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群
摘要: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能写会算”上,数学和语文其实是一样的,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数学语言”更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心态,一种技能,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方法与日常生活其实有一种很密切的联系,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数学语言来优化课堂,把数学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 渗透研究
一、引言
提高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之一。即通过数学语言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对数字、图形和运算概念的理解更快、更深,对数学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更高。教师如果能优化课堂,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数学语言变得更直接,将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1]
二、拓宽学生思维的基本原则,以语言为支点
(一)遵循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进行数学教学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讲授数学知识,因为理性、细致的辩证分析是建立在相关问题的交流上的,因此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会无比重要。比如三年级数学中的长度和重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原型,通过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学生在对语言进行辨识的前提下,对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理解和学习,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理解能力也会迅速提高。在小学生汲取知识、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遵循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遵循促进语言发展,培养严谨缜密的思维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日常生活和数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让数学教学内容深入到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在授课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运算能力。正如毕格拉斯学派提出的“万物皆可数学”概念一样,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接触到数学,教师需要利用常见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具有严谨的特点,学生解题时会有一个准确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解题时,数学教师要以语言形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拓展。当然,创新思维和跳跃式思维并不代表无原则、无章法的乱跳,还应将拓展发展与严谨细致相结合,既要突破“惯性”,又要遵循语言逻辑常识,确保语言文字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吻合,促进语言发展与严谨缜密思维的有机结合。
(三)逻辑思维发展的系统性,且要注重语言的层次性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中,会将教师讲授的相关内容,通过一系列加工、推理、演算,将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输入脑海中,然后在实践中运用出来,最终得出答案。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语言和思维发展过程。[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師在讲授数学逻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层次性,也需要学生在理解教师的语言表达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想要运用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把思维发展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学生数学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更具实效。
三、拓宽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以语言为支点
(一)教学语言注重逻辑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深层次拓展、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并且想办法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发挥数学语言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逻辑上要有所侧重。虽然数学学习的内容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不太好举例,不能拓展太多,但数学老师要想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需要在课堂上设计好语言,将课堂氛围渲染得生动活泼,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中发现数学规律,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讲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时注重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具体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语言要由表及里,深入浅出,从现象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又要对所得的理论实践进行反向指导,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二)语言要由易到难,注重趣味性
在课堂语言的设计中,应该先从最简单的语言入手,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自身的信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和题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变得有滋有味,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这种乐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唯有如此,数学语言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实际的效果,因为寓教于乐的教学语言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星成. 在“说”中学习数学——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1,000(009).
[2] 徐红花.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阅读落到实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
[3] 徐雅玲.让数学日记更有“数学味儿”——浅谈记小学数学日记的指导策略.考试周刊,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