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2023-10-08 01:15刘娇梁绪树仰成旺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卓越计划

刘娇 梁绪树 仰成旺

[摘要]目前,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受现实条件制约,我国部分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仍有待推进,因此探索当前形势下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以党建为引领,在梳理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为例,从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化非集群化科技期刊改革,促进期刊质量提升,充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个维度,通过构建“党建+《学报》杂志社”虚拟法人、“党建+《学报》理事会”等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办刊过程,为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奠定基础,以探索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特色发展路径,对非集群化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为其他同类科技期刊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党建引领;非集群化科技期刊;卓越计划;期刊分级目录;安全科学领域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展现。随着《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的贯彻落实,截至2020年9月,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为23.0%,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增强[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要从期刊大国向期刊强国迈进,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必须根据实际国情,探寻适合我国科技期刊特色发展的路径。当前,除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外[4],期刊集群化无疑是未来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的风向标。为了进一步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我国已有部分科技期刊建立相对完善的出版体系,推进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和体制改革,走上集群化发展的道路。然而,从发展实践可知,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短期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刊群效应难度较大。这是部分尚未完成期刊集群化或暂无集群化条件的科技期刊,也就是非集群化科技期刊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特色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我国科技期刊在努力探索创建世界一流期刊的道路上谋求转型发展,应将党建引领落实到办刊过程中,如彭熙等在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从五个维度分析党支部引领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发展的实践路径,对期刊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当前,我国部分科技期刊探索集群化建设的模式和集群化平台搭建的路径,尝试从整体上推动期刊集群化发展,也就是依托出版社或出版传媒集团以及网络平台打造期刊集群化。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刘俊等分析了高校出版社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的优势,提出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的建议[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传媒集团张彤等提出通过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打造以行业服务、学科发展为定位的航空期刊集群[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朱拴成将煤炭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成立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成立新媒体事业部,以打造期刊集群化[8]。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出版单位利用原有刊群优势实现集群化,鲜有将党建与刊建结合,探讨单刊逐步实现集群化发展的研究。

鉴于此,文章在梳理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例,立足于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从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化非集群化科技期刊改革、促进期刊质量提升、充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个维度,通过构建“党建+《学报》杂志社”虚拟法人、“党建+《学报》理事会”等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办刊过程,探索党建引领下安全科学领域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特色发展路径,以期对我国其他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镜鉴。

一、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现状

期刊集群化指多个办刊模式相近、专业领域相同的期刊,通过整合实现集群化、规模化、集团化,统一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依靠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期刊群[4]。期刊集群化能够将每种期刊的优势放大,促使各期刊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借力发展。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首次设置集群化试点,明确提出试点探索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实现高水平刊群的集聚发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科技期刊实现尖兵突破[5-7],领跑集群建设,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黄崇亚等指出,虽然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众多,但是受体制和机制等影响,在实践中部分科技期刊仍存在兼并重组难、创办新刊难、资源流动难等问题,科技期刊集群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且非集群化科技期刊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不利于非集群化科技期刊走向集群化发展,也是目前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困境[4]。笔者结合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分析也有以下发现。一是我国安全科学领域部分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较低,整体办刊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2021年,笔者在落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全球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项目”[9]时,统计到候选的国内外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的数量分别有40和52种[8],国外的52种科技期刊均被SCI数据库收录;国内有3种科技期刊被SCI/EI数据库收录,3种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13种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15种科技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二是安全科学领域部分科技期刊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内容同质化严重,互补性较差,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期刊兼并或重组难度大。例如,笔者在上述项目统计分析国内安全科学领域入选的20种高质量科技期刊时发现,7种期刊为高校办刊,5种期刊为学(协)会办刊,8种期刊为研究院或其他机构办刊,办刊资源相对分散。三是安全科学属于交叉科学,安全科学领域部分科技期刊的学科优势和管理优势不突出,產学研一体化程度不高。四是安全科学领域部分科技期刊的编辑学术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培养学术型高水平期刊人才。

二、党建引领促进非集群化科技期刊建设

协会作为《学报》的主办单位,自成立党委以来,就将党建工作作为期刊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协会党委的领导下,《学报》成为我国安全科学领域的领头科技期刊、协会的重要期刊之一,“以党建带动会建,以党建带动刊建”,号召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员工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科技期刊的初心使命,坚定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担负起发展我国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的使命和责任。2023年是《学报》创刊的32周年,也是党建引领下的32周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学报》始终把握政治高度,挖掘理论深度,拓展内容广度,促进文化繁荣,以安全科学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安全科学事业发展为己任,找准期刊的定位与角色,办出了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发挥了行业核心科技期刊的引领作用,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全球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等级排名第一的期刊、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在业界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公信力。为了实现安全科学领域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学报》开展了诸多探索和尝试,从四个维度加强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

