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科对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

2023-10-11 11:15刘礼斌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生物

刘礼斌

摘 要:“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生命观念”的解释,则可以发现“生命观念”是一种抽象的观点,是学生一系列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总和,关系着高中生能否透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形成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念。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生命观念”等素养的培养,让生物知识技能真正在学生未来的人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以下即展开相关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素养培养;高中生物新课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上述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高中生物教师普遍认同相对于单纯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发现“生命观念”素养一方面代表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与理论抽象,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中生物学科所达到的育人水平,是学生科学、客观、全面认识自然与世界,正确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一)“生命观念”素养的概念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具有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相同的共性,即客观性、逻辑性和普遍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有着特殊性、灵活性和广泛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上要达到的是立体的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面对这些有关生物乃至生命的问题所产生的观点,就是“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1]。

(二)“生命观念”素养的内涵

生命是宝贵的,是值得尊重的,同时生命又不是无限的。包括人类在内,个体的生命有各自的尽头,不可避免。在有限的生命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体现或体现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生命观念”素养就是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抽象解释,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自身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态度,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正确地认识生命,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结构、功能、进化、平衡、稳定等方面解读生命的概念,理解生命的内涵,构建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念体系[2]。

二、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头脑活跃,在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周围的世界体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进行比较深入、细致和全面的自我思考,将自我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整体认识结合起来。在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时候,体现出蓬勃的活力。这不仅能够成为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获得综合提升的突破口,还能给予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支持,使得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角度进行自我调适,保持身心健康。这是传统知识型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科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方面现存的不足

自新课标提出后,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与过去相比都有了较大的不同。但是,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素养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水平不同,同时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忽视了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自主成长;教学模式不尽合理,缺少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习惯于通过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水平,以及实践的不足[3]。

四、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學科对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优化策略

(一)采用游戏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发动机。在高中阶段,学生血气方刚,有着无穷的精力,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意愿,渴望提升自我,加深对自身、社会、环境和世界的认识。但是,高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要花在学习上。为了把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及“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与学生的本能追求结合起来,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教学游戏”等策略,劳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在“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以“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基础知识讲解后,教师告诉学生接下来要进行一次游戏活动,介绍游戏规则:接下来,要做一个与蛋白质有关的游戏,学生要扮演不同的氨基酸的角色。当教师说出某种蛋白质的名称时,学生要根据这个蛋白质的组成马上完成自由组合,要拉着彼此的手或手臂。每一轮游戏,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品,错误或速度最慢的小组要受到“惩罚”,如表演个小节目。教师还可以临时加入一些要求提升游戏难度。比如,说出“二肽”的时候,每两个学生快速地自由组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演示脱水凝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既能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能把自己代入生命的微观层面,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4]。

(二)采用情境策略,建立认知基础

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本质上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不断构建认知,通过利用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借此产生各种感悟。为了帮助学生产生这些感悟,教师有必要采用创设情境的策略,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为认知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情境本身对于学生来说要易于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情境中设置合适的探究问题。

比如,在学习“DNA的结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知道DN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学生以初步的预习或以往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回答出DNA是双螺旋结构。随后教师再通过视频展示《伏羲女娲图》,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学生会感到很惊奇,有的学生猜测这是对DNA结构的“拟人”,一半男性和一半女性组成一个双螺旋。此时教师揭示谜底,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中国的《伏羲女娲图》。这个结论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心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的形象,和DNA结构如此相似?DNA结构的奥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人就有这样的猜想或认识?而且通过情境中的互动,学生对DNA结构的认知都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为他们此后对相关生命现象和世界的思考,打下基础。上述情境可以用在课堂导入的时候贯穿本节课的教学全程。

(三)采用实践策略,促进学生理解

生物是一门有着强烈实践特征的学科,生物学家们的各种理论在经过实践的验证之前,只能作为“猜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很大的比例。高中生“生命观念”素养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实验的支撑。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从“生命观念”素养成长的角度直接开展实践,获得直观、具体、真实的感受,逐渐建立起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与知识讲解和一般的情境展示形成有效的互补。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进行的渗透,不能只是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以“细胞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关知识点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比,指导学生将植物细胞分别浸入蔗糖溶液和清水中,观察细胞的大小变化和差异,探讨植物原生质层的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对比,“如果我们把手泡在清水中,手上的皮肤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是泡在氯化钠溶液中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现场尝试一下,再进行新的解释分析。这些直观的实验与实验结果给学生带去较强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组成及其工作机制,将微观的生命活动与自身的生命、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等话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发展。对于实验失败,则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重复试验,直到获得自己的认识。

(四)采用模型策略,加深学生体会

大多数高中生对于“生命”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也就是感性认识,觉得“生命很美好”等。但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通过客观现实的努力一直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改善自己的生活,学生是缺乏思考的。这是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素养的必要性所在。教师应该建构多层次的模型,即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等,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于生命的体会,使得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仍以上文提到的“DNA”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判断某个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家里的“家谱”是否准确等。视频观看完成后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会非常兴奋,发现原来真的可以把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人和古代的知名人物联系起来,而且还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验证。其中的关键就是“DNA测序”。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帮助学生发现“DNA测序”就是检测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材料,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材料搭建DNA模型,搭建完成后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进行对比,试着判断一下本组完成的模型可能源自哪位古代“祖先”。在这样的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模型构建感受到生命及文化的傳承与发展,产生一种使命感,实现客观现实与感性认识的结合。

(五)采用渗透策略,推动知识实践

用高中生物知识和生物学领域最新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高中生学习的其实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同时,高考带来的压力使得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对“实践”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生物实验上。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践应用生物知识的例子,而且有些与当代高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到生物学前沿的研究实践中,只要通过对学生的渗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就能推动学生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实验,感受专业人员运用生物知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发展“生命观念”素养。

比如,在学生完成对DNA模型的构建和比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除了研究“祖先”,或者说进行人类的DNA鉴定之外,对遗传物质分子结构的研究还能发挥出哪些作用呢?请同学讨论一下。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结合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发现部分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就与遗传物质分子结构研究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再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和材料,请各小组再次构建模型,然后对比,判断本组“检测”出的“病毒”是哪一种。大家沉浸在情境中,像研究人员一样争分夺秒。对生命的研究落实到对生命的保护和拯救上,学生能够获得难得的学习体验,极大促进其“生命观念”的成长[5]。

(六)采用融合策略,实现拓展延伸

生物学知识是生物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来的。它不仅体现了生物学的真谛,也是生物学家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全世界都有无数的有志之士在研究生物学,希望造福人类和世界。比如,我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无论是恰当的水利灌溉、合适的农具改造还是对植物种子的选择,其实都是在宏观层面研究生物,其成果让农民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联系,向学生展现这种联系,推动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实现“生命观念”素养的拓展延伸。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就有一些与生命科学史相关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较为全面地呈现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而且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实现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时,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各种地雀进行研究的相关材料,最好是纪录片搭配图片的形式。随后带领学生利用希沃白板,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分别绘制达尔文的研究过程,再通过其他的辅助资料梳理有关生物进化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地理等学科产生的联系、发挥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哪些启示,与我们自己的生命发展有何关系。

结束语

总之,“生命观念”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希望大家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展开积极的教学创新,促进高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传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2,255(27):22-24.

[2]雷阳.高中生物学生命观念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3]胡雅惠.生物科学史在生命观念形成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2.

[4]吴敏然.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模型的学生生命观念的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

[5]王瑜芳.基于生命教育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

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783(5):259-261.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高中生物
基于学科教室建设下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渗透“生命观念”,感悟社会责任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