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能力培养”为例,论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应从课内实训体悟、校外实习两方面强化学生的专业观察意识,从重构课程内容、引发深度学习两方面夯实学生观察幼儿的知识基础,从优化实训项目、完善学习常规两方面提升支持幼儿的能力等策略。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 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行为观察 职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137-05
胜任力的相关研究最早源自管理领域,随着胜任力的理论与方法展现出对其他职业领域的价值后,在教育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工作,而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活动。教育需要基于教育对象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胜任未来的就业岗位,即具备岗位胜任能力。
一、岗位胜任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岗位胜任力的内涵
笔者经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人们比较支持胜任力的特征观论和行为观论。特征观论的学者认为,胜任力(Competence)可以通过教育、学习以及培训获得;行为观论的学者认为,胜任力(Competency)是个体履行工作职责时的行为表现。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被Spencer夫妇和Richard Boyatis分别提出。在冰山模型中,个人的岗位胜任力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冰山中位于水面上的部分,是可观、可测的;隐性能力是冰山中藏于水面以下的部分,是难以触摸和直接观测的。而在洋葱模型中,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如同洋葱一般,从内到外层层分布,并且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属性特色,如同冰山模型一般,越远离洋葱的核心,其可观测、可改变的程度越高,反之则越稳定越难以改变。不管是冰山模型还是洋葱模型,对胜任力要素的理解基本都包括岗位动机、态度、价值观、自我认知、知识、技能这六种要素。因此,我们可以把岗位胜任力理解为是个体在进行某种特定职位工作时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等要素的总和。
(二)岗位胜任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根据上述岗位胜任力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指的是在担任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保教知识、保教能力、职业素养等要素的总和。基于岗位胜任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将全面涵盖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岗位动机的激发、师德与专业理念的树立、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等内容,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多数专家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自身的岗位胜任力不足。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要求过低,导致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竞争优势;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方面也显示出集体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而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以上问题,学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可以切实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專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
201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以此标准为导向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势必会更多地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理论与技能。为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教育部于2021年印发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师德践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四种职业能力。
其中,“师德践行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注重涵养教育情怀;而“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中的“实施教育评价”重点解释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观察与支持幼儿的能力,指出学生应掌握常用的观察研究方法,如运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等来了解和评价幼儿,并能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科特点分析和改进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综合育人能力”也特别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有幼儿意识、教书育人意识,应掌握活动育人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幼儿身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差异性,并能及时发现和赏析幼儿的闪光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主发展能力”方面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自我反思、自我诊断,具备改进能力,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互助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笔者结合实习指导观察与访谈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难以完全匹配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主要表现为他们的职业信念不够强、保教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待巩固和提升、自主发展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待发展。其中,观察与支持幼儿的意识和能力问题较为突出,学生研究幼儿行为的意识较为薄弱,难以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问题分别指向“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评价与支持”。
1.观察什么:对观察要点不熟悉
学生在观察幼儿时往往不清楚要观察什么,这涉及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要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打好专业理论基础,然后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然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察动机不够强,或忙于完成保育工作等原因容易松懈下来,加之观察幼儿本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专业性工作,需要观察者做好身心准备和材料准备后方可顺利进行,部分学生也因此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2.如何观察:欠缺专业观察的技巧
