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毛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深度学习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高级教学目标。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文章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涉及生命现象、生态环境、遗传变异等多个维度,学生学习生物,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然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依旧广泛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课堂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瓶颈。而深度学习理论的运用,为生物教学的瓶颈突破提供了方向。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原则
(一)内涵
深度学习,即深层次的学习状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具体而言,是人们在原有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性、批判性的学习,实现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结构上的融入、融合,并在已具备知识的基础上对新情境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
(二)原则
深度学习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过程,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个系统性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生物教学中,应该秉承“知识整合”的原则,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和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深度学习进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讨论与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交流观点及意见,在原有认知上获得突破,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就当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生物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上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讲解,忽略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长此以往,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会阻碍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形成。
此外,相对其他主科,生物课程获得的关注度不足,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及讨论,也少有对生物教学现状的总结与反思。久而久之,生物教学的形式化现象也愈发严峻。
(二)课堂有效提问不足
深度学习强调“高水平的问题驱动”。问题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主要手段。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生物教师在课堂中严重缺乏逻辑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即使教师有意识地提问,其提出问题的也不具备思考性。比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内容时,很多教师简单地提问:“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什么?”甚至有些直接问“是不是?”等。这些问题无法起到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也难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教学设计,为深度学习导航
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制订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并带领学生梯度性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由此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评估反思阶段,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改进日后的教学设计形式。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一是生命观念。通过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认同光合作用对人类的重要贡献,领悟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生命观念。二是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的实验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三是科学探究。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四是社会责任。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理实结合、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包括问题驱动、合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
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的梯度性开展,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二)趣味课前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一部作品,一门动态、有形、有声的综合艺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的前提条件,也是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情绪饱满、精神愉悦、热情高涨的姿态展开学习与探究,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大意义。
當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众多,包括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等,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首先,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个实验、展示一个情境、设计一个悬念等,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趣味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再以生动、幽默、富于情感的语言加以串联,激发学生的听课欲望,能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状态。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采取趣味实验导入手法。在上课之前,教师拿一个装有半杯开水的杯子,将一块蔗糖放入其中,过了一会,蔗糖消失了,白开水却有了淡淡的甜味。于是教师提出问题:“蔗糖真的消失了吗?”在趣味现象的引导下,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增,纷纷投入讨论,并思考如何以生物学科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后续的课程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转变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深度学习理论,都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深度学习理念下,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意味着生物教师的课堂身份也应该从“主导者”向“引导者”偏移。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灌输式、讲解式、注入式教学屡见不鲜,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受制于教师的思维,这限制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生物教师应及时走出传统教学的泥沼,从“主体”转变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境,着眼于学生的心路历程,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从而有效达到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及有效学习的目的。
(四)打造角色情境,驱动学生沉浸式学习
深度学习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沉浸式情境教学。深度学习强调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伪真实”的探究和学习环境。在情境的作用下,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学生由此进入沉浸式的学习状态。在生物教学中,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实物、语言等手段,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场景,在场景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还原、情景模拟等,以有效达到驱动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和有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血液循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情境活动,主题为“红细胞的旅行”,让12位学生在血液循环的12个环节中分别扮演各级血管及心脏。扮演红细胞的学生从左心室出发,左心室将其传递到下一个环节,如此类推,直到红细胞走完所有血管为止。在角色情境中,学生能切身走进角色,并亲身经历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对血液循环形成新的认知,学习效果也会进一步提升。
(五)高水平问题驱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问题驱动是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有效的提问手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等,对提高课程效率的意义重大。
深度学习强调“高水平的问题驱动”,即提问要有方法、有水平,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即有效、深度学习的目标。
因此,生物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还要善于提问,所提的问题应具备梯度性和探究性,达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效果,将学生有效带入深度思考状态。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有方向、有逻辑地展开思考与讨论,其思维也会进入纵深状态。
(六)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深入应用
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切身实践。生物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生能在生物学习中塑造良好的生活观念,将生物知识高效地运用于生活中,能够站在生物的角度去思考与理解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
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相关知识点后,给学生布置了课后的作业:培育自己喜欢的小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周期。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兴趣强烈,积极投入,从而对植物的生长状态与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生物知识的最大化利用。
(七)多元化实验教学,促使学生深度探究
实验一直以来都是生物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操作,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本中的知识易理解、易掌握。实验活动对生物课程而言是重要的,其具有多重优势,而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高质量地组织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师需展开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提出小组合作和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旨在驱动学生深度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多元性和有效性。
又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验证绿叶在光的作用下制造淀粉。在此实验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完成,分别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第二步,用黑纸片将天竺葵上下两面的中间点遮住,将其移入阳光下数小时。第三步,利用酒精将天竺葵加热,观察碘液的变化。在实验探究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进行操作、记录、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进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有何目的?植株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站在更高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认知,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
四、结语
从本质上看,深度学习是一个深度推理、思考、分析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能力的形成,还是认知的提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深度学习也并非過度学习,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只有对深度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把学生带入深入学习和沉浸式的学习状态,最终保障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晴. 项目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 智力,2022(28):127-130.
[2]张鹏.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137-139.
[3]孙毅. 基于深度学习思想 做好生物概念指导[J]. 新教育,2022(26):54-56.
[4]李莹然. 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方法漫谈[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16-217.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