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好古诗词鉴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立足高中语文古诗词实际教学情况,从字词鉴赏、结构鉴赏、形象鉴赏、情感鉴赏四个层面提出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为提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将培养高中学生丰厚文化底蕴,高尚审美情趣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要满足这一教学要求,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调整高中古诗词教学重点,并做好古诗词鉴赏的激趣、指导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发现古典美、认识古典美、欣赏古典美的审美能力。
一、品鉴典故,使学生领略古典文化之美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其特点在于利用历史人物、寓言故事等典故表达思想感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品鉴典故的审美教学作用,积极为学生讲解相应典故的由来,使学生在广泛学习、深度思考的过程中领略古典文化的美感。高中古诗词中的用典可被细分为明用、暗用、侧用、反用四大类,教师可以根据用典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领略典故之美。
比如,在《短歌行》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诗歌中的典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常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句诗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通过品鉴这一典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贤能之士的渴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诗中,前一句引用了《管子·形势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抒发了作者对招纳贤能的渴求;后一句引用了周公帮助兄长周武王灭商,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达作者自比周公、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古诗词中的典故,引领学生深入品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使其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化审美能力。
二、品鉴字词,使学生领略字词韵味之美
古诗词具有字词凝练、意境悠远的特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围绕关键字词展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挖掘美、感受美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古诗词中的字词展开解释、对比、诵读教学,通过讲解字词的含义,对比其他字词的应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字词应用的巧妙之处,从而加强学生对字词韵味的审美体验。
比如,在《声声慢》一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鉴赏教学的重点放在词中的十四个叠字,通过品读,强化学生诗文内容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使其在初读时感受《声声慢》的韵味,初步体会词人李清照的用词能力。之后,教师再围绕《声声慢》的主旨对十四个叠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品读“寻寻觅觅”四个叠字,使其从行动、心态两个角度品味词人李清照身无所依、心有所失的悲凉心境;引导学生品读“冷冷清清”四个叠字,使其感受到词人所处的环境;引导学生品读“凄凄惨惨戚戚”六个叠字,使学生挖掘这录个字中蕴藏的无限孤独、凄凉、冷漠、哀愁,感受词人李清照心中的无限辛酸。在精确解读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一步感受叠字的妙用,增强其对字词韵味之美的感受。
上述案例,教师按照初读、细究、再读的顺序组织学生朗读、分析、重读古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
三、赏析结构,使学生领略起承转合之美
中国古诗词具有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特征。在高中古詩词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结构之美,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整体内容的把握,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学生能深入文本,促进其深度学习。
比如,在《登岳阳楼》一诗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对本诗的构思进行赏析教学:在学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一首联时,教师可以讲解该联的点题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昔”“今”,感受作者在暮年登岳阳楼时内心的百感交集;在学习“吴楚东南柝,乾坤日月浮”这一颔联时,为学生讲解该联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诗文联想洞庭湖浩瀚无边,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在学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一颈联时,引领学生体会该联的转折作用,使其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漂泊天际、前途茫茫的孤苦心情;在学习“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一尾联时,引领学生感受词句的“合”的作用,使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完成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分析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层面重读本诗,体会诗句起承转合的具体作用,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认识与理解。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详细讲解、整体分析的方式引领学生从部分、整体两个层面出发学习古诗词,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中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作用的感受,培养学生整体鉴赏的能力。
四、鉴赏形象,使学生领略诗词情景之美
古诗词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及景物形象三类。借助形象,诗词作者可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寄托自身的生活理想。形象鉴赏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占据重要体位。通过分析、探究形象,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诗词中典型艺术形象的区别与联系,使其在广泛阅读、广泛积累的过程中体会形象所表达的真实内涵,从而强化学生对古诗词情、景之美的感受。
比如,在《春江花月夜》一诗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本诗中的艺术形象进行鉴赏教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等诗句中,存在春江、潮水、明月、方甸等景物形象,由此构成了一幅空明澄澈、幽美恬静的绚丽景观,继而概括出诗句的景物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捣衣砧上拂还来”等诗句中,存在白云、高楼、妆镜台、捣衣砧、鸿雁、江树等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由此构成了月下思妇与游子淳朴动人的真情图景,继而概括出诗句中的情感美。在学生初步掌握形象鉴赏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引入形象鉴赏教学当中,组织学生对比金樽、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千里孤坟、小轩窗等事物、人物、景物形象,使学生在对比、分析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蕴藏的真挚情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情与美景。
上述案例,教师先对教学故事中的经典形象进行讲解,在学生初步掌握之后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使其在综合对比、综合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真实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古诗词情景之美的感受。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美,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教学功能,通过讲解更多古诗词基础知识、鉴赏技巧,组织更多诵读、对话、探究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审美鉴赏潜能,促进其审美能力的综合发展。