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

2023-10-11 11:15王娟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

王娟

摘 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鉴于此,文章先具体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和优势,其中的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内容,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利资源,学习这些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中华文明之所以经久不息,其中家国情怀的功绩不可磨灭。家国情怀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提出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论中,就明确了教育将“培养国家观念、爱国实力及大国民之气概”作为根本宗旨,他非常关注国民国家观念和爱国心的培养,认为“一国的存亡,看国民有爱国的心没有。有了爱国心,虽亡必存;没有爱国心,虽存必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家国情怀素养进行渗透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概述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认同和责任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核心价值观念,也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素养之一。家国情怀包含着对祖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未来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情感认同,是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强大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范畴,更包含着国民精神的培养、道德教育的深化、社会责任的担当等多个方面。教育应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包括爱国主義情感、文化自信、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它不仅仅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新时代,应该以培养家国情怀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感、扎实文化自信、强烈历史责任感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2]。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于立德树人,随着这一根本任务和目标的确立,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而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培养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以外,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从本质上看,历史教育在推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家国认同感、凝聚历史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历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新课标将“家国情怀”放在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位置,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可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是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凝聚历史价值观作用的殷切厚望。

(二)顺应学业评价趋势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些年全国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地考试局也在命题上逐渐与全国卷接轨,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测试题便可看出,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上均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贴近,积极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导向作用。比如,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测试题第17题,以中国革命先进分子为切入点,对家国情怀内涵进行升华,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成就,担任起自身在振兴民族上的责任。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也是顺应学业评价趋势的现实需要[3]。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一)围绕家国情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学开展的“牵引线”,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评价等均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设计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居于五大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这一课为例,根据培养国家情怀素养的需要,在设计该课教学目标时,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通过讲解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了解英国保护鸦片而发动战争的可耻行为,与之相对应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行为;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英法两国侵华的实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使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因此加深勾结。

二是情感目标:对中国禁烟运动讲解分析,让学生能了解和认识林则徐及其他爱国将士,感受到这些爱国将士身上为维护民族尊严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不作为、腐败,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责任感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指引下,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工更为明确,也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可使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从基本的了解理解到深入分析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让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爱国将士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义无反顾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围绕家国情怀,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家国情怀放在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位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通过对教学过程有效设计,创设利于学生自我感悟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可抓住导入环节,采取有效的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活动导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必修1第14课《辛亥革命》为例,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利用教材上的卡片资料《警示钟》进行导入。借助这样一段令人心惊肉跳的文字,让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清朝政府的腐朽落后以及当时仁人志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例如,在《辛亥革命》一课教学中,可通过“诵读家书”这样的主题活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选取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或者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4]。

(三)围绕家国情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供了保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高中历史教师也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学情及时代发展对教学内容整合优化。首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紧扣教学目标。比如,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一国两制”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不应简单机械地进行“一国两制”概念的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具体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结合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通过讲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提出的方针政策,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受制于多种复杂因素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先烈智慧与创造精神。与此同时,通过精选材料和多媒体展示港澳回归的场景画面,让学生能认识到实施“一国两制”是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的和平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学生可从中感悟到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实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的目的。其次,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时,也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必修1第16課《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通过引入部分地方史材料,依托多媒体技术展示抗日战争烈士陵园的图片,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时,也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学科特点,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利用新的思想内容进行旧知识的完善补充,挖掘出新的内涵[5]。

(四)围绕家国情怀,挖掘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时,除了要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以外,也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历史教学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渠道和途径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对接,可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历史教学资源的收集,一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海量的历史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融合,通过讲解历史知识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借助地方乡土历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当地历史博物馆展品、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家国的认同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地考察的活动形式,促进地方历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家国情怀培养与实地考察相向而行,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今共通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家国的认同感。

(五)围绕家国情怀,加强情感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以洋务运动为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来加强情感教育: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艰辛与曲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2.加强历史教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教师应注重历史教育,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措施和成果,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激发家国情怀。3.增强文化自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中体会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和精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4.提高社会责任感也是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洋务运动是一次尝试改变中国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运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5.通过实践体验来加强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洋务运动的相关文物、历史建筑和博物馆等地,亲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家国情怀。同时,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结束语

总之,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既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顺应学业评价趋势的现实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应围绕家国情怀这一素养,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同时也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教学资源,发挥地方历史资源的优势作用,游刃有余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杰,周立平,于红丽.“大思政”视域下家国情怀培育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114.

[2]李振刚.家国情怀巧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8):74-75.

[3]周荷秀.讲好“家国情怀”这堂思政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9):43-46.

[4]马维林.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2(3):14-20.

[5]温文婕.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23(9):72-73.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