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创新应用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2023-10-08 01:15毕秋敏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

[摘要]数据新闻是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一种新型新闻形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媒时代已到来。现阶段,数据新闻呈现移动化与社交化、视频化与可听化、应用化与定制化的创新应用特点。未来,数据新闻将呈现多元生产主体、多样应用场景,跨媒体叙事与跨屏传播,智能化生产、推送与接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新闻;智能媒体;移动化;视频化;应用化

新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社会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成为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也不断凸显。数据新闻的技术迭代与形式创新,重塑了智媒化新闻报道的实践空间。表现丰富、形态多元的数据新闻,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一、移动化与社交化:移动场景的新闻获取与传播

英国BBC数据新闻部门负责人早在2018年就指出,BBC数据新闻的标准是移动化和社交化(Mobile and Social)[1]。平台渠道、技术手段、媒介实践的融合造就移动端数据新闻的多种形态。

(一)微信公众号:融合形态的社交传播

2018年8月,微信成为中国第一款日活用户超过10亿的App。微信对中国数据新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重要的移动端社交传播市场。成熟的媒体数据新闻项目纷纷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账号,如“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网易数读”“澎湃美数课”等。同时,在高校数据新闻课程教学及实践需求的推动下,一批高校新闻院系账号也在微信公众平台稳定产出高质量数据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RUC新闻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可与专业媒体相媲美的数据新闻媒体,探索出一条在学界推动数据新闻实践的路径。

微信公众号除基本的图文组合式报道形式外,还兼具短视频、动画、H5等形态,让新闻变得更加可感。微信公众号“经济日报”于2019年9月制作了“数说70年”系列短视频数据新闻作品。该系列作品分别从中国的消费、饮食、生态、外贸、大国工程、数字经济六个方面,以纵深感的视角、话题性的内容、数据的对比和变化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展的辉煌成果。

(二)移动交互H5:强交互的裂变式传播

移动交互H5不仅可以将图文、音频、视频甚至AR、VR技术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可读性,还能依托开放性、互动性的社交平台,让作品在一次次转发中实现裂变式传播。数据新闻H5作品在新闻客户端中可直接被用户打开,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里则一般以正文二维码图片或“阅读原文”链接的形式出现。“澎湃美数课”通过收集1896年至2016年的104个奥运项目的纪录变化,绘制奥运人类突破曲线,推出数据新闻H5作品《东京奥运会前,我们让所有奥运冠军一起PK了一把》。该作品不仅通过3D动画等形式模拟了历届奥运冠军同场竞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其可查询设计更是增强了用户阅读体验。

目前,常见的数据新闻H5作品主要有场景模拟、问答测试、闯关游戏等类型。“澎湃美数课”推出的《测一测你是哪种减碳星人》就是一款模拟家庭场景的小游戏,用户只需要点击模拟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物品,就能了解自身行为产生的碳足迹及其影响。H5并非适用于所有数据新闻,其更适合那些需要用户通过操作和交互来了解内容的选题。而对数据新闻生产者来说,策划制作H5数据新闻也比创作普通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复杂得多,需要应用更多素材,以及一定的准备时间。“澎湃美数课”在2020—2021年虽然仅推出数十个数据新闻H5作品,但已是国内产出数据新闻H5作品最多的机构之一。

(三)应用程序(App):高效的垂直化传播

App该应用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视等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2017年法国大选前夕,WeDoData公司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ExtraPol,将AR技术和数据结合起来报道大选新闻。用户打开该应用程序,扫描候选人的竞选海报,就可看到实时的可视化竞选数据信息,包括候选人的从政年数、历次选举成败情况等大约25个话题。2017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利用采访大量Uber司机所得数据设计的新闻游戏The Uber Game也是以数据新闻应用的形式上线。在该游戏中,用户通过角色扮演,体验Uber司机一周内面对的种种困难。《金融时报》同时发布网络专题文章Uber:The uncomfortable view from the driving seat。游戏应用成为传播公共议题的媒介,丰富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空间。

