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贵
【摘要】数学知识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使学生充分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问题导学的内涵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导学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涉及的内容通常较为复杂,相关知识概念也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时存在相应的难度,对数学知识的拓展及求解技巧掌握也存在严重阻碍.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学突破该困境,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與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另外,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还能使学生形成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现高效学习.基于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开展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问题导学的内涵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问题导学的内涵
问题导学又被称作“问题驱动”“设问教学”,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与钻研,并实现主动求知与求教.问题导学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预习知识当作起点,以提出与解决问题为中心.在问题导学下,教师依据教和学的实际状况,从易至难、从浅至深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融入学习过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问题的难度布置任务:难度较低的由学生自主完成,难度较高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需注意,问题导学并非数学知识的简单传递及讲解,而是根据相关数学知识及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将教学内容实现问题化,以促使问题的解决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另外,数学教师也需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既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监督者,以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二)问题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通过相关数学公式与定理进行问题解决,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技能.基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充分认识与掌握问题导学的教学意义.问题导学并非生硬且简单地提问,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还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让学生被动地思考与接受数学知识.首先,问题导学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充足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探究数学知识,突破传统化教学模式的思维禁锢,实现高效化自主学习.其次,问题导学的主要意义就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学习.问题提出需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些问题就像是数学学习之路上的“路标”,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在探索路途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根据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计划性.好的问题设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根“拐杖”作为辅助,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能够通过这根“拐杖”进行问题的解决,并厘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方向,并以此将问题引入深处,充分掌握新学的数学知识.由此可知,问题导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提质增效,还能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努力学习的最为基本的动力就是兴趣的激发,这也是教学质量、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高中教师教授数学时,要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领会学习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一)将问题导学应用于课前预习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立于主体地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预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充分领会学习的重点,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前,可以先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问题,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和快乐所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预习学习内容.比如:两个命题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逆否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原命题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条件满足充分或是必要?等等.学生可以提前去学习或思考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预设的问题与同学进行探讨,共同寻找答案,以此来充分地掌握教学知识,并在教师进行教学时,结合这些预设问题去掌握、了解问题的本质意义,这也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数学问题
高中的数学知识较为复杂,而且抽象,其中的知识点非常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数学知识会经常被人们应用到生活中,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应用到数学教学上,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从容,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排列与组合”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课程讲解,如导学问题的设计可以以买彩票为主题.在生活中,很多人虽然都知道彩票的中奖概率很小,但仍然每天坚持去买.那么一等奖的中奖概率到底是多少呢?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是如何计算的呢?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去研究,主动地去交流,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解开生活中的各种谜题.
(三)通过问题导学优化学习互动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间的互动.以问题导学为基础,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互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局限在互动教学上,还包括动手实践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互动问题导学法将分组讨论和多媒体讨论充分结合起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平面和直线的关系情况,然后将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来:平面与直线是什么关系?平面与直线平行是如何快速判定的?等等,先将这些问题抛出,再将学生分组,让各组内部讨论,接下来每组选择一名组员来回答数学问题,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问题导学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知识的问题创设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会感到较为困难且学习兴趣不足.基于此,数学教师需注重问题创设,避免设计的数学问题过于模式化与标准化,需创设一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的问题.另外,数学教师还需注重问题创设的时机把握,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问题创设时,教师需注意不能改变问题本质,应尽可能地通过多元化角度揭示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方法.
例如,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开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直尺给学生展示,并提出相应的问题:(1)将直尺钉于木板上,通常需多少颗钉子?(2)用一颗钉子将直尺钉于木板,你认为钉在哪里相对较好?(3)把钉子当作一个点,将直尺当作一条线,位于不同位置的直线间有怎样联系?根据“倾斜角”的核心知识进行问题设计,将其问题涉及的内容逐渐推进且环环相扣,通常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以此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教师的诱导与启发,学生就能在解题中更好地理解倾斜角的概念,并明确直线存在的几何要素,感受直线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如,在学生清楚了解倾斜角概念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怎样通过正切函数而不是其他三角函数对直线倾斜度进行表示呢?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倾斜角”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斜率概念对斜率公式进行推导,以充分掌握数学思想中的数形结合.利用核心知识进行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还能使学生细心观察、思考问题、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基于数学思考的问题创设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学,依据数学思考创设相应的数学问题,展开相应的数学活动.通常来说,数学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教学,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首先,教师可依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其当作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的契机,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怀疑,并提出问题;其次,如果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之间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或者出现与其类似或相似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存有的联系实施探索,探究知识之间为何存有该联系,并将其当作解题思路实施探究;最后,数学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教學“椭圆”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合作交流与学习.数学教师可以把椭圆公式和相关函数知识当作师生讨论与交流的主题,并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要想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分组,并创设相应的探究问题,如:椭圆都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观察得到的?可通过什么方式更好地了解椭圆模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探究.教师通过数学思考问题的创设,不仅能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能使学生在遇到思维瓶颈的时候,得到教师的点拨,从而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探究思维.
(三)基于实际应用的问题创设
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太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就高中数学来说,其有着较多的抽象知识与内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时,存有较大难度,但是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源于实际生活,多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的提炼、总结与深化.基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注重学生生活与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之间的连接,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并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仅能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畏惧感,还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具体、形象,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
例如,教学“指数函数”这一课时,数学教师可引入学生所熟悉的银行利息问题对指数函数实施讲解.如引入:将x元存入银行,银行当前的年利率为3.33%,如果年利率不变,按复利方式,请求出1年、2年、3年的本息分别是多少,以及n年后,本息共多少.对于该问题,学生都比较熟悉,因为学生或其家长都有银行卡,时常取款、存款.基于此,学生通常对于本息问题的计算具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可依据该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答案:1年的本息为x(1+3.33%),2年的本息为x(1+3.33%)2,3年的本息为x(1+3.33%)3,那么,n年的本息就是x(1+3.33%)n.在具体教学中,数学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注重自身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相关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促使学生通过相关实践活动掌握新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能够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将问题导学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需注重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并通过问题解答,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问题解答方法与规律,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吕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5):48.
[2]格春.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26):32-33.
[3]储小亚,陈赟.“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15):36-37.
[4]王斌瑜.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