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AI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2023-10-08 01:15马军涛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8期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

[摘要]在数字传播时代,网络平台已升级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运用数字技术,发挥政治智慧,提高办公效率,抢占舆论阵地,扩大民众服务范围等,已是数字政府建设的职能。特别是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内容生产、舆情监测、舆论引领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但也存在技术监管滞后、伦理规范不匹配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政务新媒体将向综合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开创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关键词]AI技术;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

当前,网络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为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各级党政部门搭建了政务新媒体平台,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媒介平台,建设了融媒体或新媒体中心,促进政务新媒体建设。AI技术、情感计算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联通群众、服务群众、政务公开和抢占舆论阵地的主要力量。目前,AI技术已被应用于政务新媒体工作,如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分发、传播,舆情监测,运营管理及便民服务等工作中,其应用范围几乎涵盖所有政务领域[1]。政务新媒体已成为我国智媒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AI赋能政务新媒体的成效显著,但是也应看到,目前AI技术应用存在一些伦理风险,以及部分核心技术较为薄弱、创新人才明显不足、数字鸿沟仍在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说明政务新媒体在转型发展中对AI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其要获得高质量的健康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一、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发展模式

(一)内容生产:以人机协同推动政务新媒体变革

在新闻生产中,信息源为原始性的输出,直接决定新闻报道的效果。政务新媒体是联结政府和民众的纽带,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以更好地向民众提供实时信息。AI技术的出现与融入改变了获取信息源的传统方式,在万物皆媒的环境中,AI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政务新媒体信息源的获取渠道,使信息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宽泛,且能以全知视角的方式采集信息[2]。例如,政务新媒体中的人机协同模式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并利用云端共联实现多元主体的“协作式”报道。以气象部门为例,其借助政务新媒体、5G技术、AI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等打造了“智慧气象”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天气预报的精准度,为民众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而且衍生出诸多应用场景,能够向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气象服务[3]。郑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便打造了智慧气象系统,以此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精准服务。为此,郑州气象局打造了郑州“智天气”客户端,以精细化、智能化的网格预报或预警天气情况,通过汇聚各区域的气象传感数据,拓宽了气象查询范围,精确范围提高到3平方千米,时间上能精确到12小时内,为民众生活及出行提供了便利。此外,郑州智慧气象系统与城市数据相结合,能够及时预警气象风险,并向交通、环保、城市规划等部门提供气象服务,推动城市管理迈向精细化。

(二)传播模式:以智能算法创新政民互动方式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增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等都离不开政务新媒体的参与,可以说,在服务群众方面,政务新媒体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职责使命[4]。然而,一直以来,政务新媒体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其运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都较为滞后,且资源支持较少,由此造成部分单位的政务媒体活跃度较低,甚至长期不更新、无动态,政务互动从不回应,服务内容也脱离民众需求。而在智媒体时代,在政务新媒体中融入AI技术,党政部门能够通过智能算法、海量数据来洞察民众需求,对民众进行精准画像,进而向民众提供细致化、精准化的政务服务。

此外,大数据、可视化以及VR、AR、MR等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政务新媒体的文本内容,进而创新其表达方式,采用民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呈现文本内容,增强政务新媒体运营的亲民性、智能性和精准性以及互动传播效果。比如,“@中国天气”政务新媒体发布2023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在台风“杜苏芮”登陆前及时预警,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杜苏芮”未來72小时的路径概率,同时,消防、气象、国资央企、公安、应急等部门的官方微博、客户端、微视频号、快手短视频号、抖音短视频号等相继跟进转发,快速响应应急救灾行动,政府的快速反应提升了民生温度,在此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积极发声、快速反应、有效疏导,获得网友点赞。再如,共青团中央打造的政务新媒体矩阵,通过网络生态圈建设与智能化的信息分类,提高对内容建设的引领力,还与百分百集团合作建立智能化实验室,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尤其是其建设的青年之声系统借助智能分类技术,能够同时对全国各级“青年之声”的热词云图、热点分布、数据对比和网民情绪进行分析处理,在内容审核、信息抓取、分类、推荐与问答等功能上均实现智能化,使其与青年群体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友善、互信,传播效果良好。

(三)舆情把控:以互通互联打造舆论新阵地

在网络舆论生态中,政务新媒体是政府连接民众沟通的纽带,引导舆论和回应舆情、净化网络空间等是其主要功能。现今,在全媒体融合发展中,网络环境更加复杂,这给政务新媒体的运营带来诸多问题。但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了智能化的舆情监测体系,使其舆情风险防范、线上咨询与沟通、资源匹配等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以河南“云智慧”政务新媒体为例,河南借助“云智慧”政务新媒体聚合各类资源,并将政务公开、意识形态、舆论引导等相融合,建立了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且与各级政务新媒体建立通联,构建了舆情应急管理体系。自从上线以来,“云智慧”政务新媒体获得了广泛好评。

二、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困境

(一)定位不够清晰,整体效能较低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政务新媒体对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智能化将是政务新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且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路径、场景及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政务新媒体的智能化程度仍较低,一些政务新媒体未真正落实智能化建设,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多在内容生产方面,并未涉及运营管理、政务服务等深层次方面,整体应用效能有待提升。在运营上,部分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方式较为滞后,难以适应差异化、分众化的新媒体传播趋势,更无法按照媒介的行业需求、渠道、用户及技术等实现差异定位,导致媒体资源被大量浪费。

