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琪?
摘 要:自新浪2009年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的IOS新闻客户端开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已基本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情况,总结、分析其发展特征,从中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数据新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21-02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12月,约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而在2014年,手机就以20.5%优势超越传统PC成为国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彭兰(2009)指出,手机是“碎片化”传播的媒体,是在人们无法解除其他媒体的“碎片时间”内的一个补充性媒体。快节奏的时代使受众媒介的接触习惯产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新闻资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而手机新闻客户端以其随时随地的阅读方式,能及时地、全方位地为手机用户提供持续的新闻资讯,且内容涵盖包括国内外的军事、社会、财经、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促进了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对空闲时间的利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的媒体。
二、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研究现状
1.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
“手机早晚报”是广大手机用户最早接触的移动互联网新闻产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客户端逐渐取代了以彩信形式发送消息的“早晚报”。新浪于2009年1月推出的第一个版本的IOS新闻客户端,是国内新闻移动客户端市场起步的标志。2013年,各大手机新闻客户端基本上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匡文波指出,这一阶段同质化竞争、用户粘性不足、“赔钱赚吆喝”的处境是大家共同的尴尬。至2014年,各大新闻客户端“抢用户”的战略政策已基本结束,因为伴随着各个新闻客户端差异化的出现,手机用户也已经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使用阅读习惯,基本不会出现用户“叛变”的情况。至2015年,新闻客户端的行业格局已基本稳定,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发展模型,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四大新闻客户端构成了新闻客户端市场的第一阵营。这一年,新闻客户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原创新闻客户端的异军突起。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2015年为手机新闻客户端爆发年,这一年内共有8个原创新闻客户端上线,如“并读新闻”“无界新闻”等。据艾瑞咨询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达77.8%,与2014年的71.0%相比有明显提升。这表明,新闻客户端已是目前我国指上一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闻客户端内容生产
新媒体环境下,内容一直都是媒体获得用户、满足用户、服务用户的抓手和法宝。陈力丹(2014)表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媒体和用户的关系上。用户才是媒体最重要的资源,依靠用户生成内容,把用户的信息作为巨大的财富资源,最终不是通过传统广告,而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产生的粘性获利。”从2013年6月,网易新闻客户端推出订阅平台,标志着各大新闻客户端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而当前新媒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偏好及行为特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
另外,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数据新闻的出现。数据新闻是指在新闻实践中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过滤来创作新闻的方式,又称数据驱动新闻。聂磊(2014)指出,“大数据技术和理念为受众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撑,优质应需的内容成为确保传播,效果的核心与前提,如何在快速移动的碎片化环境中动态、实时地感知、发现、跟随、响应受众并与之对话,成为提升传播效率的关键。”网络与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不仅保证了新闻生产消息来源的多元化,还使基于此产生的数据新闻以可视化的特点使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具张力,而趋势预测新闻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丰富了新闻报道的类型。这些都是新闻编辑发展的重要革新,通过这些多媒体表现形态,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原本晦涩难懂的新闻事实和新闻数据。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新闻客户端的观察分析为基础,选取了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澎湃新闻、ZAKER等五个新闻客户端,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归纳这些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功能及主要特色(如下表所示),并以此为基础,从用户角度着手,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内容编排等方面提供改进思路,从中展望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发展趋势。
1.新闻客户端功能特征分析
第一,UI设计。用户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其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个性的UI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同时还能吸引用户去深度发掘。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这三款新闻客户端的UI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即栏目设置于顶部或底部,上方是图片新闻,中下方是一般新闻。相较而言,澎湃和ZAKER的客户端页面则要更具特色。澎湃界面顶部设置了七个栏目,不过都是需要滑动可见,整体来说简洁大方。另外,在订阅栏里,澎湃给每个小类起了产品名字,如食品新闻叫知食分子,环保新闻叫绿政公署,每个栏目都由美工设计了流行的扁平化风格的图标,风趣简洁的设计显然会增加用户的好感度。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是ZAKER最大的特点,采用杂志式排版,界面首页上方是图片新闻,下方为订阅频道,用户可直接根据自己订阅的频道阅读。
