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
摘要: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设计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是为了改变以往机械性训练的传统作业模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阐述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大单元教学 项目式 作业设计
引言
单元整体作业是教师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而设计的作业。一方面,单元整体作业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整合与归纳,达到将单元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网”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创新性作业设计,来提升学生系统性学习的激情。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开始采取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本文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为例,阐述如何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一、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理念
(一)梳理教材内容,构建单元整体框架
单元作业设计目标牢扣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时间安排与作业设计。以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各语篇进行了深入研读,挖掘出每个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在单元主题和各语篇子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在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单元内各板块的学习内容,搭建具有整体性和个体化特征的内容框架(见图1),围绕单元内容框架,设计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项目式作业情境——“玩转合肥”。作为一名合肥市民,你知道合肥有哪些著名景点?我们要怎样到达这些景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作业:Look at the map and talk(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地图,运用所学重点词汇与句型,谈论合肥一些著名景点的位置)第二课时的作业:Play a game with your partners(结合重点词汇与句型,让学生分组在合肥的平面地图上玩“将军旗”游戏,先到达大蜀山的同学为胜)第三课时的作业:Be a tour guide(秋季研学游时间到了,你作为小导游,说一说三河古镇各个景点的路线,并带着同学们一起游玩。能做到吗?记得疫情防护和保护环境哦)第四课时为读写课,本课时作业设置为:Make a dialogue(依据合肥地图,创编一则新的对话)以上课时作业均以“合肥”为主线,各课时作业之间具有关联性、差异性、递进性与整体性,作业的难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二)设计分层作业,体现教学差异
陶行知先生曾在《古庙敲钟录》中提及:“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同时合理编排具有差异性的作业。以本单元项目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例,单元整体作业形式多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择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融合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等。例如,在本单元Story time课时中,基础性作业设计为Listen and order the pictures(图片为书本上面的6个插图,旨在培养学生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多种形式的感知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并且对课堂上所学新知进行复习巩固)拓展性作业设计为续写Zoom和Zip的对话,并用旧手提袋制作小剧场,把续写故事表演出来并上传至群相册(见图2)。续写故事,让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引导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的危害,树立健康的饮食观。用旧手提袋制作英语小剧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输出。其中,基础性作业为必做作业,重在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难度上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其余为弹性化可选作业,旨在通过真实情境的运用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思路
(一)设计具有目标性
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合理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制订目标之前,应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学情,再根据学生的已知、应知与能知,确定单元整体作业目标。
以上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挖掘本单元的育人价值,在主题意义与语篇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二)设计具有整体性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展开,因此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应以主题为单位,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要求教师不可将单元作业分割开来,应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整体性学习情境,对作业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再加工,将零碎的知识点串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网。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核心语言,学生的学情及所处的成长环境,将本单元整体作业的项目式情境设置为“玩转合肥”。在此情境下,学生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次完成Describe the positions of places(描述合肥的著名景点及其位置)、Ask and show the way(问路与指路)、Design the best route(设计最优路线)、Find the way(找路)四个任务。以上均是以合肥为主线设置的项目式作业,各作业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递进性,与单元的整体性相契合。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逐渐熟练地输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
(三)设计具有趣味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引导学生尽早树立终身学习英语的理念。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成为英语作业设计的重中之重,符合“双减”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本单元将传统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置为以亞运会为主题的项目式闯关作业,具体如下:
项目式主题:To get mascots!
活动公告:亲爱的同学们,值此白露时节,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拉开了帷幕!你想壮大冰墩墩、雪容融的队伍吗?快来美丽的亚运村闯关,收集小红旗吧!集满一定数量的小红旗,即有可能获得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莲莲或宸宸哦!快来挑战吧!
以上作业设计摒弃了传统的单元检测模式,通过将学生置于“亚运会”的情境中,以“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真正地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四)设计具有科学性
单元整体项目式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考虑学生的已知、未知与应知;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通过构建单元整体作业情境,联系生活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设计科学有效的单元整体项目式作业。如上述单元检测作业中,教师利用热门话题“亚运会”创设作业情境,设定闯关游戏,作业内容环环相扣,难度层层递进。学生通过此单元检测作业,学用结合,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初步应用知识。
(五)评价具有创新性
评价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取得进步,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保持并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传统的作业评价多以教师为主导,但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真正考查到每位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将“促进学习的评价”“改进教学的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范式,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采用“一路前行”的方式呈现整体评价方案。首先,新颖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其次,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在单元作业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亮起红黄绿灯。如果顺利完成作业则亮起绿灯;如果作业中存在困难,则亮起黄灯;如果大篇幅的作业存在困惑则亮起红灯,并可以将存在的疑问与困难写在方框里,寻求教师的帮助。创新性的整体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促使他们有效学习。
与此同时,在本单元每个课时作业完成后,教师都会根据课时作业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与课时作业评价表。课时作业的评价范围更具有针对性,并且评价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化。
通过单元整体作业一系列的创新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
结语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切实发挥单元作业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项目式作业之前要重新梳理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架构设计;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意分层,体现教学差异性。单元整体项目式作业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整体性、趣味性、科学性及创新性。通过单元整体项目式作业,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静例谈基于绘本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实践[J]儿童绘本,2022(15):26[CD2]29
[2]黄宁宁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校园英语,2021(45):121[CD2]122
[3]陈丽娟浅谈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以Road Safety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2(7):60[CD2]64
[4]陈儿PEP《英语》五(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整体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21(24):70[CD2]7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