如何观察也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这涉及观察研究的具体方法问题。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可以分为一般观察(无目的)和专业观察(有目的)两种。制订观察方案是实施观察的第一步,具体包括确定观察目标、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观察情境。而身处教育现场,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提前制订观察方案,观察实施主要发生在一般观察中,如在幼儿进餐时,学生会对感兴趣的幼儿实施一般观察,即表面的“看”,缺少观察研究的工具(如进餐观察记录表),因而,事后记录时容易忘却幼儿行为的具体背景、过程与细节。
3.如何评价与支持:评价与支持不全面
如何评价与支持指的是基于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学生应该如何分析和实施下一步计划。评价与支持需要考虑幼儿的行为表现、学习品质、影响因素。其中过程性评价需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关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与能力,其中包含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决策能力。但由于观察指导经验欠缺,学生的评价与支持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当下行为应如何评价与支持。如观察幼儿的建构游戏(积木搭建)时,学生多关注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搭建了什么)及社会性水平(与同伴合作的程度),而容易忽略幼儿的建构水平、影响因素、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和过程性能力分析。学生基于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价提出适宜的支持策略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業竞争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不应限于弹、唱、画、跳等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理解与接纳、观察与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典型行为、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过程等的能力,并能评价与激励幼儿的发展。下面笔者以“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能力培养”为例,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专业观察的意识:课内实训体悟、校外实习提升
强化学生专业观察的意识,使其树立科学观察与支持幼儿的理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基于专业的观察者视角,尊重幼儿在观察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积极的观察理念与持续性观察的意识,能理解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的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观察意识。
1.课内案例讨论,树立专业观察的意识
教师应重视课内的案例讨论,通过正反案例的分享与交流,使学生树立专业观察的意识。会区分一般观察与专业观察,端正观察与支持幼儿的心向与态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无目的的旁观者转向有目的的观察者的重要转折点。对此,教师应重视开学第一课的思政育人功能。例如,在第一周“幼儿行为观察的指引”的项目里准备两则教学案例(“一般观察”案例:佳佳的沙堡被踢翻;“专业观察”案例:妍妍也想当妈妈),让学生重点围绕“观察”二字进行交流,讨论的核心问题包括“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一般观察与专业观察的区别”。在课堂上通过问题情境导入、头脑风暴、案例呈现、学生讨论、师生总结等方式,使学生体会专业的观察与评价对幼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树立科学观察与支持幼儿的理念。
2.校外实地观摩,强化专业观察的信念
结合课程计划,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通过实地观摩与主题访谈,有助于学生直接感知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协调幼儿一日生活的,又是如何组织幼儿行为的观察、评价与支持的。例如,学生在现场观察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进餐”与“观察幼儿的进餐”这两项工作时,可以很快发现,幼儿园教师对每个班级都预先制订了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上清楚罗列了教师的一日工作重点及观察项目,并且清楚备注了记录的内容及方式(在记录表中,进餐项目可以分为早餐、午餐、营养餐,每个餐点按幼儿的自主情况与进食量,可以分为A“好”、B“量少”、C“喂餐”)。这让学生明白,适宜的观察记录表及简易的记录方式能极大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效率,避免出现日常保教任务与幼儿行为观察“两张皮”现象,学生由此能进一步体会专业观察的重要性。
对幼儿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幼儿当下的发展状况,应持之以恒地进行专业观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机会和条件,借助特定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例如,以访谈的形式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核心问题可以包括“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容易遇到什么困难?当时是如何解决的?你认为你的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是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又是如何判定的?”通过主题交流,有利于学生坚定开展专业观察的信念。
(二)夯实观察幼儿的知识:重构课程内容、引发深度学习
1.联动相关科目,重构课程内容
在培养学生观察与支持幼儿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实行多门课程联动培养机制。发展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的能力涉及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具体包括教育学、卫生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等相关课程。因此,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课程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应完成“三学”(教育学、卫生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等教育技能课程、音乐与美术等艺术技能课程的学习,为开展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重构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还应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与任务情境。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按活动类型可以分为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这四大活动;从一日流程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来园、盥洗、进餐、集体教学、户外活动、游戏、睡眠、离园等;从课程领域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一种分类都有不同的观测要点,但不管是从何种角度划分,教师的角色定位均包括“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因此,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能力培养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的基础理论、幼儿五大领域活动和游戏的核心经验、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轨迹、教师评价与支持的角度等。
