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情境创设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2023-10-11 10:11林嘉勤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

林嘉勤

摘 要:开放式情境是在课堂引入时只给出情境的开场状态,而引起该情境状态的具体事件则无限可能,不给予任何的限制,只要事件引起开场的情境状态,事件可以随意进行创设。心理课堂中创设开放式情境,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创设空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与创造能力,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教师则根据心理学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的心理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情境教学;开放式情境;心理课堂

情境教学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往往用一个视频、一个案例、一张图片或一个既定的情境作为课堂引入,以此激发学生对心理课堂的兴趣及活力,并通过情境素材来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情境教学从视觉和听觉等直观感受入手,给学生一种非常高效的体验冲击,学生无须思考就能清晰地理解情境意图,就能迅速被吸引并产生兴趣,从而激活课堂氛围。情境教学也是大多数学校心理教师较为喜欢的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情境教学的主题较为单一,情境的局限性较强,留给学生的发散性思考空间较小,学生的思维只能停留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延伸,无法很好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开放式情境是在课堂引入时只给出情境的开场状态,而引起该情境状态的具体事件则无限可能,不给予任何的限制,只要事件引起开场的情境状态,就可以随意进行创设。在心理课堂中,这样的开放式情境创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课堂参与主动性更强,而学生自行创设的情境是在其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进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激活心理课堂的体验性和启发性。本文以部分较为成熟的开放性情境教学的心理课为例,浅谈开放式情境创设在中学心理课堂中的运用效果。

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心理健康普识课和心理活动课为主,心理普识课以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及发展性心理特点知识普及为主,此类课堂具有较规范的课程素材,无须过多创设,大多是在知识讲授时融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增强心理知识普识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心理活动课是在课堂中融入一些主题活动,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及讨论来提升对心理需要的认知和感悟,达到对心理健康的知情意。本文探讨的心理课堂是以心理活动课为载体,以单个的开放式情境为课堂线索,围绕学生对开放式情境线索的创设来开展体验和感悟。

心理课堂要创设开放式情境,需要注意相关的要点。首先,开放式情境心理课堂不能以传授心理理论知识为主题。心理理论知识已经有很多科学的界定了,虽然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此有一些不同的阐述,但整体都是较为规范明确的。心理教师只要引用自己较为认可的心理知识概念即可,不宜作过多的创设,避免受自身的知识局限引入有争议或错误的观点。其次,开放式情境在情境创设时要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创设空间。心理课堂往往要求教师要保持价值观中立的态度,在面对学生的一些情境创设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教师期待的价值观,有的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会在情境创设时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倾向性的价值创设,此举会限制学生的创设空间,达不到开放式情境创设的本意。当然,如果学生创设的情境已经严重偏离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课堂处理时就不能绝对地保持中立了,而是要适时进行引导。再次,开放式情境中的情境要贴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元素。学生在对情境创设时是基于其已有的认知进行加工创设的,情境虽然是创设,但依然拥有其现实生活的情境写照特点,这样的创设才能让学生对课堂的体验和感悟有共鸣,起到教育目的。脱离学生现实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无意义的虚幻假设,学生较难有收获,也容易偏离课堂育人的宗旨。最后,开放式情境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叙事疗法强调将人与问题剥离,即“用语言”来表达问题,并使得问题和人分离,保持一个相对的距离,艾普斯顿和怀特把问题进行关系的重新定位称为问题的外化[1],这种问题的外化有利于当事人就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法。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创设情境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问题通过外化的形式来呈现,并利用课堂的讨论来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谈论的是问题本身而不再是人的问题,这样不会让创设情境的学生感到有负担,能更好地进行创设,问题的共鸣性也将更为有保障。

开放式情境心理课堂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的体验、感悟,依据心理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心理课堂更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开放式情境创设的心理课堂,教学效果更为多元化。

一、通过开放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在日常的心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升对课堂的关注度,视听觉的直接刺激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对心理课堂的期待,但个体对视听觉的感受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境教学下,需要学生对情境有较强的认识和感受。因受视听觉情境内容的限制,学生整体思维广度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创设开放式情境,因其续编情境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对于正处在思维活跃的中学生,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心理课堂的兴趣,也更好地激活了他们对情境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人生故事》这一课教学时,教师仅仅给出了情境的开头:“早晨,王明一个人低头走在校道中,眉头紧皱,面容憔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烦恼。”这样的开放式情境给了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学生只需要为主人公寻找一个烦恼,对于中学生来说,日常常遇到的烦恼千千万,学生在创设故事事件时就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及所见所闻进行延伸,不需要拘泥于某一方向。这样就给予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参与心理课堂,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开放式情境教学运用在以人际关系、情绪主题的中学心理课堂中的效果更佳,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友情翻翻看》这一课教学中,给出的开放式情境是:“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李媛一个人坐在那,她正为她的人际不如意而偷偷地哭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很多同学都受到了人际关系不如意的苦恼,这种人际困扰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学生创设的情境现实感强,在课堂中引起的共鸣也强,这种课堂的教育意义好,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情绪创设中收获正确处理相似的人际苦恼。這样的开放式情境教学,学生的参与性就会高,对心理课堂的兴趣也更为强烈。

