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线上服务研究*
——以广州图书馆纪录片中心为例

2023-10-08 08:30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纪录片中心特色

李 玉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0)

1 背景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特色阅读空间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特色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开展交流、展览、培训等活动[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如何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线上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线上服务离不开信息技术与传播媒介的支持,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传输信息的传播形态[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对全媒体内涵进行了深刻诠释[3]。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全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把特色阅读空间与互联网环境融合起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转型发展。

2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开展线上服务的价值

2.1 满足民众的需求

《广州图书馆2020年度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广州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1.2亿篇(册)次,同比增长18.7%;微信公众号访问量2,235.4万人次,同比增长97.5%;举办线上活动1,445场,参与人次1,051.4万人,同比增长427.8%[4]。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积极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开展阅读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公共图书馆应用融媒体推动阅读推广开展的指导纲要[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6]。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利用全媒体,创新线上服务模式,满足民众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2.2 推动线上服务的开展

特色阅读空间服务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专业性强、读者参与度高等特性。公共图书馆可将全媒体的优势与这些特性结合起来,推动线上服务的高效开展。首先,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形式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线上服务提供了载体和工具。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将特色阅读空间线下举办的展览、讲座、放映等活动迁移至线上。其次,“万物皆可为媒介”的发展趋势及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线上服务提供了思路。公共图书馆可发挥特色阅读空间的专业优势,将特色阅读空间打造成专业的媒介平台,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为他们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3 广州图书馆纪录片中心全媒体线上服务实践

3.1 广州图书馆纪录片中心简介

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以下简称“纪录片中心”)于2018年12月正式开放,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是我国首家纪录片收藏、研究、展示、服务的公共文化平台。纪录片中心的建立开创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纪录片公共文化服务的先河,构建了基于纪录片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在纪录片收藏、传播领域做了大量探索性和示范性工作[7]。纪录片中心策划并举办纪录片放映、纪实影像展览、纪录片创作培训、纪录片学术研讨等活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8]。截至2022年12月,纪录片中心共接待读者11.2万人次,开展活动875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纪录片中心积极转变思路,利用全媒体平台,逐步将活动转移到线上,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了围绕纪录片的线上多元文化服务体系,拓宽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益。

3.2 广州图书馆纪录片中心全媒体线上服务创新举措

3.2.1 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新媒体平台凭借其传播速度快、易于访问、用户基数大等特点,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纪录片中心积极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新规划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设置“纪录·新鲜”“纪录·经典”“纪录·推荐”“纪录·对话”等栏目,提供纪录片信息资讯、纪录片资源推荐、纪录片在线展播等服务,努力把微信公众平台从原来的单一活动信息发布平台改造成信息共享、线上服务的综合平台。截至2022年12月,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数量从3,000人迅速增长至1.4万余人,粉丝留存率高达88.2%。二是开通“广图纪录片中心”视频号,利用短视频传播快的特点,将纪录片文化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起来。三是进驻B站、微博、抖音等平台,利用不同平台的特色与优势,打造集纪录片活动宣传、文化传播、资讯共享、读者互动于一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3.2.2 深耕网络直播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空间。《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亿,占网民整体的70.3%[9]。网络直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生动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需求。纪录片中心积极开拓直播业务,利用直播的形式推动特色空间活动从线下向线上延伸。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展览入场人数受限,纪录片中心联合广州《南方都市报》,举办“同心战役——广州全民抗疫影像展”直播观展,打破时空限制,累计吸引11.7万人次参与。纪录片中心结合网络直播的特点,精心策划,通过直播形式将线下举办的纪录片主题展览、纪录片映后交流、纪录片专业研讨等活动陆续转移到线上举办,创新推出了“线上观展”“线上放映”“线上交流”“线上研讨”等类型的直播。纪录片中心还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如光明网、新华网广东站、《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以及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广东音像出版社等单位,通过联合直播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服务效益及影响力。截至2022年12月,纪录片中心已举办大型直播活动34场,累积参与人数达350.6万人次。

3.2.3 依托线上教育平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WE纪录”创作培训营是纪录片中心的一个品牌培训课程,旨在面向大众培养“市民导演”,自2019年开办以来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第一期有400余人次参与培训活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纪录片中心根据培训课程“亲民、包容、开放”的特点及学员在线学习的需求,大胆启用线上教育方式,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线上教育平台,将原来线下举办的培训课程转移到线上举办。纪录片中心还通过加强与优酷纪录片中心、新媒体平台“二更”等机构的合作,邀请《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撰稿人崔宇、《但是还有书籍》导演杨骊珠等知名度较高的媒体人担任导师等方式,突破了线下培训场地、学习时间及地理空间的限制,提升了“WE纪录”创作培训营的知名度。2020年至2022年,纪录片中心成功举办三届“WE纪录”创作培训营,吸引1.6万人次参与线上培训活动,孵化纪录片作品16部/集,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2.4 综合多种媒介平台的特点,促进全媒体的互融互通。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对象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其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服务。纪录片中心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促进不同媒体的互融互通。例如,2022年4月广州图书馆发布了自制的口述纪录片《风正帆悬——口述广图四十年》。纪录片中心结合不同传播媒介和媒体平台的特色,采取了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片花等短视频,利用网络平台“短”“快”等特点,迅速形成传播热度。二是联合多家直播平台同步直播该片,利用网络直播互动性强的特点,以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三是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利用传统媒体专业性强等特点,向电视观众宣传推广纪录片。纪录片中心通过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及媒体平台的方式,扩大了线上服务的覆盖面,有效提升了服务效果。

4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服务模式的优化策略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服务模式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媒介平台互联互通的特性,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社会机构及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合作范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二是进驻特色平台,发挥正向传播功能。近年来,特色平台服务越来越多元化,如:豆瓣电影平台吸引了大量电影爱好者,网易云音乐平台吸引了大量音乐爱好者等。公共图书馆可尝试进驻特色平台,以优质的阅读内容为特色,发挥正向传播功能。三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特色品牌。为了赢得用户的认可,互联网平台越来越注重内容质量及品牌效应。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线上服务的过程中可借鉴互联网平台的营销策略,依托专业馆员的力量,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深加工,将自身打造成优质内容生产中心;以优质内容为基础,策划开展线上特色活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活动品牌。四是转变思维,增强线上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要转变思维,创新线上服务模式,增强线上服务意识,根据媒体平台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线上服务策略,做好在线跟踪反馈,及时解决用户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中心特色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