第二,个性化服务。在内容设置上,除了必要的资讯信息,各家新闻客户端在实现个性化发展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首先,定位设置。初次打开一款新闻客户端,页面显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允许定位”。各大新闻客户端根据用户定位,可及时为用户推送所在地的相关资讯;其次,强调互动性。不管是哪款客户端,用户都可以在新闻下面进行评论,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同时还可关注自己喜欢的用户。如网易新闻的跟帖互动,ZAKER社区中的好友圈。而腾讯和网易开设的直播栏目,更是全民互动的表现;最后,数据新闻。在澎湃的订阅里,有一个名叫美数课的小类目,主要推送图片加数据形式的新闻,是典型的“优质内容+优秀算法”的数据新闻。而以“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为标签的今日头条,本身就是典型的数据新闻。该平台在读者翻阅文章时,就已记录了每个人的阅读偏好,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在读者下次打开客户端时,及时为其推送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优质内容+优秀算法”的结合,不仅使新闻更加形象可观,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另外,很多客户端还会设置一些更加人性化的功能,比如澎湃的推送设置,是允许选择关闭的;ZAKER的跨平台订阅,解决了用户在面临众多新闻客户端时的选择困难症。
2.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根据“适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立场出发阐释人们使用和选择媒体以及获得需求满足的动态过程,可知用户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的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动机多样化。用户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首先是为了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手机新闻客户端诞生的目的。其次是出于人际交流的需要。手机新闻客户端开通评论、跟帖等互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找到志趣相投的网友的机会。二是对媒介的依赖性。传播学者施拉姆曾提出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即人在选择时,往往会选择费力程度最低的方式。手机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使其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另外,培养理论强调大众媒体在受众使用过程中会对受众的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当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某种形式的信息他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因此,伴随着用户对某一新闻客户端界面设置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观点认同度不断加强,也意味着他们对这一新闻客户端的依赖度在不断增强。
3.研究结果
结合用户行为特征及当前新闻客户端的特征,可以发现,每一个客户端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都以“用户”为中心建设自己独有的特色,不管是界面设置,还是内容处理,都力图打造更加舒适、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但是由于内容分类规则的标准化,新闻客户端的个性化订阅功能仅仅是获取用户兴趣偏好的方式方法之一,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订阅。另外,在个性化内容整合方面,关于年龄的设置是一个很大的空缺。在CNKI中,以新闻客户端和年龄为字段进行检索,可发现关于年龄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不同年龄层的用户习惯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目前关于用户的行为习惯研究是基于中青年用户群体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可能并不符合年长或年幼的阅读习惯,因此在今后的个性化设置中,可以将年龄作为参考因素。此外,可将弹幕文化引入客户端的视频直播中。这样不仅增强了用户间的互动性,同时也加强了趣味性。
四、结 语
手机新闻客户端因其媒体性、交互性、便携性等特性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究其实质,是在以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当这种方式普及之后,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是在结合网络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如何更加精准地分析用户行为,构建优质内容,这也是当前各大新闻客户端留住用户的关键所在。因此各大客户端在争夺用户市场时,不仅仅是从用户的阅读习惯中去分析用户的选择偏好,还应分析用户长期的行为数据积累,分析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实现新闻资讯的精准投送。
参考文献:
[1] 彭兰.有关手机媒体发展的深度剖析[J].中国记者.2009(4).
[2] 匡文波.2013手机媒体发展回顾[J].传媒,2014(1).
[3] 万芊.基于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新闻客户端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 郭静.2014年新闻客户端大盘点[EB/OL].http://guojing.baijia. baidu.com/article/41636.
[5] 陈力丹,史一棋.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J].新闻界,2014(24).
[6]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7] 聂磊.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受众分析与传播策略[J].新闻大学,2014(2).
[8] 郭小平.论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变革[J].现代传播,2014(11).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