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五步递进”法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2023-09-06 14:26张吉娟
小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探究

☉张吉娟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必须贯穿于教学始终。”[1]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无论是基础的口算练习,还是常规的混合运算,抑或是“解方程”中的算理分析和举一反三,均应该强调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的主动纠错以及独立思考品质的培养。教师适度的“放手”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也需要鼓励的“声音”和温馨的评价,更需要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品质。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的催化剂,必将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必将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针对现实,分析原因

(一)过度“搀扶”引导,缺乏独立思考

数学课改之路走到今天,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一直处于“头条版面”,因为它是学生后续深入学习的“助跑器”,教师应该适当的“放手”,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品质。然而,细究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旅,教师过度“搀扶”的现象屡见不鲜,唯恐学生因为马虎而计算结果“一团糟”,唯恐学生不会套用公式而“茫然失措”,唯恐学生离开老师的视线就会走上“歧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因为习惯了老师的“搀扶”而不会独立计算,因为习惯了“等待”而不会主动探究,遇到稍有难度的计算题,不是自己尝试计算,而是等待老师的指导、等待老师的集中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不愿独立思考、不会主动计算,计算能力日渐“衰竭”,导致数学学习低效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过度“权威”定论,忽视评价鼓励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不理想还跟教师的评价鼓励有关。细究部分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评价体系,生硬、单调、霸道的评价问题依然存在,课堂缺乏温馨、多元、艺术的评价方式。课堂上总是教师在发出“声音”,而且是唯一的、类似的、非此即彼的声音,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给予绝对、命令、不容置疑的定论。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因为缺乏肯定的“声音”和艺术的评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其积极性,同时也拘囿了其主动意识激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评价方式的无趣、单一、苍白,加上同伴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助评的缺席,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结果得不到同伴的欣赏、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善于放下身段,善于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思考,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萌发前行的动力。

(三)过度“功利”学习,忽视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有关,而且与其思维开阔度有关。它不仅仅是一种追求结果正确与否的学习活动,更是一种追求思路是否明晰、能力是否得以提升的学习过程。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所谓的“优秀率”和“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也表现出过度追求最后计算答案的正确与否(不论是否掌握计算方法,只看最后结果是否正确)和成绩的优劣,而忽略了主动观察、思考、探究等品质的培养。这种模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数学习题时,只想着等号后面的那个数字对不对,不考虑自己是否理解了数学概念、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也影响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利用“五步递进”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一)艺术引导,激发兴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2]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关,还与教师的评价鼓励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从以上现实分析中得出,由于教师的过度关注,反而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但不会“独立行走”,而且还会“屡屡碰壁”、错误百出,也就根本谈不上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既要及时“扶”好他,避免一开始就“摔倒”而失去信心,还要适时“放手”,让他学会自己走。在此期间,既要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要温馨鼓励,激发其前进的动力。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计算技能的掌握,还有数学兴趣因子的激活,或许还会有诸多的惊喜,有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先出示较为简单的“两步混合运算”习题,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对于这样的基础题型而言,大多数学生基本不会出错,此时的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点评,应该对学生的计算结果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和鼓励。同时,不能满足现状,要“趁热打铁”,继续出示稍有难度的“三步混合运算”或者带小括号的习题,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因为学生在教师这里获得了肯定和鼓励,他们会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且会更加认真、更加专注,计算的热情会一浪高过一浪,理想的效果会汩汩而出,数学兴趣因子的激活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主动纠错,养成习惯

