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念下“建筑初步(一)”的教学探索

2023-10-07 15:18托亚高旭
科技风 2023年25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具身认知

托亚 高旭

摘要:落实教学理念、保持教学特色是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改致力研究的课题。我院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组在顾大庆教授的教学模式指引下进行改革探索,围绕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展开了“建筑初步(一)”的教学工作。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初步(一)”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井展示了学生作业,探讨了具身认知理念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意义。

关键词:学习行为;具身认知;教学场所

一、概述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一年级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国内建筑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课程内容也迅速从以表现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向认知、体验、建构等主题转变,如何构建自身的建筑教育特色成为各院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本文是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1年级(2020级、2021级、2022级)秋冬学期的“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总结、反思。课程教学设计参考了顾大庆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模式,自2020级以来,该学期“建筑初步”课教学分为三个板块进行训练,即“环境认知、板片操作、杆件操作”,建构起了目标明确、可教可学的教学项目。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进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身处的建筑和已经建成的环境展开观察、体验、记录、分析,掌握具身认知的学习方法。围绕建筑馆实施教学活动是我学院“建筑初步”教学的独特之处,具身认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建筑学新生五年专业学习乃至建筑生涯的启蒙。

二、具身认知和教学场所

(一)具身认知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的主流,近年来经历了一场“后认知主义”的变革,“具身认知”跃然而出,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具身认知”来源于英文词汇“Embodied coS7ution”,直译为“健全的认知”,简单理解即当认知行为发生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同时参与、扮演不同角色。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枢轴作用,由此,可提取两个信息点:(1)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2)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具身”既是我们的身体向周围世界的“外化”,也是周围世界向我们身体的“内化”,它总是与我们的身体相关并最终体现在身上的。

(二)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

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废旧厂房位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中部,原是一组铸造车间,1995年生产全面停滞.整体处于废弃状态。2008年年初,学校决定改造这组车间,作为建筑学院的教学、科研场所使用。改造后的建筑馆面积约5920m2,保留了原来工业建筑的建筑形象、空间特征、结构框架以及厂房内外的空间组织。

在原有建筑馆的基础上,又加建了两期。二期建筑馆扩建建筑面积约7000m2,2013年在原建筑馆北侧完成扩建,是对原建筑馆的延续与融合,主要构成是专业教室。三期建筑创新实验中心建筑面积约5960m2,2021年在建筑馆二期北侧完成建设,主要构成实验室。

(三)教学场所

进入我院建筑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铸工车间通透开敞的大空间、自然裸露的结构构件、不加掩饰的结构细部,这些场所感与具身认知“重交流、重体验、重实践”的教学理念相适应。同时,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场馆,其空间、环境、场所、结构、材料等建筑要素,对身在其中的学生產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沉浸在丰富空间中,学生逐渐理解了空间限定的操作方法,产生了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

三、教学实施

“建筑初步(一)”共有三个任务单元,分别是“建筑空间与环境认知”“板片操作…杆件操作”(具体内容见表1、表2、表3)。

(一)建筑空间与环境认知

作为第一个学习单元,教学组希望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将学生们带入教学任务中,所以教学实施从三个具体的任务(见表1)开始:(1)给定基地范围的总平面图,学生持总平面图对场地进行踏勘,将图纸与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场地图底分析图;(2)给定基地范围的一层平面图,学生持一层平面图对场地的首层空间进行踏勘,将图纸与实际情况进行对应,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场地图底分析图;(3)学生持总平面图与一层平面图对场地进行踏勘,并对建筑立面尺度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形态、表面与环境进行素模雕刻。

在完成这三项任务的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如何通过绘图的方式,初步理解建筑实体与建筑外环境的关系?(2)如何通过绘图的方式,初步探索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所组成的整体”?(3)如何通过模型制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建筑外部空间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

(二)板片操作

板片是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它对于空间生成的作用是界定空间范围,其操作体现了强烈的结构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板片作为形式要素的对于空间界定的作用以及操作方法,第二个学习单元的具体任务是为建筑馆陶艺试验室东侧入口区设计一组构筑物,以板片的组合方式,形成顶部带有遮蔽的空间,要满足学生交流、陶艺作品展示的功能,并要求原有场地的立面、树木不可改变和移动,板片边界不超过北侧砖墙,高度不超过3 6mm。

任务2所选的场地位于一期、二期之间的半围合庭院(见图1),紧邻陶艺工作室,场地平面尺寸约为12mx4m,面积48m2;项目所选场地内有一棵大树,立于落地窗前,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可以是设计的亮点。

(三)杆件操作

杆件是另一种基本的形式要素,它的特点是没有表面只有边缘,对于空间的生成杆件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即对空间的密度和韵律进行调节。第三个学习单元的具体任务是在建筑图书馆东侧的室外平台上设计一处临时展区。

任务3所选的场地位于一期建馆东侧(见图1),场地近正方形,一边长11.10m,另一边长11.28m,面积约125m2;场地内部以及与周边草坪和砖地有高差,需注意边界处理;同时,周围有两排共8根高约10m的混凝土柱和之间连接的横梁,新置人的展览空间需考虑是否能够与原混凝土柱形成的轴网能够恰当地融合与因借。

(四)教学评价

任务2、3的最终成果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要求尺规绘制平面、剖面、轴测图;其次手工制作实体模型;最后要把模型与现场照片相结合,完成配景效果图(作业展示见图2、图3)。

教学的评价环节要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目标、是否掌握应备能力,这是一个复合分析的过程。据此设定了评价标准,共分为5个档别(见表2),首先表达成果的完整性、正确性是考查的基础,其次空间界定的方法操作、功能的实现也是基本要求,最后实体要素与空间界定、行为活动之间具有高度关联性是高阶目标。强调“关联性”是教学特色的体现,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具身认知的教学模式掌握设计-使用者-建筑-环境的关联关系。

四、具身认知教学的外延与思考

区别于传统的仅在专业教室展开教学活动的模式,在具身认知理念下指导的“建筑初步”教学始终沉浸在场地环境中。在教学任务讲解时,教师会在现场讲解、分析场地信息;场地测绘也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场所的空间特征;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往来于教室与场地之间,设计扎实地立于场地之上,而非相互脱节;最终成果中模型的实景效果图是重要检验指标,设计与场地的互动关系展露无遗。

建筑馆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场所,同时作为教学的基地载体,便于学生体验、理解。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教学,对“建筑初步”的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落地的实物,看得见、摸得着;其次,从实用性建立了对建筑的基本认识,历史上无论哪个阶段,建筑的重要角色所在都是其功能性;最后,形式要素如何影响空间的限定方式?不能依靠理性逻辑、概念获知,而是要在场地、形式要素、人的互动关系中体悟。

作者简介:托亚(1983-),女,蒙古族,河北沧州人,博士,讲师,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内蒙古历史建筑、环境心理学。

通讯作者:高旭(1976-),男,汉族,硕士,副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内蒙古历史建筑、建筑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同步行为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