数据新闻App是对网站传播的垂直化与移动化改造,其虽然简化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路径,但是开发维护成本较高,目前国内还较少以独立应用形式存在的数据新闻App。

二、视频化与可听化:丰富立体的新闻感知

随着5G、AI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频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密集的短视频数据新闻迅速崛起并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2021年3月,CGTN发布的视频作品《从千米高空看武汉经济复苏,这份光明,人人都有贡献力量!》将热力图、春耕图、夜光图和影像图等多种类的卫星数据与饿了么App大数据等相结合,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受到新冠疫情沖击的武汉在解封前后艰难的复苏之路。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新闻点,是“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的集中体现。借助视听语言,数据新闻画面生动鲜活,能让用户注意力高度集中。视听结合强化身体在场,具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能引发用户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近年来数据可听化进一步增强了融合新闻声音叙事的想象力。数据可听化指“通过声音再现数据,将数据关系转换为一种声音关系或声音景观”[2],即用声音来讲数据故事。目前,数据可听化在新闻报道中多采用参数映射方式(parameter mapping),即“根据给定的参数,比如音长短、音高和振幅,通过叠加数据驱动的声音事件,生成参数映射发音”[3],创设一种全新的新闻感知方式和事实呈现方式。

国内数据可听化新闻较少单独呈现,多与可视化新闻结合,从而发挥更为强大的叙事力量,使用户对数据新闻形成立体化的认识。2019年10月1日,《中国日报》推出短视频作品《最燃C大调,大阅兵后再看这组外媒数据,忍不住又红了眼眶!》。该短视频作品统计分析了10万余篇《纽约时报》70年间有关中国经济的报道以及世界银行历年的各国(经济体)GDP排名变化。同时,《中国日报》根据数据分析前半段波形图的变化专门创作了该视频背景音乐。该视频在《中国日报》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后,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点燃了网友的爱国热情。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短视频作品《听!麦收数据“演奏”的〈丰收曲〉》。该短视频作品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谱成一曲“数据丰收曲”,用创新的音乐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数据可听化新闻通过音符赋予了数字情感和温度,增强了用户对新闻内容的感受力。

三、应用化与定制化:作为互联网产品的数据新闻

在信息变为知识时,用户对内容的使用也发生变化,由“看新闻”转向“用新闻”[4]。数据新闻不仅是共享与传播信息知识的作品,还成为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互联网产品,而这一转变赋予数据新闻被公众长期使用的可能。在英国非营利性组织TBIJ制作的开放数据新闻作品Sold from under You中,用户可通过输入所在地区代号,获取当地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出动态评估[5]。财新网推出的数据新闻作品《通向留学Offer的54条路》清楚直观地展示了从高中择校开始的留学历程,还计算了每一個阶段的规划选择所需要的费用。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也是数据新闻的主要应用功能。在财新网推出的数据新闻作品《中国的博物馆300000∶1》中,用户点击放大镜页面即可获取自身三公里范围内的博物馆,当用户阅读相关博物馆的主题作品后可能会对该博物馆产生兴趣,并实际参观。数据新闻应用的背后实际上是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支撑。2017年在数据开放运动背景下,美国非营利新闻组织Propublica推出数据库创新应用“Trump Town”。其包含特朗普政府内阁官员、白宫工作人员等2475名政府职员人事及财务信息,满足公众对政府公共信息的“知情”与“再利用”。该应用的主页面还标注了联系邮箱和电话,鼓励用户补充数据库中的信息[6]。在国内,上观数据新闻中心总结实践经验,认为数据库对采编报道有良好的反哺作用。当前,上观数据新闻中心已在建设自己的智库型数据库[7]。在智媒时代,媒体能否构建满足新闻采编需求的智能数据库,将直接影响内容生产。

