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索

2023-10-07 15:18:02唐艳程燕
科技风 2023年2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

唐艳 程燕

摘要:能源经济是新文科建设倡导的交叉融合类专业,也是现阶段顺应中国能源形势而急待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中,能源经济专业通过“三阶段、一贯穿、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路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

新疆工程學院能源经济专业于2016年申报成功,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该专业已培养毕业生190人,其中,双语学生80人。能源经济专业自创办以来,始终依托学校工科优势背景,能够较好地发挥出专业交叉性的特色。近年来,伴随着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经济专业也在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如何将能源经济偏理论性和研究性的“高大上”学科专业属性与“接地气”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应用性偏好相结合,培养出懂能源、知管理、通经济的,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三阶段、一贯穿、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建设新疆一流应用型大学是2019年年初新疆工程学院提出的近五年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四年来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地互动、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努力方向,坚持“实基础、多口径、强应用、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三阶段、一贯穿、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指导下,能源经济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实践“三阶段、一贯穿、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三阶段”是指将培养过程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个学习阶段;“一贯穿”是指把“一、二、三课堂”贯穿;“四融合”是指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融合。

(一)“三阶段”教育模式

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三阶段”分别指一至二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二至三年级的专业教育阶段,以及四年级的实践教育阶段。其中,实践教育阶段主要包括24周的毕业实习和10周的毕业论文。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近一年的企业实习是新疆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它能最大程度地将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实操和企业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一贯穿”育人模式

“一贯穿”的核心是办好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第一课堂重在知识获取,第二课堂重在实践创新,第三课堂重在价值养成Ⅲ;推进“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穿,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拓展到“第三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有机融合。

能源经济专业在第一课堂中,一方面,注重发挥能源经济的交叉融合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工科优势背景,聘请能源工程学院的教师为能源经济专业学生讲授能源技术概论、节能技术等能源技术领域课程;另一方面,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理论课程开设了能源经济问题研究与方案设计、能源工程管理课程设计、能源交易模拟实训、能源管理模拟实训等实践课程。

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各类大赛,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创立能源经济大刨工作室和“双碳”经济兴趣研学小组等不同途径,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兴趣,为学生实践训练赋能。

第三课堂主要是形式多样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为家乡农产品直播带货,以家乡所在地的能源企业或能源机构为调研对象开展调研括动、撰写调研报告,社区服务,拍摄乡村短视频反映家乡新风貌,用接地气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为小学生辅导功课,做宣讲员,志愿服务等。通过丰富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获取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展现风采,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社会化,并且能够让他们在真正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进行创新创业。

(三)“四融合”育人模式

首先,能源经济专业的特色在于能源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的复合性和交叉性。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专业特色,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以及电力交易三个培养方向,力求将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融合。

其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一是体现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而设定的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五大平台课程,以及各平台课程之间恰当的学分比例关系;二是体现在专业课堂中开展以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智能时代的科学素养等作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和双创教育;三是体现在通识课堂中加强价值观引领、远大理想与责任感树立的思政教育,并通过经济数学、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学习,为专业教育打下基本工具掌握、语言表达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等基本功;四是体现在第二课程、第三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最后,学生大四近两学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是对实践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融合教育模式的最有力的诠释。

二、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2022版)的修订基于OBE教学理念。

(一)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方案修订思路

一是贯彻“反向设计”。反向设计是以最终目标,即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的出发点不以教师教授的内容为主导,而是以要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的需要为根本。在反向设计中,课程设定的唯一标准是能否有效支撑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而非师资力量。

二是明确“三对关系”。即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是抓住“五个关键步骤”。一是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力求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二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制定要结合能源经济领域发展趋势,力求前瞻性;三是清晰掌握学生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力求具体性和可衡量性;四是理清人才培养标准,标准应涵盖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规格要求,力求覆盖性;五是理顺课程结构支撑,课程结构既要与学科发展变化相适应,又要与职业方向相契合,既要处理好博与专、基础与专业、单一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注重人才培养的基础宽厚和广泛适应性,叉要建立契合企业需求的新型人才所需要的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即力求适切性。