党的领导是促进期刊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方向关乎《学报》的未来发展道路,关乎《学报》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关乎《学报》能否办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因此,为了提高思想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学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真真正正地把党建作为刊建之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首先,《学报》以协会党委为领导核心,依靠党组织这一“红色引擎”,坚持讲政治、坚定跟党走、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坚守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开展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特别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其次,《学报》党小组在组织上和感情上发挥引领作用,将党员和群众团结起来,通过学习强国等App及共产党员等微信公众号开展理论学习,随时掌握人才队伍思想动态,扩大党建引领覆盖面、活跃沟通方式、完善组织服务制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最后,《学报》在党建引领下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守正创新、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政治生态。可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对《学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挥党建指导功能,深化非集群化科技期刊改革

第一,构建“党建+《学报》杂志社”虚拟法人机制,为期刊集群化建设做准备。为了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功能,进一步加强安全科学领域技术与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学报》平台优势,更好地推动安全科学事业健康发展,2020年初,协会党委经研究决定,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学报》内部通过虚拟法人运作的改革方式成立《学报》杂志社,并设有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编辑等职务,深入践行“一岗双责制”,由社长同时兼任党支部书记,副总编辑兼任党支部委员,使管理层逐步实现党员全覆盖,落实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在办刊方针、年度重大选题或其他重要决策上,《学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为我国安全科学事业贡献科研力量的原则,通过党支部委员会进行民主表决,对投票超过半数的建议予以采纳。此外,为了更好地加强《学报》杂志社建设,根据协会党委的意见,《学报》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学报》杂志社规章制度,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创新、鼓励“纠错”,确保决策科学与执行高效。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显示,《学报》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再创新高,近年来年投稿量稳定在2500—2900篇。《学报》下一步将在纸质期刊出版的基础上对富余的优质稿源进行“内部消化”,通过创办中文子刊或英文刊,逐步吸纳安全科学领域其他科技期刊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真正地打造好《学报》杂志社,提升办刊效益,为期刊集群化建设做准备。

第二,构建“党建+《学报》理事会”机制,为期刊集群化发展助力。安全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成熟学科相比还存在发展差距,《学报》与高校学术期刊相比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学术氛围,且投稿群体相对泛而散,缺少一定的学术聚合力。这是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的客观现状。因此,2017年,协会成立了党建会建专家组,并将专家组打造成为协会党建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10]。由此,党委是领导决策层,党支部是组织协调层,专家组是参谋支撑层,形成“三位一体”的体制格局[5]。在协会党委的领导下,《学报》杂志社还召集安全科学领域的领头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组成的《学报》理事会,目前数量超过40家。《学报》理事会旨在指导、监督《学报》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对《学报》发展建设、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审查《学报》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协助组织国内外优秀稿件等,并担负共同探讨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发展之路的职责。《学报》理事会的成立为《学报》杂志社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集群化提供助力。此外,《学报》理事会建设过程汇聚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等安全科学领域的专家智慧团队,这对《学报》杂志社建设安全期刊与智媒体工作委员会平台起到助推作用,使《学报》杂志社的传播力和服务力不断提高,真正为期刊集群化发展助力。

第三,构建“编委作者读者群”机制,为期刊集群化积蓄力量。一直以来,《学报》秉持党建带动刊建的原则,坚守质量为本、内容为王的办刊宗旨,持续充实《学报》编委力量,诚邀近年来在安全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绩及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加入《学报》青年编委会并担任审稿专家,鼓励他们积极策划专刊专题,为《学报》杂志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同时,为了鼓励青年学者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学报》彰显科技期刊的社会属性,创造有利于青年学者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环境和条件,成立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助力《学报》杂志社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学报》还团结一大批政治素养高、思想敏锐、热衷学术、责任心强的编委和作者,鼓励他们成为《学报》的谏言者,并汇集一大批勤于思考、樂于奉献、愿意宣传和支持《学报》的忠实读者[11],形成《学报》的集体智慧,为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支持,提升学术影响力。

(三)达成党建和业务高度融合,促进期刊质量

提升

《学报》党建的主要任务是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思想觉悟,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将党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

第一,强党建、促发展,发挥党建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报》自觉地推进党的建设,树立大局意识,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建理论宣传,密切关注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紧密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策划选题,约请专家学者撰写专题,确保专题的政治性和时效性。例如:2021年,《学报》针对河南郑州市因持续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积水等灾害,组稿出版了《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专刊;2022年1月,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扎实推进燃气、危化品安全集中治理,《学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燃气安全”主题征稿等;为了响应国家“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号召,发展我国安全科学事业,《学报》策划了《应急科学与工程》专刊。总之,近年来,《学报》的发文量、下载量、篇均被引率、H指数等期刊评价指标有较大提升。

第二,提品质、树标杆,走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之路。抓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把《学报》杂志社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好。《学报》作为安全科学领域的领头科技期刊,要严把“入口关”和“质量关”,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将党建融入实际工作,努力实现编校零差错;深入开展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和印制质量四个专项整治行动;规范设置审稿进度,常态化管控出刊流程,净化办刊政治环境;加强对期刊的监管,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做好期刊年检工作。《学报》是党建引领下的科技成果,大到品牌栏目,小到版式设计等,都体现了紧跟时代前沿、促进品牌提升的办刊理念,形成了集权威性、前沿性、指导性于一体的鲜明办刊特色。《学报》对国家重大科技学术创新开辟绿色通道,从投稿到审稿、编辑加工,再到校对、网络首发、见刊,实现一条龙服务,争取论文优先发表权,还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办公区域设有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和义务等宣传栏,设立优秀黨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榜,张贴党风廉政建设、弘扬清风正气的标语,时刻警醒和规范每一位党员和群众,使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将出版事业与党建目标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相契合、有机结合,提升期刊品质,助力期刊走向国际化,实现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目标。

