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的干预效果及对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23-09-07 10:03王莉胡敏燕董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输液流程护理人员

王莉 胡敏燕 董敏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急诊输液室 214000

急诊输液室是急诊科主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急诊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责任,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因患者病情紧急、情绪激动,配合度较低,容易引发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临床上不断强调对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而以往管理工作多依赖于人力,导致护理质量不够理想〔2〕。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个人数字助理(PDA)系统兼具智能识别、移动计算等功能,能智能化录入、核对相关信息,并具备语言播报、屏幕显示等功能,可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3〕。该院近年来将PDA系统引入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116例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发现该系统在提升护理质量与输液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等方面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北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60岁;②于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③需接受2 d以上输液治疗;④知晓研究,并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①危急重症;②认知、精神障碍;③语言交流障碍;④妊娠、哺乳期女性。输液安全管理流程中引入PDA系统,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116例患者,行常规输液管理,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22~56岁,平均(39.01±5.68)岁;疾病类型:意外创伤38例,急腹症26例,心血管疾病24例,脑血管疾病20例,其他8例。观察组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21~56岁,平均(38.52±5.73)岁;疾病类型:意外创伤36例,急腹症26例,心血管疾病24例,脑血管疾病22例,其他8例,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明确患者需进入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后,于登记处进行登记,指导其等待输液,护理人员领取输液药物,核对患者信息、用药情况,并于输液袋上对药物标签进行张贴。再次核对信息,将药物交给护理人员,输液护理人员确定信息符合后,实施输液,依据医嘱对滴速进行调整,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

观察组应用PDA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流程:急诊输液室引入PDA系统,并组织护理人员共同进行学习,熟练掌握PDA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对其实施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规范进行PDA扫描、输液操作。急诊输液室PDA系统具体使用流程如下:①患者入院后,配置并发放就诊卡,录入患者个人信息、病历资料、药物信息等。患者进入急诊输液室后,读取其就诊卡,建立二联标签条码,一联由患者携带,一联传送至配药室。②配药护理人员扫描条码并核对,完成配药,张贴条形码于输液袋表面,传送药物至输液室。③输液护理人员扫描条形码,进一步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核对,通过语言、LED显示屏通知患者前往指定位置接受输液。患者到达指定位置后,扫描其携带的条形码,核对信息,确定匹配后进行输液。④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通过PDA系统监测患者输液状态,预测换药、拔针流程,并提前将准备工作做好。同时,若患者输液期间有不适感出现,或者需换药、拔针,可通过无线设备通知护理人员。⑤输液完成需拔针时,护理人员再次扫描条形码,核对信息,确定完成输液后,拔针,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依据患者实情展开后续治疗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自主设计“急诊输液护理质量调查表”,从输液知识与行为、服务态度、风险识别与管理、操作技能、责任意识5个方面调查了解两组护理质量,各方面总分均为2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分别于参与两组患者输液的护理人员随机选取15名,发放调查表,当场填写后收回统计得分。经检验,量表折半信度 0.79,重测信度为0.80。②输液效率。记录两组患者的等待、配药与输液操作时间。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状况。护理前后,通过Mishel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状况进行评价。MUIS共33个条目,介于33~165分,得分越高,不确定感越强〔4〕;SAS共20个条目,<50分表示正常,50~59分表示焦虑为轻度,60~69分表示焦虑为中度,≥70分表示焦虑为重度〔5〕。④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两组信息错误、输液滴空、反复穿刺、针头脱落、封管后回血、外渗、滴速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输液知识与行为、服务态度、风险识别与管理、操作技能、责任意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输液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等待、配药与输液操作用时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效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状况

护理前,两组的MUI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MUI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状况比较(分,

2.4 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是5.17%,比对照组的17.2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诊输液室接待的患者数量较大,疾病跨度较广,在急性发病、诊断与检查操作等因素影响下,患者容易出现疲乏状态,加之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而且可能引发医患纠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6-7〕。因此,急诊输液室需注重安全管理流程的优化,而以往急诊输液相关工作的开展多依赖于护理人员的人工操作,工作质量、效率均不够理想,且容易出现纰漏,增大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8-9〕。

PDA系统属于智能化电子设备的一种,通过智能信息扫描核对、语音呼叫、信息屏显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管理工作的智能化〔10〕。本次研究将PDA系统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结果显示,观察组输液知识与行为、服务态度、风险识别与管理、操作技能、责任意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等待、配药与输液操作用时均比对照组短,提示PDA系统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PDA系统的应用可使就诊信息自动流程化存档,使流程追溯管理得以实现,护理人员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将更多的精力应用于服务患者方面,促进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有效提升,进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11-12〕。不仅如此,PDA系统智能化对信息进行录入与核对,通过扫描条形码即可查看并核对患者相关信息,使输液护理按照程序快速进行,缩短患者等待及相关操作时间,从而促进输液护理效率进一步提升。

相关研究显示,进入急诊输液室治疗的患者病情紧急,等待输液过程中疾病不确定感降低,且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临床干预的配合度降低,容易引发不良事件〔13-1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MUIS、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提示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情绪。通过PDA系统展开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后,各项护理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更为规范,可使患者快速得到输液治疗,且语音呼叫、信息屏显的应用可使护理人员及时响应并处理患者需求,使患者感受到临床处理的专业性、关怀性,减轻其心理负担,进而达到改善其病不确定感及不良情绪的效果〔15〕。除此以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提示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可进一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引入PDA系统后,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均得以提升,且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可使其配合度得以提升,使输液护理工作能够高质量开展,提升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进而使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情绪,并且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然而,此次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如样本量、观察指标较少,存在较高的主观性,可能使结论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观察指标等展开研究,从而客观分析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的干预效果及对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输液流程护理人员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