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阳
【摘要】深度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取得发展与进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改进,能够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对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是促进学生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开展深度学习的原因,揭示落实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特征,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以期为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需要利用原有知识背景,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文章从深度学习的教学价值入手,展现属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特征,提出可供借鉴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有效学习真正发生.
一、开展“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价值
(一)在学习目标方面,高质量完成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而且要熏陶学生的心灵.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但是教师由于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大打折扣,知识与技能被虚化或僵化,过程与方法被实施简化或错误应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目标”.
(二)在学习内容方面,真正实现课程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为解决学科分裂,知识间的断条而应势而生的产物.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一线教师虽接受了将课程进行整合的建议,但是对于综合课程的实施仍不知所措,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举例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改变现状,真正实现课程综合化.
(三)在学习方式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多样化.深度学习倡导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的差异,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或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观念,勤于动手操作验证猜想,乐于分享研究成果,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这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原因.
二、“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征
(一)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的教学
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与做题,而且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得到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数学任务,学生还可以在将来的学习中将这种思维品质运用到学习其他学科中,步入社会后,还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思维发展是智力发展的过程,是提升高阶思维的前提.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方针的教学
数学核心内容是小学数学进行深度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教育方针.精准提炼探究的内容主题与目标,精心布置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并且在教师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以推动学生“全方位”投入为宗旨的教学
深度学习是需要学习者投入的学习,这种投入包括三种: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任何单一的投入都称不上是深度学习.其中认知投入包括学生积极思考、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等.情感投入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流露的情感反应.行为投入包括遵守学校纪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勤于思考并質疑等.深度学习需要这些行为的投入,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参与教学.
三、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确定合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培养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在认知发展上的目标,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追求选择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课时目标的布置上,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要做到“适度、可行、具体”.
例如,《鸡兔同笼》(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且会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程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预期结果,指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入细致地思考内容本质,从多角度、多方式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目标对学生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做出适当调整.
(二)选取合理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是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关键能力和高阶思维的提高来确定的.还需根据教材知识内容和组织方式来选取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将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问题设置上,既要有封闭题又要有开放题;既要在数学内容内部建立联系,又要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出你在哪看到圆了吗?
生1:硬币是圆的.
生2:月饼是圆的.
……
师:没错,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圆.你们能借助工具画一个圆吗?并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
生1:我是借助笔帽画的圆.
生2:我是用硬币画的圆.
生3:我是用茶杯盖儿画的圆.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都能利用合适的工具画圆.老师接下来教大家利用圆规画圆:将圆规上带有钢针的一只脚固定在纸上,手握住笔头,以针尖为圆心,将带有铅芯的那只脚围绕针尖旋转一周,这样圆就画好了.同学们试着在纸上画一画.(学生们操作)
师:同学们画的圆很标准,在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把刚刚画的几个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二倍.
生2:沿着任一直径将圆折叠,圆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师:你们正确地找出了圆的特点,那你们能利用圆的特点找到圆心吗?请同学们找出硬币的圆心.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可促进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逐渐深入.课程内容源于生活,通过系统学习又将隐藏在生活背后的深层知识应用于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基于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发展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三)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教师发挥想象力,创造能够连接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和新知识的问题情境,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借助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探求新知.
【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放在讲桌上的两个玻璃杯,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高度相同.
生2:粗细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也就是说这两个玻璃杯同样大.老师这有两瓶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这两瓶水分别倒入玻璃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1:两个玻璃杯中会装满水.
生2:瓶中剩的水同样多.
师: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下.
(教师将水分别倒进两个玻璃杯中,结果发现瓶中剩下的水量不一致的现象)
生1:为什么会这样?
生2:为什么同样大的杯子能容纳的水量却不同呢?
……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晓,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喝掉一杯水,看能否找到原因.
(两位学生一干而尽)
生1:原来在这个杯子里有一块糖果!
生2:是糖果占了杯子的空间,才比另一个没有装糖果的杯子容水量小.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糖果占据了玻璃杯的部分空间,所以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有糖果的杯子容纳水量较小,无糖果占用空间的玻璃杯容水量大些,这就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积”有关.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创设易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状态,引发认知冲突,学生的认知动机被激起,促使学生适应新的刺激,解决问题以达到新的认知平衡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强化认知动机,推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向潜在的认知水平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
(四)组织有效学习活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可以指导并适当加速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找可探究的问题,猜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验证这种方法,得出最终结论并总结规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基本常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发展数学逻辑思维,积累数学应用经验,培养数学科研精神.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教师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操作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此基础上,观察其他三角形,学生们能够发现:三角形的其中一个内角变大时,其他两个内角必然有一个变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不会同时都变大,也不会同时都变小.由此学生们提出设想:三角形内角和可能是一个固定值,而之前得出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进而学生能够推测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接着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一思想.
为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有效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反思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积累数学实践经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数学思考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五)通过自我提问方式,加强学生反思意识
自我反思可帮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否进行数学反思是判断学生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重要依据,浅层学习的学生忽视对自己认知的审视.反思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多元认知学习策略,反思是学生进步的重要法宝,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
例如,在一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个问题回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的发展:
(1)我从这堂课中学会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的知识和之前所学知识有关联吗?(3)对我数学素养有何促进作用?(4)我都掌握了吗?是否存在疑惑?能否消除疑惑?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而且要引导学生整理习题,从中发现解题之法和错误原因并积累学习经验,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监控:(1)在解题时我在哪儿遇到了障碍?(2)教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3)还有其他解决方式吗?(4)在类似的习题中,需要怎样变换来解决问题?(5)这些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有自省空间,学生经过深度思考领悟的内容才是学生真正习得的知识,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发现自身学习方式的优劣,教导学生如何针对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主调节的能力.
除此之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宽厚的文化素养,明确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授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经历富有思维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思維迸发的课堂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强化,使得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有趣而丰富的数学课,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信心.
结 语
总之,深度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意义非凡,深度学习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创造动态深度思维环境,以思维训练作为深度学习的起点,运用化石为金、返璞归真的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耐心,运用创新性的思维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水平,使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08):3-8.
[2]代文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20):53-54.
[3]钱学锋.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58-60.
[4]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