(四)实现党建的先锋效应,充分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

第一,充分发挥党建的先锋效应,建立导向明确、阶梯式发展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优秀的人才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根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由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自协会成立党委以来,《学报》党小组每周五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型、学习型特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及专题讨论等方式,使党的精神入脑入心。例如:《学报》开展由协会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组成的“四级联动”讲党课活动,夯实了编辑的思想政治基础;成立业余党校,组织各类专题讲座,为《学报》全体员工提供学习党的最新政策、了解新闻法律、熟悉公文写作等获取知识的机会;鼓励编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编辑业务培训班和编辑继续教育,以提升编辑队伍的政治意识和素养,提高他们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创新需求的能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编辑出版队伍;开展“学术型编辑培养及期刊走出去”战略系列讲座,为期刊集群化建设夯实基础;成立书香读书会,让编辑可在工作之余随时学习和阅读,让红色血脉流淌在每位期刊人的心间。《学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培训,不仅让编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打造了熟悉出版规律的学习型、阶梯式人才队伍。

第二,以党建为依托,激发人才队伍创造力和归属感。近年来,《学报》实现编辑队伍老中青搭配,使编辑队伍形成年龄上的优势互补,专业和学历结构也更加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形成讲党性、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作风,其中1人还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编辑称号,中高级职称人员近80%,建设和培养了高觉悟、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例如:《学报》开展“提质增效创一流”主题劳动竞赛,打造效能型、服务型、学习型人才队伍,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树立责任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团队意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比服务讲贡献,立足本职创优争先,真抓实干建功立业,将党建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本领。

总之,《学报》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在党建引领下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品行好、业务精、作风硬的编辑队伍[12];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扩大行业影响,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集群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13]。

三、结语

集群化建设符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大势,是做大做强科技期刊的重要策略。文章阐述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现状,探究党建引领促进非集群化科技期刊建设。在国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大背景下,科技期刊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办刊过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业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通过转型发展走向集群化,应结合实际,因刊施策,整合出版和传播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安全科学领域期刊集群化建设。一方面,《学报》通过成立《学报》杂志社和《学报》理事会、搭建编委作者读者群,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从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化非集群化科技期刊改革、促进期刊质量提升、充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个维度探寻未来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学报》在高标准高质量办刊的同时,发挥快、活、广、稳、实等特长,明确转型和发展的关系,有效整合资源,并基于协会“一刊一报两网两号”宣传平台,打造新媒体矩阵和学术宣传平台,进一步创新宣传内容、形式、载体,深化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期刊综合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此外,安全科学领域科技期刊要引导更多高水平原创作品在国内发表,探索适合我国非集群化科技期刊发展的转型之路,并积极依托政府部门政策帮扶、期刊主体单位群策群力、学术界成果支撑和智慧贡献,实现三者协同有机发展,从而逐步聚合相关领域科技期刊,最终实现以刊带群、以群育刊、刊群联动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等.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科协发学字〔2019〕38号2019年7月24日)[EB/OL].(2021-04-02)[2023-07-25].http://www.cast.org.cn/xs/zcfg/YWHD/art/2021/art_3c24b26982554efbac53f672322388c0.html.

[2]我国科技论文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EB/OL].(2021-01-05)[2023-07-25].http://www.cast.org.cn/xw/MTBD/art/2021/art_eb63d2d2448044578f35f54854fdc6ff.html.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7-25].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7478440677105407928&item_id=17478440677105407928.

[4]黃崇亚,陈佳.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探讨[J].编辑学报,2019(04):361-365.

[5]彭熙,牟怡,彭晓娟,等.新时代党支部引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21(09):129-133.

[6]刘俊,张昕,颜帅.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研究:以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为例[J].编辑学报,2016(06):561-565.

[7]张彤,蔡斐,周宇.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路径探析:以航空航天科技期刊为例[J].编辑学报,2019(03):242-245.

[8]朱拴成.科技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融合出版探索实践:以中国煤炭期刊网为例[J].编辑学报,2019(02):209-211.

[9]刘娇,李杰,钱金鑫,等.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评价与分级目录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09):10-12,16.

[10]顾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以党建带会建的发展之道[N].人民政协报,2022-07-05.

[11]李杰,刘娇,梁绪树,等.《中国安全科学学报》30年的整体画像[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03):9-17.

[12]刘冰.面向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况与突破[J].中国出版,2021(06):15-19.

[13]董少华,王贵林,张学梅,等.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以《中国科学》杂志社19种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7):747-751.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项目(项目编号:2019KJQK003-C147)。

[作者简介]刘娇(1987—),女,山西晋中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梁绪树(1966—),男,湖北宜昌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副主编;仰成旺(1970—),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市场总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对外合作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卓越计划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卓越计划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卓越计划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