2.探索翻转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知识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此时,教师的课堂身份加入了研究的色彩,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接收者。通过翻转学习,课堂学习内容将更聚焦于如何观察、如何评价、如何支持这三大问题上,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观察与支持幼儿的“三部曲”——描述、识别、回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良性的螺旋上升的工作过程。
翻转学习的全过程一般由问题引导环节、视频观看环节、问题解决环节三个环节构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提出一些情境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相关的行为观察知识要点。例如,语言领域中请学生思考“幼儿口语表达的观测要点是什么”、科学领域中请学生思考“幼儿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哪些”,继而结合微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行为观察的观测要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幼儿口语表达的观察要点、幼儿科学探究的四种关键能力。基于保教工作岗位的情境性任务驱动,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后续的观察记录、分析解读、发展支持。
(三)提升支持幼儿的能力:优化实训项目、完善学习常规
1.优化实训项目,依托典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
教师可依托各类学习资源开展项目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对象,教师在分解任务的基础上适当作出示范,学生再分组协作完成。完善幼儿行為观察与支持能力培养的实训任务应体现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实训任务可以分为幼儿行为观察的指引、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观察与支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支持等,每一个实训任务又可按照五个典型工作环节具体展开,依次为制订观察方案、收集幼儿信息、评价幼儿表现、支持幼儿发展、反思支持策略。
例如,在“幼儿音乐能力的观察、评价与支持”这一项目上,第一个典型工作环节是制订观察方案,具体包括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选择观察方法与观察情境,其中,明确观察目的的前提是熟悉在幼儿园常用的音乐活动类型(音乐欣赏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分析幼儿音乐能力的构成(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韵律活动能力、打击乐演奏能力、音乐游戏能力),而观察对象的确定与观察方法的选择则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定。随后,学生依据上一个典型工作环节完成的“观察方案”进入第二个典型工作环节“收集幼儿信息”(即“描述”环节),在相应的观察情境下采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记录幼儿的音乐能力表现。如在中班韵律活动“蚂蚁搬豆”这一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轶事记录的方法,从动作发展、随乐能力、合作协调、创造性表现这四方面全面记录某个幼儿的韵律活动能力表现。由此进入第三个典型工作环节“评价幼儿表现”(即“识别”环节),在及时、客观、完整地记录幼儿的行为后,学生可对幼儿行为发展、学习品质与过程性能力、其他影响因素这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第四个典型工作环节“支持幼儿发展”(即“回应”环节)做好准备,而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基于前期观察与评价的信息,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同时充分考虑国家发布的权威文件。如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明确改进方向,包括调整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教师的引导等。最后,在第五个典型工作环节“反思支持策略”中,从方案的制订、信息的收集、幼儿行为的评价、幼儿行为的支持四个环节进行全面反思。
2.完善学习常规,巩固观察、评价、支持幼儿的能力
教师应建立并完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学习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评价→支持”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借助合适的教学平台、在线精品课程、教学课件、教学任务单帮助学生巩固观察与支持幼儿的能力。以“幼儿人际交往的观察、评价与支持”项目为例,课前基于岗位工作需求,确定学习项目,围绕项目内容制订“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学习,在“做中学”,在“计划—资讯—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完成五个典型工作环节。课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任务,提前收集学生发布在教学平台(“云班课”上面设置的“思考与疑惑”任务)上的疑难点,在小组汇报与互评学习成果后,教师结合真实情景中的案例讲解疑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幼儿人际交往的观察、评价与支持要点,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课后继续围绕工作任务,延伸新的问题情境,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展开课后延伸。
教师应注重强化与巩固学生观察、评价与支持幼儿的能力。幼儿行为的观察、评价与支持主要指学生能够确定科学的观察目标并制订观察计划,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记录幼儿行为,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中,能尊重事实并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能够基于观察确定幼儿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支持。例如,观察记录幼儿的洗手行为,学生应该制订怎样的观察目标,采用何种观察方法(实况详录、事件抽样记录、行为检核表等),随后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幼儿行为发展、学习品质、影响因素),最后应该如何开展下一步的指导。在开展每个学习项目中教师应始终强化培养学生观察、评价与支持幼儿的能力,让学生在幼儿观察分析与教育支持的循环互动中强化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在理解岗位胜任力的基本内涵这一基础上,重点分析学生在相应的职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从强化意识、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能力这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兆信,张中秋,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2]郑艳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2022(13).
[3]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5]玛格丽特·卡尔.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M].周欣,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6]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7]黄婉圣.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委托重点课题“基于胜任力的广西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18AA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佩杏(1990— ),广西平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幼儿行为观察、教师专业发展。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