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2023-10-07 15:18缑晶
科技风 2023年25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對于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项必修课,同样是高校进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决定着高校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因素之一。现阶段,“三奎”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需要高校在健全德育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引导奎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学科教育以厦道德教育统筹兼顾,进一步促进变革创新,从而使不同部门之间联动起来,达到“三全育人”目标。

关键词:三奎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在2019年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三全育人”即基于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任务,对高校心理健康科目的教学团队建设有着新的要求。高校要按照这一任务展开研讨,并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科研成果带领全员参加育人工作,归纳现阶段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借助自身文化建设和实践手段加快教学模式创新,从而给社会带来高质量人才,为高校教育的育人路径带来全新发展路径。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生源的复杂性要求全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地区生源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学习基础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性特质,我国高校生源结构也愈发复杂,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给高校生源数量与质量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便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积极调节内心心理变化,要求高校工作人员根据岗位职责承担起育人责任,全员、全力密切协作,形成和谐、稳定的育人体系,突出育人主体的全面性。

(二)大学生身心特点要求高校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观点表明,高校大学生本身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成熟且自我意识极为强烈。若该阶段的危机能够成功得到解决,大学生就会在心态层面实现质的飞跃,存正气、弘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化解,就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困难时极易产生困惑的情况,引发学生出现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开展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引领大学生朝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培养发展要求高校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在立德树人,高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亟须重视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度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与潜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增强职业荣誉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彰显出高校育人手段的全面育人价值功能,高校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提升大学生的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三全育人”的时代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可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高校德育活动通常是达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渠道和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体系的关键组成内容,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辅相成。高校德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引领时代价值航标,也要鼓励学生树立起高尚的思想品德,让其培养出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意志。“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备全面性、整体性特征,该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育人,主要的教育主体为高校大学生。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括动开展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和高位引领,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好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满足立德树人内在要求,顺应高校德育教育发展趋势,可提高高校育人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弥补短板,增强实效。

三、“三全育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关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栽体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中“心理育人”的具体实施途径,要求在工作中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人文方面的关怀和心理方面的疏导,全面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全面统筹育人资源与育人力量,是积极有效地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要求的实践载体。

(二)“三全育人”理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全育人”理念自兴起到完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要求,引领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方向。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有赖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论指导。其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美契合,且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作用。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全员育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期间需要将家庭、学校以及学生全部纳进育人体系里面,建立起教育合力模式,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第一,发挥高校教育价值。首先是高校需要积极引进心理教师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高质量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团队。同时也可通过在校培训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为高校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带来有利的条件。其次是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发挥高校辅导员、导师作用,通过培训掌握心理学知识及方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学生异常,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与干预。最后是任课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学生干部、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同时任课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师的对接交流工作,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建立“心理辅导”岗,为全体教师提供服务平台,志愿投身到学生心理教育一线工作中来,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發挥家庭教育作用。父母家长陪伴学生的时间最长,父母对于学生的性格思维以及成长经历有着深入了解,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要形成正确认识,让家长与高校能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学生家长需要主动了解心理学知识、借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层面的健康教育成果。同时家长需要给学生创造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品德,并且在彼此交流过程中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其表达出负面心理。除此之外,加大和辅导员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他人的评价内容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打造家校协同育人局面。

第三,发挥学生朋辈主体作用。全面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朋辈等心理辅导作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重视自身以及别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让大学生对生活有正面的态度,有效处理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发挥学生群体的互助力量。同时,对学校各年级以及各班级所培养的学生骨干进行心理知识宣讲工作,与同学们谈心谈话,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进行全过程育人,细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学生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主要考量新生适应力。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将会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通过在高校内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情绪困扰问题,储备心理学知识,同时利用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环境。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自我认知水平愈发清晰,侧重情感问题以及学习压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可放在心理素质拓展、朋辈谈心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而在大四阶段需要针对毕业生开展团体心理讲座,讲授面试方面的心理技巧,帮助学生做好人职前的心理准备活动,尽可能缩短岗位的适应时间。此外,需要尽可能延长心理过程,重点关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三)加大全域范围的实践监管

第一,高校要摒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能只对入校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所有大学生自身心理路程和具体情况等寻找育人路线,同时关注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后的个案管理情况,引导该群体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中心点,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作目标,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蓝图,确保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心理教育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其具体成长规律,在掌握他们身心发展情况的前提下科学采取全覆盖教育手段,既要重视低年级学生,还要按照高年级大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以及生活烦恼等展开全面教育,同时基于各个学业层级的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可以明确心理健康给个人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鼓励大学生主动询问教师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保障。

第三,要确保全过程教学模式的整体质量,明确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规律,不能只依托于危机事件和心理危机干预情况等数据当作质量评判标准,要基于全员的主体内涵做好管控。所以,高校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健全教育评价标准和考评制度,同时可以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将其满意度作为主要参考,以此加大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给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全方位育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工作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全方位是指高校进行育人工作的一系列维度,借助各种各样的方法策略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开创知识教育、实践以及心理咨询服务等共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首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要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给大学生带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让其可以用饱满热情的心态进行学习。其次,进行心理实践活动。进行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助活动,加快学生形成一种互助关系,能够提高集体意识。同时,基于学业发展和自我思想等各个环节进行班会教育,搜集高质量艺术作品,展开心理知识大赛,让大学生彼此沟通探讨,进一步了解自己,以此来增强综合素质及其道德品质。最后,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安排心理咨询人员展开个体线下咨询,同样要给大学生带来线上咨询以及网络辅导,在线教学生怎样减轻自己的焦虑,实现高质量学习,以及求职就业等各方面内容,第一时间帮助大学生解决难题,为其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心耻的扶持。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文化服务育人、学生实践育人两条主线为抓手,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作用,注重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三全育人”理念视角下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发挥课堂之外的教育作用,筑牢思想教育平台。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隐形文化,对于学生思想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约束自身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为此,在“三全育人”理念引导下,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徜徉在优美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美好大学生活、感受文化魅力和生活真谛,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感染灵动的色彩,让文化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使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使学生思想健康更好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学校应当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有效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教育工作中,切实发挥“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并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断奋斗,激励学生为人生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围绕“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发挥高校、家庭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缑晶(1994-),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