(二)技术监管及伦理治理相对滞后

在媒介发展创新中,新技术已经成为重要驱动力,改变了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模式。特别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务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而与此相关的制度设计与建设却较为滞后,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环境。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产品模型训练、应用落地等都由海量数据支撑,容易造成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问题,加重技术赋能与民众权利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更迭较快,且开发周期较短,但各开发单位的技术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无质量评估标准与规范。此外,AI赋能下的政务新媒体同样存在技术鸿沟和公平性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政务新媒体的技术监管机制仍不完善,在职业规范、技术标准、伦理规范及行业自律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亟待改进和完善,以促进政务新媒体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一)综合服务功能更强,服务范围更广

从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政务新媒体的每次变革均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由社交媒体发展到智媒体,政务新媒体也从单纯地公开政务信息和处理突发舆情向多矩阵传播信息和服务民众转变,成为改善民生和融入民众日常生活的全新平台。

当前,一些地方的政务新媒体迈向了矩阵化、制度化等高阶发展阶段,通过领导留言、移动直播、云上办公、网络庭审、政务公告等多元方式开展各类服务工作,更能适应新媒体的舆论传播生态。在未来发展中,政务新媒体将持续与互联网、电子政务等相结合,以构建智慧型政府,实现人民满意、便民利企业的目标。随着国家政务公开制度更加透明、开放和完善,政务新媒体的运营主体将更加多元,由此可创新政务传播方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由多元主体共建的智慧社会。在未来发展中,“综合性”将是政务新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如各级政府的政务新媒体之间加强合作,打造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传播网络,并以通俗、可视的传播思路开展传播。同时,政务新媒体通过与中央网络媒体的合作打造全新的政务新媒体,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中央网络媒体面对的是全国的群众,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与中央网络媒体的合作不但能够有效拓展政务新媒体的受众范围,而且能拓展服务功能。

(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传播的一体化

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将不断创新发展,从“互联网+”向智能创新、融合发展转变。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政务新媒体的工作效率,不断创新其内容生产方式和产品呈现方式,为其跨越式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可以说,“智能+”的连接方式更优于“互联网+”。当前,在媒介的融合发展中,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介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以提供行业性大数据、政务服务、专业领域的决策分析等为重点。在未来发展中,“智能+”技術的落地与聚能将会加速政务新媒体的线上线下融合,打破行业资源及功能的局限性,不断提升其资源整合能力和功能,且在更大社会范围内推动各个领域资源的融合,实现全社会生产、生活要素的连接,使其由向民众生活生产提供便利转变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整合者、推动者与贡献者。

(三)内容价值边界得到拓展

在主流价值的引领下,文化、气象、消防、党政、交通、公安等系统与政务服务、媒介相结合,建立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务融媒体中心,政务新媒体已是政务服务、宣传的重要平台。在内容为王及信息过载的传播生态中,大部分政务新媒体尚未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提升,内容生产及创新能力较弱,使其传播力、影响力都受到一定影响。但在AI赋能下,有先进技术的章程和创新管理的制度保障,政务新媒体将向“内容+服务”转变,并形成新的内容生态圈,从而实现“平台+内容+技术”的同频共振,形成更具影响力、传播力与引领力的优质内容样态。

(四)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权责统一

在政务新媒体中,政府有开放资源共享渠道之义务,更有检查、监管、追责资源开放过程的权利。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应有能平等地获取所需资源的权利,有合理合规利用资源的义务,但在实际治理中也存在监管不力、数据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要构建资源共享的开放机制,完善数据监管机制,构建权责统一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流通,促进全民参与协商、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同时,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将利用媒介技术打造安全运行的政务服务系统数据库,实现与民意资源、企业、媒介技术、业务资源等的联动运行,构建健全的舆情库、专家库、方法库、问题与政策库、政务公开库等数据库,实现多元理性与广泛民意的结合,体现社会治理全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在AI赋能下,政务新媒体已经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这场由技术驱动、政策引领和价值导向的媒介融合改革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洪流中,政务新媒体将人和人、人和物、社会和政务等的数字化、智能化整合到多个对象与场景中,成为推动政务快车驶入智慧化、深度媒介化时代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政务新媒体要不断改革,坚守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原则与底线,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体系,搭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传播体系,打造政务媒体传播的新生态圈。

[参考文献]

[1]王金雪,尹亚辉,牛昆.人工智能嵌入政务新媒体:赋能、风险与应对[J].领导科学论坛,2023(04):17-22.

[2]曾润喜,张吴越.智能传播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维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42-149.

[3]涂洪樱子.中国气象局政务新媒体的短视频实践经验[J].传媒,2023(10):51-53.

[4]徐伟.新时代政务新媒体受众参与机制研究:基于“平安商丘”政务微博的实证分析[J].传播与版权,2020(11):82-85.

[作者简介]马军涛(1985—),男,河南周口人,郑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
政务新媒体传播泛娱乐化倾向及应对策略分析
政务微信语体特征探析
“政务新媒体+”全功能应用拓展路径探析
新泰『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研究
浅谈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触点与发展方向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互联网+ 政务”: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
政务新媒体语言及发布策略探究
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