(二)课程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

(1)课程设置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为核心;(2)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发展,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均匀安排学生学习负担;(3)以明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一体化发展;(4)综合考虑新疆能源经济发展的地域性要求与国家能源经济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要求。

(三)能源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版)的优化

第一,调整优化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对低碳经济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以及企业调研的情况,2022版培养方案在2019版能源管理的专业选修方向上,又增设了碳资产管理以及电力交易两个方向。

第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教育比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实验、上机等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及集中实践环节,能源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2019级为56.16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2.94%,2022级为59.8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35.2%。

第三,采用“3+1”培养模式。整合了2019版培养方案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统一调整至第7和8学期的毕业实习完成,学时由原来的10周增加至24周,学分也相应增加。

第四,优化专业课程。依据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做了调整,压缩不必要的学时学分,删减与重要、基础、核心成果无关的课程,增设低碳经济学、碳资产管理等专业课程。

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论教学环节改革

(1)课程教学目标强调能力目标,关注素质目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尤其关注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对所学课程应该掌握的方法或技能的应用能力,素质目标尤其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

(2)加大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应用性。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三门课程实践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21%、33%和50%,加大学生实操训练的机会。同时,这些课程均参照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入融合的方式,学生边学变练,有效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实际应用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教学法的应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课堂上老师们积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有导向的点名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

(4)以课程建设目标为指导,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①加强过程考核力度。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在50%-70%之间,考核方式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小组学习、课后作业、文献阅读、阶段性测试、小论文、上机操作等。②笔试试题侧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要求尽量避免采用名词解释等死记硬背的题型,通过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等题型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注重反馈机制。教师通过试卷成绩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掌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轮的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过程。

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一)课程设计与实训

(1)课程设计与实训主要分为专业技能型、工具与软件应用型、创新创业型、综合素质型等不同类别,通过不同类型实践课程的完成,努力塑造出一个专业技能强、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工具和办公软件、团队协作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能源经济专业大学生。

(2)实训课程以项目为单元设计教学任务,每个项目紧扣业务实际或操作技能。比如,Excel数据分析综合实训分设统计数据分析工作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运用两个综合实训项目,通过让学生有效整理实验项目数据,熟练运用Excel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趋势预测分析,培养学生的专业数据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和实训以小组团队为单位组织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从创建小组、分配任务、共同讨论、分头行动到最终共同完成,每一个成员的热情都被激发,积极性都被调动。

(4)课程设计和实训考核同样注重过程性,尤其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要分阶段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课程设计结束时需要进行汇报答辩。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往往设定小组自评环节,由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每位同学打分;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课程设计设定技术难度和创新性评分项目。

(二)毕业实习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能源经济专业与10多家新疆知名能源企业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习联系,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场所。

随着学校“3+1”实践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能源经济专业已开始尝试新的实践教育模式改革。24周的毕业实习为学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保障;为毕业论文选题来源创造了素材和机会,能够更好地保障课题选题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目标,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论文写作;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帮助学生尽早获取通向就业的“通行证”。

毕业实习实行“三导师制”模式,即由学校指导教师、实践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师共同指导的模式。为了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能源经济教研室每学期选派青年教师到能源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另外,通过指导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每年至少二分之一的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实习单位建立联系,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践锻炼。

(三)毕业论文

(1)能源经济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对能源企业或相关部门的社会调查、学生已参加且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类大赛选题或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选题要突出专业性,同时也要注重应用性,即要接地气,要把课题写在新疆或其他省份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地上,写在能源企业的车间里。同时,引导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到企业实际的能源经济问题解决中去,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再指导于实践。

(2)毕业论文指导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能源經济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部分来自能源行业企业,部分学生采用由企业导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目前,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作者简介:唐艳(1978-),女,甘肃高台人,博士,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经济;程燕(1973-),女,河南新乡人,博士,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价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20:45:29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9:40:07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