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不仅仅是对教师课堂引导、课后指导力的考察,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习题计算之后的“后续工作”,学生不是等着老师的集体订正,也不是依赖老师的单独“小灶”,而是主动检查、主动发现计算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愈高,纠错欲望也就愈强烈,他们会为自己的“零失误”而惊喜连连,同时也会为自己的“火眼金睛”而暗自窃喜。久而久之,学生纠错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计算“失误率”急剧下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此,有助于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还以《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有了之前“两步混合计算”的学习基础,加上教师的艺术性指导,学生会对接下来的“自我超越”充满信心。此时,教师不妨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例题特点,自主讲解、互相合作并总结出其运算规律,至于后续的课堂巩固练习和检查评价过程也让他们自主完成。此时此刻,教师无需“插手”,也不必担心,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适时的点拨、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才会“水涨船高”,自主纠错的幅度才会加大,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数学学习的密林中渐行渐远,进而达到理想的数学学习新彼岸,实现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美好愿景。

(三)分析算理,开阔思维

理想的数学学习应该由思到算、由此及彼、由古到今、由内到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滋有味。然而要想数学课堂出彩,离不开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离不开其开阔的思维能力,更离不开其清晰的算理分析。数学计算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计算练习的“零失误”,也不仅仅拘囿于善于纠错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具备全面、突出的学习能力、善于分析算理的思维品质。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主动纠错中获得数学经验,才能在技能的掌握中提升数学素养,才能在理念的转向中受到思想的洗礼。这样,数学学习的魅力将会充盈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将会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最终进入一个理想的数学新时空。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这个知识点。它不同于常规的混合运算,也不同于图形面积的计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方程”的概念、意义以及性质,然后举例教授“解”方程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基本算理,开阔思维视野,加上之前养成的良好学习品质,学习结果的理想自然顺理成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单纯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一味地注重对计算过程的考察,关注计算结果的对错与否,要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是否明晰、思维是否拓展。这样有助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助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3]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的主动纠错和分析算理固然不可或缺,但举一反三的巩固练习和经验总结更加不可或缺。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如何紧跟课堂的“步伐”不至于掉队,也知道了如何从教师的“搀扶”中脱离而学会自主。于是,在自主纠错的过程中,他们求知的欲望愈加强烈,追求“完美”的思路愈加明晰,进而能够在计算的过程中愈加理性地分析算理意义、掌握运算规则,促使思维视野愈加开阔。同时,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点拨,指导学生在“完美”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和印证力。

还以《解方程》知识点为例进行说明。通过教师的举例、讲解、分析,学生明白了解方程的意义、算理以及步骤过程,知晓了什么是“方程”,理解了其深层理念和意义。同时,还可以用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向学生讲清楚算理:方程犹如我们科学课上的天平,“等号”两边的“重量”是平衡的、是同样重的,我们计算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等号两边的数据要相同,否则,就说明计算错误了。只要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个算理和规则,他们就会对此知识点了然于胸。此时的教师不妨根据例题再出示几组练习题,指导学生根据解题步骤自主进行计算、验算、纠错、改正,这样反复练习几组,学生就会在失误中分析原因,在分析中思考算理,在思考中豁然开朗,进而在巩固练习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数学品质。

(五)自主探究,发展品质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教师艺术性的引领,也离不开学生主动纠错习惯的养成;既离不开算理分析思维的开阔,也离不开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自主探究品质的发展。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计算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所有知识点学习的奠基性“工程”,良好的书写、思维、推理、分析等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肯定和激励,需要同伴的交流、分享和帮助。然而,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激励也罢,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也罢,都不及学生自主探究因子的激活。它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汩汩而出,它让教师在课堂引导中得心应手,它吸引着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计算与探究,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发展其数学品质。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方法,也初步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自制长方体学具,观察其六个面与各个边之间的特点,并借助多媒体演示长方体表面展开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六个面的面积与原来长方体表面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在此期间,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不可或缺,但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如果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算理。这样,学生的收获也就不仅仅是计算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品质的发展。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一定还有更为实用的方法、途径与策略。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视野的拓展等基本思路不能变,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在“扶”的同时不要忘了“放”,学生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不要忽视了纠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向思维态势,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定会“水涨船高”。希望艺术性引导和自主纠错能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常态,算理分析、举一反三和自主探究能够成为学生能力、素养、品质等同步提高的“法宝”,能够成为数学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能力探究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