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兴盛看装帧方式的演变

2023-10-08 08:30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韵书类书兴盛

张 惠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从卷轴装到旋风装再到蝴蝶装与包背装,不同社会文化氛围衍生出不同的装帧方式,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及抄印方式等也是推动书籍装帧方式演变的重要因素。旋风装的出现与唐诗兴盛密不可分,随着唐代近体律诗的兴盛,文人对类书与韵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原本的装帧方式即卷轴装的弊端随之暴露。为了方便检阅书籍,人们对卷轴装进行了改良,旋风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文人的使用需求,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旋风装作为书籍装帧史上的关键一步,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转变的重要过渡形式。

1 唐诗兴盛下卷轴装弊端暴露

1.1 由唐诗兴盛引起的作诗常用书籍变化

唐代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大繁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物质富庶,给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唐代文化璀璨夺目,对内儒释道三教合一,对外兼容并包,营造出一个文化大融合环境。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我国以后,中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已蔚为大观,唐朝僧尼遍布城中,善男信女诵经逐渐普遍化。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科举制度对诗词歌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方面,唐代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点,诗赋的地位在科举考试中愈加重要;另一方面,唐代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拓宽了文人入仕当官的道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各个阶级有才华文人的追求,这大大促进了文学艺术及唐诗的繁荣。统治者对于诗歌的重视和提倡,促使文人努力研习诗歌,带动整个社会文化风气向重视诗歌转变。

唐代诗人和诗歌数量空前增长,如《全唐诗》收录诗歌4.2万多首、诗人2,500多人。唐代诗歌具有两大特点:一为用典,二为用韵。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语,使诗歌辞约义丰,用典发展到唐代逐渐丰富起来,典故入诗的技巧较多,成为唐人作诗时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关于用韵,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道:“自梁以来,声律之学愈为精密,至于唐世,文则渐成四六,诗则别有近体。”[1]唐代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梁“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即律诗。唐代诗人作诗押韵虽然有共通之处,但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使诗歌具有不同的押韵特点,因此韵书成了唐人作诗时的常备书籍。唐人在作诗时需要两种书:一是供诗人查检掌故的类书,二是供诗人分韵赋诗、检查格律的韵书。

1.2 卷轴装的弊端

唐代初期的主要装帧方式为卷轴装,即卷子装。受竹木简及帛书的影响,纸张被发明出来以后,卷轴装仍作为书籍的装帧方式,流行于汉魏和隋唐五代,但这种装帧方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由于佛教的兴盛,人们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发明了经折装,这种由左右连续折叠而成的长方形装帧方式,便于善男信女正襟危坐诵经时翻阅。诗歌的兴盛使卷轴装的弊端逐渐暴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卷轴装仅能单面书写文字,容纳的内容有限。二是卷轴装为了承载更多的内容往往需要一书多卷,且每卷书的长度甚至超过伸展开的双臂,多卷的形制和长的卷轴不便舒展与翻检查阅。胡应麟曾言:“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一纸表里,常兼数番。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细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废辛勤。”[2]人们在阅读卷轴装书籍时需要一点一点摊开,耗时费力,极其不便。“卷轴这种图书形制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其最大的问题便是‘展而阅之,延引颇长’。”[3]无论知识多么渊博的文人墨客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类书与韵书熟记于心,因此,书籍形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人们便在此基础上开始摸索新的装帧方式。

2 旋风装的应运而生

2.1 促进旋风装形成的多种因素

装帧方式的形成势必会受书籍内容的影响。唐代的类书主要包括《初学记》30卷、《北堂书钞》160卷、《白氏六帖》30卷、《群书治要》50卷及《艺文类聚》100卷等。类书汇集众多,为诗人作诗引典提供了帮助。随着唐代诗歌的兴盛及语音的不断演变,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作诗用韵的需求;唐高宗时,长孙讷言为陆氏《切韵》作笺;又经过三十年,王仁昫对陆氏《切韵》进行刊谬补缺;再过三十余年,孙愐撰写《唐韵》,使韵书逐步臻于完善。古代读音不是用字母表示,而是选字作为韵。类书和韵书内容丰富,卷数较多。随着唐代作诗人数的增多,类书与韵书的使用频率增多。为了使书籍承载更多的内容,人们迫切需要改变书籍的装帧方式。

虽然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术,但并没有得到普及,唐代的书籍大多为手抄本,书籍的制作材料仍为纸张。因此,人们在对卷轴装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并没有突破卷轴的外在形式,卷轴装在当时仍是保护与美化书籍的最优装帧方式。人们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受到古印度佛经装帧方式的启发,设计了具有活页特点的旋风装。

