,题目难度与分值相对应,以闯关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使作业形式更具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综上,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三)综合培育,突出作业的融合性

在第一部分曾提到,书面作业是当前最为广泛的一种作业形式,学生虽然能够通过书面作业的完成夯实基础,但是不利于其综合发展及核心素养的生成.因此,教师在关注作业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培育,突出作业的融合性,在作业中增加实践类及合作类板块,将语文、美术、英语等多学科知识融入数学作业之中,帮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设计了如下题目:

1.合作类

(1)与同伴相互合作,利用圆规及三角板等工具,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

(2)搜集关于“圆”的成语或谚语,例如“无规矩不成方圆”等,了解圆在我国的发展.

(3)找出图5中圆的半径及直径,与同伴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合作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深化与同伴之间的交流配合.通过资料的查找,学生能够了解到圆的魅力,帮助其从初步认知圆过渡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彰显数学学科具备的强烈文化特质.与此同时,上述题目也能帮助学生对直径、半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强化自身合作能力.

2.实践类

(1)测量校门口正方形花坛的长度,并思考:倘若在花坛中种植一圈圆形的喇叭花,种植面积应为多少?

(2)找寻生活之中的圆,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其周长、面积.

(3)观察图6中的图形,你能够联想到什么?

设计说明:实践类题目能够使学生逐步加强对圆的知识点的巩固,通过圆心的寻找及对生活中的圆的观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其进一步感受圆的魅力.

综上,融合性的作业设计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实现了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通过作业的完成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四)因材施教,突出作业的层次性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作业分为基础类、提升类以及创新类等不同部分,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困生够得到、学优生吃得饱,促进班级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师将作业分为基础类、提升类以及创新类三个部分,基础类面向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只需要完成基础类题目即可;提升类面向班级内水平中等的学生,其需要在完成基础类题目的同时完成提升类题目,并尝试解答创新类题目;班级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只需完成提升类与创新类题目即可.

基础类: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10厘米,侧面展开图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2.求r=3cm,h=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

3.尝试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并通过观察谈一谈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有什么关系.

提升类:

1.刘师傅要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8分米,底面直径为3分米,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到多少铁皮?

2.压路机的滚筒为圆柱形,其宽为1.5米,横截面直径为1.2米,每分钟转动12圈,每小时可以压路面多少平方米?

3.建筑工地中有一圆锥形沙堆,已知底面直径为4米,高约1.6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2吨,求这堆沙子重多少吨.

创新类: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正方形,且已知圆柱的高为12.56厘米,求圆柱的面积.

2.一个瓶子(如图7)内装满了水,由图中数据可以知道瓶子的容积为( )立方厘米.(单位:厘米,π取3.14)

设计说明:基础类题目能够帮助成绩稍差的学生及时巩固圆柱及圆锥特征,提升类题目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圆柱及圆锥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创新类题目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其进一步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综上,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使得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作业的完成中有针对性地复习所学知识,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推陈出新,突出作业的表述性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分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发展其数学语言对学生日后的深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布置表述类题目,鼓励学生在“说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数学语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络,邀请家长在家中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學生充当“小老师”,将课堂内所学知识“传授”给家长.由此一来,既能够促发学生的完成积极性,又能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在基础性任务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布置表述类作业,邀请学生为父母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讲解完成后运用书中的练习题目考一考他们,看一看自己这个“小老师”是否教会了“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前往公园,找一找公园之中的多边形图形,并利用工具进行测量,求得其面积,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综上,表述类作业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抽离出来,在说题、讲课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数学语言,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在实践中取得收获,最终获得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是“双减”背景下的永恒话题,设计量少质优的作业内容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延伸,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夯实基础,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遵循趣味性、适度性、全面性、层次性原则进行作业设计,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帮助其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无尽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敏.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好家长,2021(A1):75-76.

[2]孙永红.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核心素养———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成才,2021(14):39-41.

[3]刘晶.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71.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管理应用策略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