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昕
[摘 要] 在全面推行“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作业的民主性、生活性、梯度性与趣味性的融合。通过趣味作业、分层作業、主题式菜单作业、生活性作业的布置,缓解学生的作业压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关键词] 双减;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作业总量、类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可以说,过量、过难的作业是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双减”政策解读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作业的改革有着特别关键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确保学生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教师要在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减负增效的教学思路,积极优化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布置机械性作业、无效作业、重复性作业,应重视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趣味作业,并给学生合理布置实践任务、探究任务。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双减”的目的是提质增效、立德树人,然而当前部分小学的数学作业设计存在作业量多、重复性高、内容片面等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作业设计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忽略了对各种作业形式的分析及研究,没有给学生设计个性化、生活化、思维化和趣味性作业。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措施
1. 注重作业的民主性
“题海战术”式的作业是传统作业的典型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一刀切”。此类作业单调乏味,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注重作业的民主性,应积极进行作业内容、形式、方式的改革,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案例1 学习“确定位置”后,设计不同主题的自主选择菜单式作业(如表1)。
此项作业要求“主食部分”必做,并在“A配餐”和“B配餐”中任选一个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
2. 注重作业的生活性
案例2 学习“购物”单元后,设计认识人民币的作业(如表2)。
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到超市购物,并完成以下任务:
(1)比较4种不同牌子的同类商品的价格,记录在表格上;(2)用现金购买4种物品,记录在购物单上;(3)对比电子支付,说一说购物的感受。
在“人民币”知识的开放性作业中,学生通过周末的采购行为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记录,经历了数学抽象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在电子支付的时代回归传统的交易方式——现金支付,通过与电子支付的对比谈感受,体会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方式上的变革。
案例3 在复习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点后,安排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如图1)。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学校出发到平安大厦,应该怎么走呢?
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熟悉的生活情境纳入作业设计,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此题目利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和深圳地标建筑平安大厦的照片创设情境,用学生易懂的简笔画设计方位示意图,并提出问题:可以帮助老师从学校出发到达平安大厦吗?这类寻求帮助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去思考实际问题。
教师正是利用了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感受知识深层次的运用。
3. 注重作业梯度的分层设计
随着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作业完成度方面逐步出现了“分化”的现象。简单的作业对学优生而言,缺少挑战性;同等的作业对学困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设计不同主题的作业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使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更多展现个性的空间。
案例4 “确定位置”的分层作业设计(部分),必做题让所有学生做,选做题让部分学生做(如图2)。
4. 注重趣味性的融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布置探究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通过布置手工作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在作业中加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感悟和理解数学的奥秘。
(1)手工作业
数学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手工作业的布置与展示,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运用学生所学知识。比如,教学“辨认方向”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画出“方向板”。布置手工作业既能提升学生思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画下来。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熟悉电梯,教师可以让学生当电梯的“小小设计师”。学生设计的电梯不仅色彩绚丽、主题丰富有趣,还具有自动消毒和语音控制的功能。
(2)游戏作业
布置游戏性作业,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乐趣和激发对数学的喜爱。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亲子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一年级学习“加与减”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笔者利用扑克牌游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5 亲子游戏:将一副扑克牌中A、2、3、4、5各取出2张,按照红黑分组,学生和家长各为一方,每人10张牌(5红5黑)。
游戏规则:
①5以内:家长出2张牌作为加数,学生出的牌的点数的和要与家长出的点数的和相同。比如家长出A和2,学生出3。
说明:双方出牌时,通过喊牌的方式引起对方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此外,学生听到家长出牌后,会算出家长出牌的数与自己手里牌的数。家长出A、2时,孩子可以出A、2,也可以直接出1张3,只要两人的点数一致即可。
②10以内:家长出3张牌。比如家长出3、2、A,学生可以出4、2或2张3或A、5,并报出数为6。
③20以内:家长可以出4张牌1、2、4、5。此时要给学生留出计算的时间,并耐心等待学生出牌。学生出牌错误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计算,找到正确的数后,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此时,学生可以出5和A各2张、2和4各2张等。
3. 探究性作业
当下,教育在不停变革、发展。教师可在作业设计时重点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参与,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进行钻研,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
案例6 “1米有多长”探究性作业: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到1个长或高大约1米的物体,并完成测量报告(如表3)。
四、结语
作业设计应凸显学科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有益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激发后进生学习的潜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减少书面作业、理论作业,增加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可选择性的作业,实现减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