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PEST分析

2023-10-08 08:30肖雨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馆校教育资源双减

肖雨露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1 背景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1]。公共图书馆是积极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小学生是其重要的服务群体。“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共建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PEST分析模型是一种具有战略发展规划的科学模型,通过对研究主题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研判发展趋势的参考依据[2]。笔者利用PEST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外部应用环境,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发展战略。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共建的PEST分析

2.1 政治因素分析

2.1.1 “双减”政策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校外教育服务的职责。“双减”政策着力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与课外培训压力,为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少儿阅览区域,根据少儿的特点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为中小学校提供校外教育支持[4]。

2.1.2 “双减”政策促使馆校合作开展阅读服务。“双减”政策通过强制减少作业量,保障中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并鼓励他们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文艺活动。因此,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抓住机遇,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外教育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与中小学校合作,拓展服务职能,共同开展课外阅读服务,为中小学校和学生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持。

2.2 经济因素分析

2.2.1 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结构难以支持其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机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虽然相对稳定,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经济层面的影响。“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结构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之处:一是预算总额不足。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家,其中,少儿图书馆由2020年的147家减少至143家。在预算方面,以深圳图书馆2022年的预算统计为例,其2022年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均为20,885万元,比2021年减少了755万元,支出项目集中于资源建设,活动支出项目较少。二是馆校共建预算未能随“双减”政策的实施进行调整。一直以来,馆校共建的经费来源都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难以调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共建积极性,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几乎无法开展馆校共建工作。

2.2.2 “双减”政策改变了家庭教育消费结构。公共图书馆等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可提高其经费利用效率。《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是我国教育总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实施前,我国家庭的教育消费主要为教辅资料支出及校外培训支出。2017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平均为12.9%,平均支出为每生每年8,375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校外支出占比较高[5]。馆校合作可推动国家加大对教育财政的投入力度,缩小家庭教育支出差距,具有正向分配效应。同时,馆校合作还可在教材支出、兴趣活动、数字资源等方面减少家庭教育支出项目,使家庭教育支出从以学科类校外补习为主转变为以兴趣活动为主,减轻家庭教育消费压力。

2.3 社会因素分析

2.3.1 “双减”政策改变了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与定位。在公众心目中,公共图书馆一直仅作为阅览、借还书籍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多,为提升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只有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才能被公众熟知。“双减”政策的实施使社会公众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图书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2.3.2 乡村等基础教育设施较薄弱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财政支持下的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资源再分配的模式与手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即是其教育公平的体现,这在基础教育设施较薄弱的偏远地区尤为明显。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促进乡村等基础教育设施较薄弱地区的教育公平。

2.4 技术因素分析

2.4.1 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优势显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在线上资源库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积极开展针对阅读资源、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满足“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2.4.2 公共图书馆缺乏相关资源共享机制。“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征集、开发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及优质校园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促进教育公平[6]。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相关资源共享机制,在技术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无法将馆藏资源与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利于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馆校共建策略

3.1 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加大宣传力度

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职能定位,拓宽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引导社会公众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2 优化预算结构,吸引投资主体

公共图书馆应在争取专项经费支持的同时,根据中小学生的教育需求调整、优化预算结构,使经费投入更具有针对性。“双减”政策背景下,大量的教培机构相继转型寻找出路,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吸引投资主体为其提供教育经费支持,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服务,有效赋能义务教育。

3.3 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

公共图书馆应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与中小学合作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安排专业馆员协助中小学开展课程设计工作,或直接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为学校提供人才支持;在馆内开设编程、艺术、科学、历史、文化、体育等拓展课程,有效补充学校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4 推动分馆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数据库等资源,馆员拥有丰富的阅读推广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场所相对固定,导致中小学生在非假期时间难以完整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造成教育资源闲置与浪费等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在中小学校、社区等中小学生聚集场所内建设分馆,并与总馆共享馆藏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促进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例如,四川省图书馆于2016年开始实施“川图·微图书馆”项目,统筹社会力量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截至2022年,累计在42所山区学校授牌建立川图·微图书馆,共赠送图书5万多册,荣获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品牌奖[7]。

猜你喜欢
馆校教育资源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