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06 19:46葛敏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情境导入实践探究探究性学习

葛敏芳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应用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原则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进而具体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情境导入;实践探究;合作应用

引 言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多人探讨与互动,深入研究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互动等,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不足,无法支撑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从多元化的角度给学生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未对学生的问题探究、思考给予有效引导和启发.

一、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品质与能力,而探究性学习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原则,才能提高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数学教师要对相关的应用原则有所掌握,在设计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具体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其一,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要认识到在该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设计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开展的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参与空间,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需求,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的学习任务既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造成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其二,平等性原则.探究性学习中的平等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一样,站在高高的位置上,而是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针对数学问题与学生平等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其三,生活化原则.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计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与传统数学课本中的数学题目以及数学基础知识不同,探究性学习任务在设计上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采用生活中的素材或者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既可以让数学探究性学习任务更具体化、形象化,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断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较强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仍表现出了以下问题:其一,探究性学习未能实现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数学教学有很多环节,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价值,就需要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巩固等,而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应用的情况上看,多数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会偶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在其他环节中探究性学习缺少应用.因此,数学教师要扩大探究性学习应用的范围,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与价值.其二,探究性学习类型单一.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教師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知识理解需求和数学问题分析需求,给学生设计相应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目前比较常用的探究性学习形式就是问题思考与问题解答的形式,缺少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思考和探究不积极,学习形式化严重,无法起到对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上的积极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际需求,进而创新并改革探究性学习形式,保障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探究性课程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程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课程导入环节,通常都是直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课程导入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部分教师在课程导入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导入形式,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课程导入中,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程导入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与同学、教师共同探究和思考,初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例如,在“分类与整理”的课程导入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设计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小明生日这一天,收到了很多同学和朋友送来的写有祝福语的卡片,小明认真地看完每一张卡片的内容后,想要把几十张卡片收集起来放好,留作纪念,然后小明望着桌子上的一堆卡片,皱起了眉头,到底如何能整理好这堆卡片呢?哪位同学可以帮助小明?学生在这个具有探究性的导入情境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为小明出谋划策,有的学生建议小明按照卡片形状分类,比如将都是梅花形的卡片放在一起,将都是圆形的卡片放在一起.还有的学生建议小明按照颜色对卡片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成粉色、蓝色、紫色、绿色等.当学生给出建议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的反馈,并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了解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分类与整理”,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课程导入的探究性学习中理解什么是分类,在课程学习中再深入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

(二)实施多元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探究性学习形式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元化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严格遵守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探究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情境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探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内涵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也解决了传统知识灌输形式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学生扎实数学知识基础提供了帮助.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主要动力源于兴趣,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有趣的情境,开展情境探究,激发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来看,教师直接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灌输给学生,不仅会造成学生记忆负担加重,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不深.教师可以采用构建探究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完成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推导.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这样的情境:一个人养了一只羊,每天都会精心饲养,带羊到草坪上吃最鲜嫩的草,一天,这个人要外出一整天,将羊放出去担心羊丢了,圈在家里又怕羊饿,于是这个人将羊拴在一根两米长的缰绳上,找到一块草最好的地方将绳子的一头固定在地上,这个人做完这一切心满意足地走了.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向学生提问:这只羊的活动范围是什么图形?活动的面积是多大?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纸上对羊的活动范围画了一张平面图,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践探究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在生活中学有所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问题,也在数学学习中探究解决生活问题.通过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生活要素,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中,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在生活实践探究中学习掌握知识以及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结合探究性学习实施与开展的相关需求,以及学生生活中的具体素材和案例,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购物”的实践活动,课堂中模拟生活购物的实际场景,比如准备好待售商品,划分商品选购区与收银区,分配好学生在生活购物中扮演的角色,比如需要有学生扮演售货员,还要有学生扮演收银员以及顾客等.在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学生在商品选购区选择了两样自己心仪的商品,一本5元的笔记本和一个2元的圆珠笔,学生手里有两张五元、四张一元和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探究出了付款的方式,将一张五元与两张一元交给收银员.通过这种基于生活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仅对人民币的认知加深了,而且对人民币在商品买卖中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

3.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教师直接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直接提出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适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数学概念教学、数学习题教学等都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例如,在“年龄问题”的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中的一些关系词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地捕捉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完成题目的正确作答.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有关年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直接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小明今年9岁了,他的爸爸比他的年龄的3倍少2岁,小明的爸爸今年多大?”直接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厘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计算出小明爸爸的年龄.这种直接提出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探究时间,可以用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探究性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针对某一探究性任务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合理分工,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更能够提高探究的深度,保证探究性学习任务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探究性的任务,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前布置一项合作探究性任务,比如探究本市水资源污染情况,做好数据的调查,并制作对应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借助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对统计方面知识及计算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析数据,并给本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发散,学习能力也会提高,最主要是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学生之间在相互促进作用下,都能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任务的学习中.

5.模型探究

模型探究是指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深度探究.模型探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探究,让学生在制作模型、观察模型以及分析模型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并准确作答数学题目.但是一些小学生缺少模型意识,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解答数学题目时,不会应用模型辅助,需要数学教师加强指导.例如,在“几何体”的教学中,只观察教材中的几何体图片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地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几何体,比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为了探究两个几何体在体积上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两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以及体积计算需要的数量的特点有深入的认知,并在模型探究中掌握二者在体积计算上的关系.

(三)布置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后,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用于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的基础内容的课后作业,同时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以及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下,要注重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尽可能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致,还能在巩固学生课程知识的同时,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素养.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后,教师需要设计一项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如,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个美化卧室的方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卧室墙面进行重新粉刷或者贴壁纸,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并制订实施方案.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并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素养,另外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掌握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比如可以给学生设计情境探究活动以及问题探究活动,这两种是比较常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创建实践探究活动以及模型探究活动,针对具體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数学问题探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林建枚.“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4):144-147.

[2]丁浩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华夏教师,2022(18):82-84.

[3]蒋培杰,牛伟强,熊斌.国内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研究述评[J].数学教育学报,2020(04):96-102.

猜你喜欢
情境导入实践探究探究性学习
情境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导入”艺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
数学课堂的导入技巧研究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