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研究

2023-09-06 23:32邓一平
科教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邓一平

摘要文章在阐述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财经类专业中的应用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出优化策略,逐步建立健全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转化企业合作思路,确立“双赢”思想,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11

现代学徒制是指以学徒培养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具体课程为抓手,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产教融合的产物,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要求第三批学徒制试点单位要将产教融合作为引领,以培育高质量人才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对现有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优化,构建职业教育保障长效机制,结合职业院校特色,打造现代学徒制样板。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加入现代学徒制试点队伍,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打造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教学实践可知,尽管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设置与市场就业需求比较吻合,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后期关注,学生对专业生涯发展缺乏正确认知,就业期望值较高,容易因专业不对口导致就业率较低。综上,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革新现有教学模式,创新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概述

1.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狭义层面,学徒是指跟随教师学习的学生,基于广义层面,学徒泛指跟随师傅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个体。现代学徒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传统学徒制而言的,现代学徒制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形制特点,又结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现代学徒制以“双主体”育人为主要特征,通过聘任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同步授课,实现工学交替,构建“二院耦合”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强调培养具有显性和隐性“双知识”结构的现代化人才,在学习和就业之间搭建起关联,提升学生的首岗适应性,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由图1可知,现代学徒制以“双导师”为主要形式,学生同时接受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能够夯实职业操作技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对校企合作形成助力,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能够吸收到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降低员工培训成本,高职院校也能够借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良好的教学口碑。基于“双高计划”的催生下,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选择[1]。

1.2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应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价值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现代化职业技能人才的崭新尝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对国际经贸、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人才的需求呈現逐年攀升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若能够抓住时代发展导向,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不仅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财经类应用型人才,还能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与此同时,通过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强化财经类人才的职业技能,使其获得就业的主动权,增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助于打通国内外人才市场,为财经类人才“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实现办学理念的跨时代转型[2]。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实践中,部分院校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践的现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企业所利用,成了为其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温床。因此,对当前现代学徒制进行改革,夯实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一项职业教育改革计划,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结合教学实践可知,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实施仍存在以下短板:

2.1缺乏对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

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具有技能传承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个体潜能的充分挖掘,对个人成长予以了较高的关注。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不仅重视培养与岗位需求契合的人才,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财经类专业学生一经踏上工作岗位,通常以操作类岗位为主要就业方向,在毕业3―5年左右,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走上初级管理岗,4―6年迈上高级管理岗位或者自主创业[3]。基于现代学徒制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情况来看,在校企合作中只将培养重点放在学徒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上,但缺乏对其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基于这种情况,尽管学徒在毕业后即可到岗工作,但由于缺乏职业发展后劲,容易导致职业生涯面临上升瓶颈,对个人发展不利。

2.2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现代学徒制是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对技能的传承,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抓手,以课岗融合为依托,要求高职院校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能够培育出企业满意的财经类专业人才。但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企业一线员工对自身的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较为了解,但针对校企融合课程的编制缺乏思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工学交替理念,但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导致课程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2.3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未建立有效衔接

以师带徒是现代学徒制的标志性特点,但尽管各个试点高职院校都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师制教学体系,但成效一般。“双师制”背景下,要求教师既要熟悉财经专业理论知识,又深谙财务工作操作技能。但在实践中发现,财经类专业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未建立有效衔接,未能有效衔接的原因可能包括:①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虽然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合作不够的情况。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的职责和定位可能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角色冲突。③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和支持不足。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都需要提供资源和支持,但是可能存在资源不足、支持不够的情况,影响了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有效衔接。由于双师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和对接,双师制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全面发展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4财经类专业现有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现代学徒制并未形成统一范式,针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而言,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实操性,无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也不具备统一的岗位能力标准,导致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评价、技能考核方面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的问题,无法实现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策略

通过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前期试点所获取的实践工作经验,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结合“双高计划”的发展要求,参考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现实情况,明确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具体如下:

3.1校企协同创新,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基于“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以首岗适应为前提,以多岗迁移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着力提升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探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构建校企双轨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双轨交互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就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制订进行协商,共同培训教师(师傅),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立不同层级的课程体系,实现与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匹配,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层级设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实现模块化课程包,在高职院校建设创业基地,模拟企业运作模式,在企业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通过工学交替,实现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交互培养,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经过三个层级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和导师的双重关怀下,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此时即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实现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实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实践的对接,实现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彰显校企双轨交互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财经类专业人才。

3.2校企共定标准,打造工学结合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应基于“双高计划”,建立一个由行企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建构和标准制定组成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以确保制定的专业教学、岗位要求、课程要求和考核评估要求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与应用[4]。根据国家政策变化,依据国家教学标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结合智能财务、数字营销、数字人力、创新创业、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金融等专业数智人才培养发展计划,引入数智化人才岗位能力模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数智人才岗位能力模型,打造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编写核心课程说明、教学进程计划等重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手段、新系统环境下财務会计领域变革与创新的相关热点,有效聚焦中国大中小型企业财务转型过程中财务相关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和工作任务。在“传统+云”财务模式下,围绕核心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体系,结合院校的会计专业设置出完善的课程体系,从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到企业综合实训三个层面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

3.3实施校企互聘,提升财经类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优化教师团队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学生所处的不同层级,设置相应的导师。如三级导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师傅,二级导师聘请企业部门精英担任讲师,一级导师聘请企业核心管理人员担任大师,不同层级的导师共同构成企业教学团队,就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考核标准进行商讨,制定导师工作细则。二是在高职院校内部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室,为双师提供办公的空间,使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能就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和流程等进行商讨,弥补校内教师在实践工作经验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校内教师对财经类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的熟悉程度,同时提高企业导师对教学理论方法的系统化掌握,提升企业导师的带徒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的联合,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前提条件。企业应该为职业学院教师提供师资研修赋能,包含课程赋能、企业实践、产业拓展、教育技术四个维度的师资研修服务内容,以帮助院校打造“知行合一”的高质量实践教学双师队伍。

3.4完善岗位认证,制订统一的学徒轮岗技能考核标准

完善岗位认证,制订统一的学徒轮岗技能考核标准是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完善岗位认证,可以确保学徒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同时也可以保证学徒的权益和利益。为了完善岗位认证,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完善的岗位认证体系。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制订完善的岗位认证体系,包括岗位认证的标准、流程和考核方式等。②制订统一的学徒轮岗技能考核标准。学校和企业应该制订统一的学徒轮岗技能考核标准,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等。这样可以确保学徒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同时也可以保证学徒的权益和利益。③加强师傅的培训和管理。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师傅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师傅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并能够有效地指导学徒。④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徒的技能水平和企业的需求,并根据反馈情况不断完善岗位认证和学徒轮岗技能考核标准。

4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凸显。基于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借力校企合作实现联合招生和育人,用人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和教育体系改革,有助于弥补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健全财经类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提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财经类管理人才,实现多方共赢。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监管机制研究”(XJK18BZY033)。

参考文献

[1]周殿红,王光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中的探究[J].时代经贸,2023,20(1):158-160.

[2]雷雨,雷林子.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上海商业,2023(1):184-186.

[3]杨小兰,韩春燕,马建国,等.高职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阶段性双轨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3):56-59,78.

[4]马建华.“互联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的思考——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4):112-113.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