2.2 旋风装的装帧特点

旋风装是对单面式卷轴装的改进,虽然仍是卷轴的形式,但舒展开后每页边缘有规律地错开,整齐排列形成鳞状。其装帧方式是取比书页略宽大的长条宣纸作底,第一页靠右整页装裱于底纸上,第二页在右侧空白处紧挨第一页左侧粘贴,逐页错开向左边粘贴,直至粘贴完最后一页。旋风装除第一页为单面书写外,其他页是正反两面写字,收藏时由右向左卷起,外表仍是卷轴装,但打开来翻阅时,除第一页全裱在底纸上不能翻动外,其他页均能翻转,经长期卷舒后,书页像朝一个方向旋转形成的旋风,因此这种装帧方式被称作旋风装。

现存的旋风装古籍仅有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全书共24页,除第一页为单面书写外,其他23页为双面书写。欧阳修曾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4]欧阳修阐述了旋风装的形制,指出了单面式卷轴装的弊端。因查检文字困难,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于是人们将韵书等备检选用的书籍改为多页设计。张邦基曾言:“成都古仙人吴彩鸾,善书小字,尝书《唐韵》鬻之。今蜀中导江迎祥院经藏中《佛本行经》十六卷,乃彩鸾所书,亦异物也。今世间所传《唐韵》犹有,皆旋风叶。字画清劲,人家往往有之。”[5]张邦基指出《唐韵》的装帧页子像旋风,韵书是平常可见的书籍,《唐韵》在当时流传较广。王恽在《玉堂嘉话》中曾言:“吴彩鸾龙鳞楷韵。鳞次相积,皆留纸缝。”[6]因此,旋风装又叫“旋风叶”和“龙鳞装”。钱曾云:“相传彩鸾所书《韵》,散落人间者甚多。余从延陵季氏曾睹其真迹……张邦基《墨庄漫卷》云旋风叶者即此,真旷代之奇宝。”[7]钱曾作为清代的藏书家,曾目睹此本《唐韵》如旋风般的“叶子”。从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经折装是在佛教兴盛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对佛经的阅读需求而产生的,旋风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类书与韵书的阅读需求而产生的,二者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关于旋风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过来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由卷轴装演变而来的说法较合理。

3 旋风装的影响

3.1 旋风装促进唐诗的繁荣发展

首先,活页的设计大幅缩短了卷轴的长度,既不必担心由于卷轴太长而产生的滑落现象,又能够在减少翻页次数的情况下便捷地找到所需内容,这不仅保护了书籍,还降低了重复查找的概率及由于漏查又倒回再找的次数,提高了作诗时选用典故和查找用韵的效率。其次,旋风装除首页外,其他书页均为双面书写,增加了书籍的容量。旋风装作为卷轴装弊端暴露后“变异”式的装帧方式,以其小的体积承载较多的内容,满足了民众便捷翻阅类书与韵书的需求,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为诗人作诗用典与押韵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的蓬勃发展。

3.2 旋风装的突破之处

旋风装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需求问题,还在装帧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即“叶子”的出现。程大昌在《演繁露》中提道:“古书皆卷,至唐始为叶子。”[8]人们开始认识到装帧方式与文献的内容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性,旋风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作诗工具书的使用需求而产生的,是书籍从“卷子”向“册子”转变的过渡时期,开启了册页装的先河,是卷轴装向蝴蝶装、包背装转变的基础。旋风装的外表虽然仍未脱离卷轴的形式,但改变了收卷方向,转变为翻阅式阅读。旋风装的第一页全幅粘在底纸上,次页紧挨左侧粘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次页翻开阅读完背面后第三页又紧挨粘贴,使阅读具有连续性。这种活页的设计方式对于后世的双面书写册页书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旋风装作为册页装的最初形式,是我国书籍装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4 结语

装帧方式的变化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在唐代诗歌兴盛的情况下,卷轴装与书籍的使用产生矛盾,唐代诗歌兴盛使文人对类书和韵书的使用更加频繁,旋风装的出现满足了唐代作诗时对书籍翻检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旋风装作为我国古籍装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卷轴装形制从唐代起开始向“积叶成册”演变;阅读方式开始由单页“展开式”向多页面“翻阅式”转变[9]。

猜你喜欢
韵书类书兴盛
方案问题中的分析小妙招
中国韵书的起源及发展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浅谈传统歌曲的押韵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
扬州雕版印刷技术的兴盛和传承
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通与兴盛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