定制化数据新闻是以专业模型或程序框架为基础,用户通过自主选择得到相对个性化的结果。“澎湃美数课”推出的数据新闻H5作品《爆款新春歌曲调配指南》从用户广为熟悉的《恭喜恭喜》一曲开始,向用户讲解新春歌曲的编创。该H5作品还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由用户选择喜爱的旋律,设定播放速度,最终制作出喜爱的新春歌曲,并触发用户二次传播。通过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数据新闻最终输出的内容不是单线引导下的唯一结果,而是多线程数据并发关系下个性化立体式的呈现。

四、数据新闻创新应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数据新闻产品已从以投放媒体网站为主,转变为重视社交媒体平台,如“澎湃美数课”开通了微博、微信、抖音账号。但相较其他类型新闻而言,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在微博平台上其转发、点赞和评论量处于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水平;微信公众号文章整体阅读数据也不乐观,像“数说70年”系列短视频这样阅读量超过10万的作品较少。在抖音平台上,笔者观察到“抖音正能量”账号发布的“数说中国”系列的四个短视频是少数平均点赞量接近30万的数据新闻视频。截至2022年10月26日,“澎湃美数课”在抖音平台发布的150个视频中,点赞量最高为1100,近一半视频的点赞量为个位数。简言之,在社交媒体成为主要新闻渠道、用户信息接受习惯发生改变的背景下,部分数据新闻作品存在“在社交平台传播乏力”的问题[8]。一方面,基于数据分析的新闻报道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素养,其阅读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当前数据新闻的生产与移动端不适配,需要媒体在契合社交平台的媒介属性方面进一步探索。首先,Web2.0时代的社交传播要求数据新闻具有驱动用户“分享”的选题及吸引用户“参与”的交互设计。其次,兴起于大屏时代的复杂数据可视化不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方寸之屏,数据新闻要在技术性与易用性之间达成平衡。最后,数据新闻的不同作品形态要能在移动端流畅转换。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数据新闻已到技术蜕变的关键时点,面临形与质的变革。第一,移动传播和信息科技带来的“全员”“全时”媒体现象,必然催生多元主体的非媒体、非官方的数据新闻生产,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内容生态和数据科学应用场景[9]。第二,受融合新闻理念影响,数据新闻向跨媒体叙事与跨屏传播发展[10]。第三,随着智媒化新闻采集在数据新闻中广泛应用,基于智能技术与平台的信息推送与接收也将成为数据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方诚.中英媒体数据新闻发展路径对比研究[J].中国报业,2020(01):94-97

[2]刘涛,朱思敏.融合新闻的声音“景观”及其叙事语言[J].新闻与写作,2020(12):76-82.

[3]方惠.数据可听化:声音在数据新闻中的创新实践[J].新闻记者,2020(11):68-74.

[4]张超,钟新.新闻业的数据新闻转向:语境、类型与理念[J].编辑之友,2016(01):76-83.

[5]郭嘉良,倪万.转向与重塑:数据驱动语境下数据新闻的叙事机制研究[J].东岳论丛,2021(10):110-120.

[6]刘通.中外数据新闻产品的对比研究:以“Trump town”和“博物馆里的国家宝藏”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24):21-22,25.

[7]尤莼洁.从可视化呈现到智库型数据库建设:上观数据新闻中心的实践探索[J].新闻战线,2021(12):68-70.

[8]唐铮,丁振球.数据新闻的社交化传播之困:基于两个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定量研究[J].新闻记者,2020(11):59-67.

[9]吴炜华,程素琴.智媒时代的数据迷惘与新闻寻路:以重大突发事件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J].中国编辑,2020(12):35-39.

[10]毕秋敏,陈帆,曾志勇.从媒体融合奖看中国新闻生产的变与不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08-115.

[基金项目]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2022年)项目“《数据新闻学》教学案例库”成果。

[作者简介]毕秋敏(1981—),女,云南弥勒人,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
国内外数据新闻比较与启示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数据新闻的品格特征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我国主流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国内网络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