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摘 要: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持续优化和改进作业设计一直是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现状,明确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化学作业的设计。借助恰当的化学作业,逐步构建起高品质的高中化学课堂,推动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长期以来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过多重视作业的知识性。这一问题主要反映了教师有时对作业功能的认识比较片面[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利用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内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其他化学素养的培养则存在一定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发挥出化学作业的作用。
第二,对作业练习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作业结果上,忽视了作业的完成过程。相对于作业的完成结果,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思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表现往往更加重要。若仅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是否准确,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后续化学作业的设计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缺少对作业的针对性设计。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化学作业设计中,作业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出自教材或者相关教辅资料中的现成问题。尽管教师会从中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四,作业的形式比较单调。书面作业是以往化学作业中的主要形式,这类作业往往缺少开放性与实践性,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设计大量的书面作业容易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化学作业产生抵触情绪。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原则
为了设计更具应用价值的化学作业,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2]。
第一,主體性。主体性原则强调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作业设计。同时,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教师要避免一味按照主观经验进行作业设计,而是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第二,适度性。一方面,要注意作业难度的适度性,避免一味使用难度过高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注意作业量的适度性。作业量过少会削弱作业练习的效果,作业量过多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开放性。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想象、联想等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进行化学作业设计时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使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思考与探究,寻找解决化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与途径。利用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
第四,科学性。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所以科学性原则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障作业内容的准确与完整。同时,要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依据课程内容,明确作业目标
无论任何教学活动的进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都是要具有清晰的导向[3]。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作业反映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为设计恰当的化学作业做好铺垫。
比如,教学《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一课之前,教师应首先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从教材来看,这一课时主要包括钠的性质与制备,介绍了钠的主要化合物在生活与生产当中的应用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此前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与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密切联系。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可以设置几项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了解钠的基本性质,明确钠分别和氧气与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第二,引导学生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及规律。第三,在本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第四,使学生掌握获取证据、设计方案、分析解释等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在进行本课的作业设计时,要以上述几项教学目标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后续的作业练习中得到有效锻炼。
(二)设计前置性作业,引导自主探究
作业不仅仅是指随堂练习或者课后的巩固性练习,在课前学习环节中,作业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4]。利用这类作业,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可以在课前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比如,教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了前置作业。在本课的前置作业中,包括几段与冰花、食盐、金刚石有关的微课视频。同时,依据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1.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微粒间是如何结合的?2.对氯化氢、氢气、甲烷、水、氨气等物质的结构进行观察,你认为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和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存在怎样的关系?3.如何将电子式改写为结构式?4.哪些物质通常存在离子键?哪些物质通常存在共价键?除了设计化学问题之外,还指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知识,对探究本课内容的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把这些内容整合为导学案后,将其与微课视频共同打包发送给学生,学生需要在课前空余时间借助这些内容进行前置性学习。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设计恰当的前置性作业是极为重要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总结。利用这种作业形式,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比如,教学《氯气及氯的化合物》一课时,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理解,将“氯及其化合物”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引出了“氯气”和“其他含氯物质”这两个分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了细分。比如,针对“氯气”,学生设计了氯元素概述、氯气性质、氯气实验室制法、氯气工业制法这几个三级主题。通过细分,学生逐步得到了完整的思维导图。另外,学习完本单元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物质类别角度对含氯物质进行梳理,初步建立价类二维图的思维模型,提升学生的“模型认知”学科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了解了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和有序的理解,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总之,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
(四)开展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这类学科中,实验无疑是进行知识探究的有效渠道。所以,在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建构是一种重要的措施[5]。同时正如前文所述,化学作业的形式比较单调是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在组织实验活动时要调整以往常规的实验流程,鼓励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实验。利用这类作业,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课程的魅力,增强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当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时,通常在作业练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使趣味实验活动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性的探索,设置了家庭实验:没有电池的玩具小车或音乐贺卡如何工作起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趣味实验。同时,学生将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五)融入化学历史,开阔学生视野
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化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上述两项育人目标,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化学作业的人文性。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课内所学知识有关的化学历史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阅读作业。利用这类作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课时,在这部分内容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应用等相关知识。结合这部分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并引用一些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有关的化学历史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介绍了贝赖纳、尚古、奥德林、纽兰兹、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发现与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通过对化学史材料的认真阅读与分析,学生明白了任何看似很小的科学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在化学学习中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通过对化学史材料的分析与整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有效锻炼了学生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六)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注重作业分层
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比较大的发展潜能[6]。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设计作业的直接目的是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学生观的引领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共同进步,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并非同步的,而是会逐渐出现十分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进行适当的作业分层。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化学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化学知识积累、化学思维方式、化学学习习惯等。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要按照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低将其进行适当的分层。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作业。比如,针对综合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作业的目标要着眼于化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综合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使这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感受到化学课程的乐趣。最后,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所以学生也会不断发展变化,而学生的变化往往可以通过作业中的表现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变化,根据学生之间差异的变化及时对分层作业的设计方式做出调整。
(七)联系现实生活,设计实践作业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科。根据这一特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避免将化学活动局限在课堂中,而是要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构建起化学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不但可以推动知识的内化,而且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比如,教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课时,完成教学后,可以布置社会调查类作业。学生在本次调查中要结合课内所学知识了解超市中的食物主要包含哪些成分。同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如可以对超市中的食品包装进行拍照,找出每种食物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利用自己积累的化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利用这类作业,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八)完善作业评价,提升作业实效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最终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在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同样离不开恰当的评价。为了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更加恰当的评价方式。
首先,在作业评价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另一方面,让学生分享自己完成化学作业的经验。其次,除了评价学生作业结果的准确性之外,还要着重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如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新颖、完成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等。最后,可适当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尊重学生作业练习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设计,不仅提高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效,还能有效地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恰当的作业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通过有效的作业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提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武博.浅谈高中化学动态层次化作业的设计及实施[J].考试周刊,2020(A1):123-124.
[2]沈华.有的放矢: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33):39-40.
[3]陈晓雷.关于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评价教学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90-91.
[4]向仲云.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论高中化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0(42):96.
[5]林刚.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97-98.
[6]方婷.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与批改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1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