心理课堂与一般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心理课注重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实际体验和经验回溯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到的感悟[2]。心理课堂通过创设开放式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心理课堂的体验性和感悟性。

二、开放式情境的创设,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

在心理课堂中,学生常常会有对自我暴露的抵触与抗拒,心理学称为阻抗。课堂上,能否让学生放下阻抗心理,更真实地感受课堂,关键在于能否为课堂建立安全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课堂自我代入感强则其阻抗心理就越大,课堂效果就不明显。创设一个开放式情境并进行续编,续编的代入性广,不受具体事件约束,能消除学生自我代入感的顾虑,更好地降低阻抗心理。

在《人生故事》《友情翻翻看》这两课中,只有一个低落的情绪状态作为开场,这样的情绪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会后面的故事续编提供了一个保护,不论后面的故事是否真实都不会被人特意地进行对号入座,降低了学生对情境故事发展的顾虑,增加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谈论的是故事的人物而非学生自己,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能有效减少阻抗。摒弃“如果你是这个主人公”的模式,降低了学生的顾虑,学生所延伸的故事属于既定的主人公。其所创设的情境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剥离开,围绕的是情境问题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能更好地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场景,也更能调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尝试正是教学所需要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安全的氛围。

一堂安全的心理课,除了创设开放式情境,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关注课堂安全并及时做好课堂安全引导,因开放性情境课堂的开放性,课堂所产生的内容都是现场生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教师需要给予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安全引导保障,只有给课堂上了双保险,才能发挥出心理课堂的最佳作用。

三、通过开放式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及问题解决,面对一定的情境,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才能产生处理的方法。情境是开放式教学的一个虚拟平台,在情境中尽量多地寻找、暴露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3]。心理课堂中的开放式情境,所带来的情境是五花八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单凭教师对各个问题进行处理难度系数大,無法多角度进行剖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他们对课堂各环节的参与性,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课堂常用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开放式情境课堂同样也可以引入此模式,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来自行对所创设的问题进行剖析及解决,从而有效提升心理课堂效率。

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通过学生创设的不同情境,在情境中深化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自我和认识自

我[4]。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验性和感悟性。在《人生故事》这一课中,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家庭,各成员都需要扮演一个家庭角色,以所扮演的角色视角来为各个小组所创设的情境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课堂模式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同角色提出的解决方法,避免了教师“标准方法”。如中学生恋爱情境,不论教师对该情境持有怎样的立场,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由学生自行通过所扮演的角色来发表看法,提升了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不同角色的考虑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也能更理性地处理。同样在《友情翻翻看》这一课中也可以用不同的角色扮演来分析和处理遇到的不同人际境况,以此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感悟了不同人的人际需求,这样的心理课堂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开放式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

开放式情境教学属于现场生成的课堂,因其开放式现场生成的内容多不确定,对教师的课堂反应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对可能产生的情境故事需要有较多的收集,整体备课量大。教师在创设开放式情境前,要对可能延伸的故事有一定的积累,不论故事情节怎样,心理课堂要降低学生的阻抗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积极关注。不对故事好坏进行评价,积极肯定学生的创造行为,如果在反馈中要给予一定的正向引导,需要润物细无声般去做。教师要结合相关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反馈,这样的反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起到作用。如《人生故事》一课中,较为常见的故事创设有中学生情感故事,教师的反馈可以为:青春充满活力与激情,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魅力。有人说青春期的恋爱就像在高速公路开车,带给我们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就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这样的反馈,学生感受到的是对事件的中肯态度,而不是一种教导。

相较于中学生较为常见的情感问题、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苦恼、校园欺凌等情境创设,对教师挑战更大的是无厘头情境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往往会脱离现实,非常考验教师的应变智慧。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要站在当下学生的实际境遇来反馈,不能脱离实际空谈说教,这样反而会引起课堂阻抗。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境创设故事:两个无比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交织一起且出现人伦道德的悲剧故事。听完这个情境的第一感受是学生在挑战教师,是一个没有主线且混乱的故事,面对这种无厘头故事,如果教师对它的反馈表现出负向情绪,甚至批评时,很可能这节课将就此走向失败。当时笔者给予的反馈是:这个故事跌宕起伏,听得惊心动魄。正是这样的反馈,保护了课堂的安全氛围,降低了阻抗,让这一节课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一个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心理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学习,不断更新的各种心理理论和技术,更要跟上不同时代的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交杂一起,只有不停跟上学生的脚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他们的生活模式,才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给予更贴近学生的课堂反馈。一堂好的心理课堂,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对学生进行回应,开放式情境课堂为教师提供了促进自身课堂反馈能力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心理课堂中创设开放性情境,更好带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自主性,激发课堂活力,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提高心理课堂效果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空间。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麦迪根Stephen Madigan.刘建鸿,王绵,译.叙事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4.

[2]何思行.突破阻抗,营造平等开放的心理课堂氛围[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7):34-35.

[3]罗贤春,谢阳群.开放式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109-112.

[4]张海珍.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

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2(3):13-1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化教学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在课堂的实际应用探索与研究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