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策略探讨

2023-09-07 03:56刘贵祥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区学院社区教育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阐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发挥地方政府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各方职责,捋清工作思路;瞄准企业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区教育 社区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022-03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态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更为明显,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大众共识。社区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社区学院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学习的开展。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

一、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满足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为我国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明确了建设目标。《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与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要建立社区与职业院校联动机制,支持社区参与职业院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社区服务计划,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开放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社区教育学院化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對引导国民开展终身学习、在生活中掌握和提升技术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各行各业逐渐走向“高精尖”,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2011年国家出台《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国家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密切结合我国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才支撑。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历职前系统学习、岗中系统培训的过程,这需要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核心社区学院高质量的密切融合,积极做好产业工人“岗前培养—岗中提升”工作,帮助其认识新材料、掌握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满足社区居民的个人学习需求

在工作过程中,社区居民积累了工作经验、掌握了工作方法,但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很多社区居民发现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社区居民有必要开展再学习,从而增加知识储备、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日渐增加。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办学规模都可以为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社区教育提供保障与帮助。

二、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现状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考察了美国的社区学院后作出了“试办社区学院”的指示,我国一些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开始创办社区学院;1998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一些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如青岛、杭州、苏州等)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地区性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全国各地的成人高校、专科学校开始整合教学资源与地方政府试办不发文凭的社区学院。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社区学院开办初期其建设基本上是依托当地现有的成人教育机构(如县区级广播电视大学),再整合一些其他资源,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尚未真正参与其中,职业教育教学资源难以进行共享,以致社区学院存在着管理归属不明、各方职责定位不清、宣传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备陈旧落后,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居民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

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发挥地方政府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针对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能力的提升、发展环境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一种跨主体教育改革模式,涉及职业院校和诸多行政部门的工作主体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统筹作用。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姻”,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此过程中要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细化分析,从供给侧改革层面入手,构建融合教育发展模式。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托国家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推出转岗培训机制和再就业机制,由社区教育机构深入本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并与本社区企业共同确定学徒对象、学徒岗位、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相关职业院校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开展职工培训,为培训合格的职工颁发相应证书,然后根据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的具体办法申领培训补贴。有了政府的职工培训补贴,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可以招用社区内更多的青年劳动者(包括新型农民)参与岗位培训。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开展学徒制培训,能使社区劳动者在不影响当下生活节奏的前提下开展再学习,最终提升就业技能水平,此举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为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在社会上积极营造“人人爱学习、人人爱劳动”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对各种政策的实施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订对应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宣传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社区劳动者了解相关政策和消除疑惑,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又如,面向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示范合作单位以及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举办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专题研修班,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研和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学员身体力行感悟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明确各方职责,捋清工作思路

职业院校与社区应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结合区域教育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职责与任务,并且通过协商交流以确定具体的合作方案。无论采取何种合作模式,双方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从制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组织架构,建立更加清晰的工作机制,设定好合作目标与工作任务,最终实现协作育人。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机构及企业共同制订岗位技能培训方案与培训目标;职业院校提供培训师资、实训场所,负责对学员进行培训与教育;社区负责宣传、调研、招收学员、到企业联系实习场所等。例如,在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过程中,社区主要负责宣传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与好处,而职业院校则负责对社区召集来的学生进行培训教育,彼此负责不同的工作方向,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与教育方案。

(四)瞄准企业与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和社区学院在开展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既要针对通用技能进行培训,又要在把握企业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调整培训重点,构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服务与管理人才供不应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偏低,而职业院校老年人服务相关专业尚未形成规模与特色,难以吸引学生报考。而将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可与社区学院開展合作,对原“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改革,根据社会需要重新设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职业院校拥有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职业院校与社区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为社区养老机构培养高素质服务人才,使医养结合服务得以优化、智能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成立“智慧康养产业学院”,依托“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发挥多方资源优势,加大行业调研力度,精准把握老人服务行业的新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有各自的资源优势。职业教育资源是国家共有资源,人人均有权利享受,有专门的技能、严密的组织、系统的内容、稳定的形式是职业教育的特点。社区教育是利用本社区有限的教育文化资源面向本社区的公民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灵活性与适应性是社区教育的特点。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一直以来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重点与难点。职业院校要善于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信息等有形与无形资源,强化自身的教育效果;社区教育机构——社区学院要意识到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提升社区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双方必须在资源认知上有大局观,不能计较一时得失。建议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两三个社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向社区开放共享。在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职业院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有专门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中心,有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教师团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然而,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对社区的中小型企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新材料、新工艺的了解相对有限。而社区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本社区的中小型企业以及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精准的把握。二者需要密切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展协同育人,及时为社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为社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此举既可以稳定就业又可以为社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只有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真正做到教学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享、就业信息共享,才能拓展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教育工作者与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携手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廉依婷.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2]杨海珍,徐诚,宋鹿鸣.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

[3]许明.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实践思考: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20(1).

[4]陈新文,周志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践特征与现实问题[J].成人教育,2018(10).

[5]梁宗厚.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评《互联网+视角下的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融合》[J].中国科技论文,2022(8).

[6]郭宇,高妍,陈雪.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改进路径: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2(6).

[7]邵建华,李彦超,王春霞.新时代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1(3).

注:本文系柳州市教育局2022年度职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柳州市新时代社区学院建设研究”(LZJ2022A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贵祥(1972— ),广西天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体育、职业教育改革。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社区学院社区教育职业教育
美国、日本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分析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